首页>书库>民办教师>第二章 倒春之寒 (7)

第二章 倒春之寒 (7)

施扬不知道如何安慰这悲伤的一家子。

此后不满百天,同样的灾难又降至得财家,得财的大儿子荣华也是这样用骨灰盒抱回来的。

在同一个公司里连续发生这样的事故,公司似乎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整改措施。

如果公司重视安全生产,有安全生产意识,这样的悲剧不是不可以避免。

本来过度劳累之后,立即下水洗澡,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晕厥、猝死。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话道出了生命的辉煌和壮丽,但因为贫穷,人的尊严就必然打折,农民的命就不值钱。

……

猪鸡牛羊倒是值钱,能耕地出力,能创造财富,是农民生活、生产不可缺失的帮手。但没有规模,成不了气候,也因为科技人才稀缺,畜禽遭遇病灾死亡,造成极度贫困,这是农民无法承受的许多痛之一。

包产到户后,男女老少集中劳作的热闹带磨洋工的场面不见了,耕牛、羊群统一由饲养员放牧的景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吆喝着三三两两的牛和羊,分散在山坡上、黄土地里边锄草边放牧。

群众集聚劳作的喧嚣已散去,眼下这场面虽显寂寥,却是小农经济时期农民们所愿。

吃饭虽已不再是最大的问题,但如果没有鸡猪牛羊作为补充,就种不好庄稼,日子就不滋润。

施扬家有五只绵羊,一头棕黄色的小牯牛。

每年,要指望它们将圈里的松毛杂草练碎,发酵上万斤肥料,供种庄稼用。还要指望小牯牛长大后耕耘十来亩包产地,期盼三、六、九月从绵羊身上剪毛,用来纺线织衣褂或多多少少换回一些零用钱。

平时二姐或妹妹去放牧,周六、周日施扬去。

“放牛睡扁头,放马跑断胯,放羊跑断肠,放猪眼睛哭呢水漉漉”,这童谣道出了农村孩子放牛的舒服惬意和放马放猪羊的奔波劳累。其实,放三五只羊更要命,头羊看见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就不管不顾领头往哪里跑,不管爬坡上坎,还是林地庄稼地,不让你累趴下不罢休。

许多时候,要踩着湿滑的山路草地,冒着摔伤的危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赶和围堵正全力奔向庄稼地的几只瘦羊。

唉,农民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没有规模,不成正比的付出和收获总是在这半死不活,在这无奈中一天天捱过!

小牯牛慢慢长大了,爹开始利用农闲时间驯牛犁地。

爹将犁铧耕索扛到一块平整的地里,让施扬把小牯牛赶进耕索,将耕索沿小牯牛的双肩至腰腹两侧套牢之后,在小牯牛嘴上套上篾“套口”。

一切就绪,爹一手扶着犁铧,一手扬着鞭子,“咧咧、咧咧……”,开始给小牯牛下达往前走的训令。

犁地通常使用一双黄牛,主角称“掌墒牛”,配角叫“帮牛”。现在只有一头牛,爹一开始就按照“掌墒牛”的口令训练,“咧咧、咧咧……”,这样,在借不到“帮牛”的时候,可以使独牛犁地。如果是驯“帮牛”,就要给牛下达“发发、发发……”的指令,驯好后,给二者下达指令不能混淆,否则就会乱套,“掌墒牛”、“帮牛”就会无所适从。

闻着从爹嘴里喷出的呛鼻“柳叶”旱烟味,施扬在小牯牛的侧面配合着,矫正、规范小牯牛的行动……

小牯牛刚开始学耕地,一点也不听话,一起步就忽左忽右,试图摆脱耕索,到了地头还拖着木犁铁铧一直向前冲,把地埂豁开一个大缺口。拽不住它,施扬和爹常常被牠弄得筋疲力尽。

“剐干巴的畜生!”,爹被拖火了,扬着鞭子作势恐吓小牯牛。

牛打生,马打熟,对牛不能动辄就打,这样只会激起牠强烈的反抗,只能虚舞鞭子或鞭打适度用力,或是在小牯牛喘着粗气发脾气的时候把犁铧往土地深处插,让牠使不上力。

一个星期后,小牯牛变得顺从,能“掌墒”犁地了。

施扬也学会了使牛犁地。

他觉得,教牛比教人简单多了,只要帮牠形成肌肉记忆,下达的指令、扬起的鞭子产生条件反射,最终完成规定动作犁好地就行。

小牯牛完成了从小闲牛到“掌墒牛”的转变,就像人从千事不管万事无忧的童年成为当家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长里短都要操劳。

爹驯乖了小牯牛,也同时训练了儿子。

从此,施扬也能驱使着牠拉着犁铧前进,十多天就犁完包产地,然后按照节令,在地里播种,田野里绿的海、花的洋将如期而至。

……小牯牛慢慢进入了牠的青年时期,长得个大体壮,犄角尖直,神采飞扬,“哞哞”的叫声尽显霸气。

天朗气清的时日,在没有活计的日子里,施扬把牛牵到山坡上去放牧。牠在野地里吃青草晒太阳,吃饱了,悠哉游哉地走到他的面前卧下来,双眼一眨一眨的,让主人抚摸牠的头,牠好像很享受这样的爱抚和温情。

在放牧小牯牛的同时,施扬的心情也正得到放牧。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光线灼人,柳叶打着卷儿,小花小草低着头,河里的水会烫手,大地蒸腾着热气。

傍晚,小牯牛从山上吃草后来后,爹发现牠坐卧不宁,腹胀得厉害,反刍停止。

年轻、健壮的牯牛生病了。

从前没有养过牛,没有经验,全家人束手无策。

“白大先生”施福全赶过来说是消化不良,扳着牛嘴灌了一些肥皂水,以观后效。

没有好转迹象,挨到下半夜,小牯牛嘴喘粗气,四脚打颤,随即跪倒尘埃,一卧不起。

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不知躲到哪儿去了。

施扬口含电筒,骑上破自行车,去大队兽医员老韩家里,将他从睡梦中叫醒: “我家的牛病了,请你去看看……”

老韩背上药箱,拿起手电随施扬赶到已奄奄一息的小牯牛身边,翻了一下牠的眼皮,然后不知用什么药物在盆里兑了半盆水,撬开小牯牛的嘴巴用一尖嘴竹筒往牠嘴里灌。

“没事吧,老韩?”娘焦急地问。

老韩没有说话,又从药箱里取出一包白色的粉末放在竹筒里,加水摇匀给牛灌了下去。

全家人的心紧缩着。

天亮了,小牯牛如漆的双眼慢慢变蓝,暗淡下去……

老韩轻轻地说:“不行了。”

眼泪从施扬眼眶中滚出无声滴落。

前不久才损失了近千元,因为五头架子猪、小猪全部患慢性型猪肺疫,使用大量青霉素、磺胺嘧啶、氯霉素、链霉素、氨基比林、庆大霉素、四环素之类药物医治。最后猪死了三头,价值近五百元,欠下了同等的医药费。

所有希望通过养猪实现的家庭梦想犹如泡沫都破碎了,剩下一堆不能吃不能卖,还要深埋的垃圾。

小牯牛是施扬的半个家产,是家里生产劳作的“顶梁柱”,牠的离去,将使十来亩包产地的耕作,变得那么艰难——爹娘、施扬和秀芹、姐姐妹妹,不得不替代牛来干本应由牠干的活计。

那天中午,施扬和二姐夫用手推车将小牯牛肉拉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卖,居民们挑挑拣拣,价值近六百元的小牯牛,肉才卖了三十多元。

晚上回到家,夹了一小块煮熟的牛肉放进嘴里,咋也咽不下去,泪水在施扬眼眶里打转转。

全家人都咽不下去,只好将一锅牛肉倒掉。

再美好的世界,和着泪水过的日子也是苦涩的。

14、交叉监考

马鞍小学校园里的二十一棵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半红半绿。

果树浓荫下的泥地,随手可触的树干,被一双双小手千百次搓抹,变得铁实光滑。

这些苹果树现在是根深叶茂,正值盛果期。

站在树下,抬头透过苹果树那一片片绿的叶和一个个圆的果,看到斑驳的阳光绕过叶片果实,投射在身上,暖洋洋中伴随着一些摇晃着的凉爽,让人欲睡欲醉。

即将收获的季节,满含绿意和希望的果树,成了师生心灵经常驻足的地方。

按照惯例,每年的苹果都要留给毕业班的同学毕业聚餐时尝一尝。

时至大暑节令,一个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近尾声,县乡统考又开始了。

毕业班的学生升学考试要统一集中到公社中心完小进行,非毕业班的考试,则在各同类学校之间交叉监考。

说白了就是我教的学生你来看着考,你教的学生我去监考。说这样能体现公平、公正,免得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平时工作不使力,期末考试弄虚作假。

相对于企业便于操作的管理而言,教育教学的管理犹如一个巨大的棉球,遍布乡村的学校让人能看见或能感受到其作为一个庞大实体的存在,却让人无处发力。教育的“大锅饭”一直在维持着,有力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继续缺失。

由于培养人才漫长的周期性注定,尽管不断有人深思熟虑,试图制定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来规范整个过程,但鲜有成功者。

衡量教育质量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还是那已经存在了千余年的“分数”,别无他法。

在考试期间,由各学校安排从外校来监考教师的吃饭住宿,待各年级各科按照统一的日程考完后,由监考教师当场密封试卷送交教育组,教育组再集中相关教师统一阅卷登分造册。

马鞍小学的学生们都在家准备明早八点半开始的考试,其他老师被安排出去监考。

静静的校园里,只剩下施扬和武校长,还有从村里请来做饭招待监考老师的文龙妈。

中午时分,天上的云彩慢慢向北移动,过了一个时辰,天地间暗了下来,接着下起了大雨。

“他们今天要淋雨了。”武校长担心还在路上的监考老师。

过了半个小时,来马鞍小学监考的三辆自行车五位老师陆续踏着泥泞走进校园。

“哈哈,凉快了吧?老天开眼啦!你瞧瞧,一个个像落汤鸡,不是,像泥猴子。哈哈哈……”爽朗的武校长以损人的方式来迎客。

“老天老嬷嬷,只会照顾当官的。可怜我们这些小兵兵干活不拿钱,还要跑到你府上找雨淋。”

“是啊,老天不长眼!只让我几个凉快。你也不出来凉快凉快,不怕中暑啊!”来监考的五位都是祥云小学的民办教师。

他们都被淋得差不多了,其中两位和武校长年龄相仿的老师,边抹着头上的雨水边回敬着武校长,另外三人年纪轻一些,笑笑将自行车推到屋檐下撑起脚架。

“嗨,那当然了,这就是命!人的命,天注定。当初你两个‘初师生’要不是嫌工资低,这山看着那山高,放着学生不教,要出去当什么工人,混了一趟又吃‘回头草’,今天还会淋雨?别嚷嚷了,快来火边烘烘,两个老东西还要等着转正享福呢,冻坏就可惜了!”武校长嘻嘻哈哈笑着往屋里让客人,文龙妈已经在大队部厨房的火塘里生起了火。

同行相见,谈的也无非是谁今年又改教几年级啦,谁因为上学年教学成绩差,被“发配”到条件很差的学校去,现在破罐子破摔,郑助理破口大骂又毫无办法啦,谁家的孩子特别争气,考上了某大学,当民办教师的爹靠每月十多元的工资供不起……

待老师们的衣服烘得差不多了,文龙妈的饭菜也端上了餐桌。

煮老猪脚、青椒炒火腿、油炸干洋芋片、油炸花生、香芹炒新洋芋片、小瓜煮豆荚、酸菜红豆汤六菜一汤,就着几斤包谷酒,施扬和武校长殷殷相劝,人人喝得微醺。

虽然教学条件差,但社会风气不错,教育教学这方天地里还算保留着一片净土,总体来看老师们都还算敬业。很少有会打麻将扑克的,赌博活动几乎见不到。老师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吹吹散牛……

此时《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尚未出台,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富强,归根到底要靠教育。

教育事业的发展正渐渐步入正轨。

广大教师以一颗颗赤诚之心,顽强地守护着教育这一方净土,以身立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种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把这种爱,直接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所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期末统考按时完成。

第四天,公社教育组集中批阅试卷。

按年级、科目分组,阅卷登分,流水作业,谁先完成任务谁先离开。

其实,许多人对自己所教科目成绩在全公社的排名位置并不太在意。即使考得很差,也没关系。教学成绩的好坏,与工作环境的改变、工资收入、转正与否没有根本的联系。考砸了,也会有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什么地区差别、教学条件、半路接手,民办教师咋要和公办教师比成绩不比工资、教着笨学生啦等等。

年复一年,流动的是孩子们,不变的是老师们。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老师还是那些民办的。

老师们无奈着,教育在无奈着。

15、女儿来了

不知不觉间,数年前怀揣若干或近或远理想的施扬,数度蹦跶想跳出生于斯长于斯仍然贫穷落后着的故乡,现在功不成名不就,却要做爹了。

“一个微小的看不见的小精灵,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黑暗中焦灼地游动着。它被一种物质强烈地吸引着,突然,它挤破了一层极薄的细胞膜,钻了进去——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新的生命就此开始了孕育,在经过了激动、难耐、忐忑不安的三十八个星期之后,一个充满着期待的婴儿就要呱呱坠地了。” 这是德国作家赖纳•乔纳对胎儿孕育的一段描述。

怀孕、生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事情,而正是这普通,使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风雨,进化、繁衍、生生不息,形成了我们今天人口众多,欣欣向荣的现代社会。

也许是因为它太普通,人们习以为常,对一个生命的孕育过程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施扬则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基本知识,或者说也是因为生活的贫困和物质的极度匮乏,日常更需要关注和应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