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远去的燕子

2023-04-06 15:40360052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那远去的燕子》序

卓然

人类历史,从未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中国乡村的变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剧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原原本本,客观公正地印记在历史车轮的齿痕中,原始地载入史册,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亦是如此。

当今中国乡村正处于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理应在文学上面有所反映,我一直期盼某一位文学大家,能够推出一部此领域的扛鼎之作,然而,他们让我失望了;出乎我所预料的是,我等来的却是本地作家卫芳的《那远去的燕子》——真的令我非常欣慰。

卫芳的这部书,由五部作品组成,其中四个是小说,两个短篇,两个中篇;最后的《明月何处是故乡》算是一篇散文。虽然体裁、题材各异,但却有共同的主题或灵魂,那就是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当前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

拿到卫芳的这部书稿,统读数遍,感觉鲜若新苗,芳如其名。篇篇文章,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乡村社会推行的拆迁并居,建设新农村的有为而治,记录、描摩了这一喧嚣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那一个又一个古朴村落,几乎是在一瞬间永远消逝,由此引发的有欢乐也有呻吟,有趋之若鹜,也有回首伤感;有社会变革中撕心裂肺的阵痛,更有舐血自吮,这一切,是那样韵味悠长,令人深思。

燕子与老人呢喃对语,天人合一,睦邻相处,是千万年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二者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象。然而,这一田园牧歌的经典画面,禁不起现代小区里面保安手中纤细的竹竿轻轻一捅,更禁不起钢铁铸造的挖掘机的横空扫荡。世代人燕共居的小山村,衔泥而居的安乐窝,在燕子凄唳的哀鸣中,消逝在茫茫烟尘天际,于是,人们主动或被动地进入水泥森林。然而,农民离开了村庄,离开了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枣林凹”,一个处于种植着密密麻麻枣树的大山深处,在作者笔下姗姗而出的村庄,祖祖辈辈人与自然相生共济,小石匠的铁錾与石头撞击的燧火,燃起山里人的希望。就地取材,石木结合,神秘的五色石碾,支撑着山民们对生活的憧憬。然而这一切,在钞票铜臭的撞击下,轰然倒塌,美丽的小山村,灰飞烟灭。

“在那美丽的清水湾”,故事讲的是一群具有现代文化知识和文明素养的人民教师,进入一个山村,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在近二十天的时间里,我们的主人公,看到了很多从未见到的现象,遭遇到一系列的酸甜苦辣,最后,被迫离开了热爱的学校,同时逃离了那个闭塞的县城。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中国农村,如何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喜丧”何喜?

喜丧是“叼窝村”里因“王焕枝”老太太突然去世而搭起的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场喜剧、悲剧、闹剧、滑稽剧、讽刺剧、荒诞剧……一个高寿而健康的老太太,在人们恶意的百般摆布、捉弄、咀咒声中溘然长逝,陪葬的是老屋、老村、老树的轰然倒塌,惊鸦四飞,然后山谷永久归入沉寂。“喜丧”过后,旧农村被埋葬,新建立起来的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种下的是龙种,生出来的会不会是跳蚤?这个问题,不能不令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焦虑忧心。

“明月何处是故乡”,低吟颂来,涓涓细流,统揽全文,写意挥洒,深情浓墨。那老人,那老屋,那村廓,点点滴滴,鲜明的画面,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一钩弯月,银辉朦胧,山黛静默,溪流朗朗,然而,美丽的田园,即将变成昨日的梦境。

水是故乡甜,土是故乡热,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日人心不古,游魂独自徘徊,乡愁与夕辉交融,山水共长天一色,那渐行渐远的故乡,那遥遥不及的远月!!!

明月何处是故乡,烟波河畔有人愁。

读完这篇散文,我不由想起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据史铁生说,他在地坛附近徘徊了十五年,才写出了这部一万五千多字的作品。卫芳与史铁生类似,《明月何处是故乡》,这部两万多字的散文,也是他几十年来在故乡的明月之下徘徊思考的结果。著名作家韩少功是这样评价《我与地坛》的: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时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作品,那这一年也是丰年。与此类似,我觉得我也可以这样说:《明月何处是故乡》的出版,对今年的文坛——至少对散文界来说,即使没有其他作品,这一年也是丰年。

“明月下的故乡”,是卫芳心灵的安放地,也是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的安放地,然而,随着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农村被拆迁,我们的心灵将何处安放?

总之,本书作者,为湮没的村落,用血泪呻颂出一曲曲挽歌,声情并茂,凄婉动人,字字读来,沧桑心碎,句句呼出,潸然泪下,如同镶嵌在沉重的历史书页中一颗颗明珠,五色斑斓,璀璨夺目。

作者的这部书,表达了“农村变革”这个沉重的历史课题,卫芳的文章,立意深沉,文字洗炼,形象生动,运笔娴熟,他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出养育了世世代代山里人的村庄如何一个又一个消逝。我们仿佛听到,时代变迁的历史阵痛,激荡回旋在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大地上。他以简练的白描勾勒出一个个曾经世代生生不息的老村图画,悬挂在历史的星空,供后来者鉴赏、追思、怀念,仿佛使人再次亲临那鲜活的田园,聆听牧歌,沐身山水,游弋自然,给予人精神的抚慰与心灵的寄托。

2021年12月

于胭脂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