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月明山河凌霄城>第三章 比武上山

第三章 比武上山

                              

          川南小城燕阳。

       县衙前面的广场上人山人海。

         人们正在观看一场比武。

        广场上一处逢年过节唱戏演出的高台上,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汉子,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向台下抱拳道:“在下杨啸,游荡江湖,浪迹天涯,初来贵地,今日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还请各位高手,多多赐教。”

         杨啸话音刚落。

       台下一人飞身跃起,一个空翻,左脚单腿轻轻落在台上,“金鸡独立”稳稳当当地站立台上。

         杨啸一看,来者是个二十一二岁的青年,模样俊朗,身形干练。

           “来者姓名。”

           “孟廷玉。”

        只见孟廷玉身形一动,竟已近前丈余,右手一掌“呼”地向杨啸当胸击去。

           “好快的身手!”

       杨啸口中说道,脚步不移,左肩一抖,左臂一晃,手掌对着孟廷玉的来掌拍出。

         两掌对击“啪”的一声响。

       杨啸硬接孟廷玉一掌,身体纹丝不动。

         孟廷玉右掌收回,身体迅速往下一蹲,一个旋风扫堂腿朝杨啸双脚扫去。

       杨啸“旱地拔葱”腾身跃起,双脚顺势向孟廷玉头上踢出。

         好一个孟廷玉,往后一仰,凌空两个后翻,稳稳地落在台上。

        腾空的杨啸同时落下来站在台上。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一起双手抱拳,同声说道:“承让,承让。”

       杨啸看着孟廷玉,笑道:“不愧江湖上称你为‘飞天灵猴’。”

        孟廷玉笑了笑,说:“见笑了,久闻杨大侠之名,今日得见,大侠果然功夫深厚,廷玉刚才多有冒犯,失礼失礼。”

           “小心,暗器!”

          只听杨啸一声喊。

         嗖嗖,台下两支弩箭,直飞台上,射向杨啸和孟廷玉。

        “轰”的一声炸响,台下火光冲天,顿时硝烟弥漫。

          有人同时丢出了火药弹。

         惊叫声,哭喊声,广场上人群四散奔逃。

         孟廷玉出手抓弩箭。

       “谨防有毒!”杨啸大声道。

          弩箭疾速飞来。

        杨啸和孟廷玉一个“迎风摆柳”,二人身体急闪腾挪,跃向左右,避开了射来的弩箭。

            “篷、篷!”两声响。

        两支弩箭穿过台上挂的厚厚布幔,箭头深深地钉进后面的木板。

         孟廷玉双眉一扬,见台下人已四散而去,对杨啸说道:

         “杨大侠,今日我是奉父亲之命,特意前来邀请杨大侠到五斗寨一晤。”

         杨啸道:“孟寨主大名,我闻之久矣,今天我定当随贤弟前去五斗寨拜会令尊。”

          “杨大侠,初来此地,不知何故,有人放暗箭,扔药弹,制造混乱。”

         “在叙府时,我已感觉似有人跟着我,暗中查探,未见踪影,来到燕阳城两天,不想今日有人在此出手。”

           “杨大侠,可知何人?”

        “弩箭,乃是关外之人所用,不过后来中原江湖上亦有人使用。暗放弩箭者,我心中自有猜测。”

          “大侠认识?”

        “不认识,但略知其人,一人姓冷,名辛,他还有一师兄白飞,听说二人曾是青城太白真人门下。”

         “暗地跟踪杨大侠,他们意欲何为?”

        “尚不可知,且不管他们,我和你先上山,去五斗寨拜会孟寨主。”

         夜黑如墨,深邃的夜空见不到一点星光。          

         五斗坝山寨巡山的更夫,左手提着灯笼,右手不时地用木棒敲打左腋下夾的竹筒。

          梆,梆梆梆......

         竹筒在敲击下发出的沉闷声音,在空旷寂寥的山野中传得很远很远。

         山寨内密密的树丛中两个人影一掠而过。

          黑头套、黑衣、黑裤。

         黑暗中,可以看见他们身边寒光乍现,这是他们手中冷兵器的光闪。

        一人手里握刀,“九环屠龙刀”。

       一人手里握刺,“双刃分水刺”。

         二人很快隐没在黑暗之中。

       五斗寨忠义堂内,寨主孟天成和杨啸还在秉烛夜谈。

       孟廷玉坐在一旁静听着父亲和杨啸的谈话。

      烛光下,从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尽、吴三桂降清,到多尔衮率军入关、大顺军山海关兵败、李自成弃守北京……

           杨啸一一道来。

         孟天成听得眉头紧锁,禁不住问道:“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才建立的大顺朝,几十万人马,莫非就这样完结了?”

          “哎,想不到呀!”杨啸轻叹一声,“孟寨主,数日前,我在叙府遇到一位江湖朋友,他曾是大顺军一个偏将,因进京后,见队伍军纪涣散,对刘宗敏、牛金星等人的所作所为,也心存不满,就离开了大顺军。他告诉我,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本应迅速向西,往山西、陕西急退,趁清军在北京滞留时,抓紧时间休整,以图再战。但李自成没有避开清军锐气,反而让大顺军与清军接连大战,面对清军,大顺军屡战屡败,致使君臣猜忌,李岩率自己的河南子弟军离开。不久, 刘宗敏等将领相继战死,军心溃散,在清军追击下,李自成,怕只能是位短命皇帝,难逃厄运了。”

         孟天成听到这里,沉默了一会,问:“带军出走的李岩,可是河南杞县的李公子,后来成为红娘子的夫君?”

         杨啸点头道:“正是。”

        孟天成又问:“李公子因何要离开大顺军?他们如今又在何处?你可知晓?”

        杨啸想了想,道:“大顺军北京兵败后,清军来势凶猛。传闻,李岩向李自成进言分兵,愿带自己的河南子弟兵,前往河南号召民众起来抗击清军,并奏请李自成拨兵二万,让他带往河南。建议李自成率大顺军大部,迅速退守潼关,稳固陕西府,让陕西、河南两处互相策应,以逸待劳,再视机而动,与清军周旋。”

         孟天成道:“李岩所言不差呀。”

         杨啸点了点头,道:“是啊,李岩说得不错。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孙子言,‘知不可战而退者胜’,打仗时,见机行事,避其锋、击其怠,游击运动灵活为战,视时可用。可是李自成没有采纳李岩分兵之议,反而对李岩起了疑心。因此,李岩他们只有脱离大顺军。听那位朋友讲,有人看见过一支人马进入黔东北,我猜测,他们极大可能进川黔,不定已经潜入了川南一带。”

        孟天成皱着眉头,道:“他们上千人马,难道不担心明朝地方官府查觉?”

        杨啸道:“四川的官府都被张献忠打怕了。李岩他们,如进入四川,不会遇到太多麻烦,况且,地方官军兵力不足,未必敢阻击他们这支队伍。只是,进入中原的清军多尔衮的人马,恐怕不用多久,就会攻入川黔滇。”

         杨啸的话还未说完,看见孟天成对他使了个眼色。

         坐在一旁一直没开口的孟廷玉低声道:“有人。”

       一个闪身,孟廷玉已跃出了忠义堂。

       孟天成和杨啸也同时起身,一掠而出。

         忠义堂外,黑夜中,隐隐只见树影幢幢,晚风习习。

          已不见孟廷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