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到了最后,老太太终于将自己心中最担忧的话说了出来:“燕儿,告诉你们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吧,上级现在正在建设美丽乡村,闹腾好几年了,一直说要把咱村的房子都拆了,让大家搬到镇上胭脂河边新盖的楼房里去。开始,大家都没当一回事儿,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可是,现在看来,这事不但已经成真,而且快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了,黑石沟已经搬了,房子也拆了,据说,明年就轮到咱们山嘴头了……”

老太太抹了抹眼泪,又擤了一下鼻涕,看了看村子周围的山峦,低下头,沉思一会儿,又抹了一把泪,抬起头,望着燕子们,语气坚定地说道:“不过你们也甭怕,燕儿,只要我老婆子活一天,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儿喘着,咱这房他们就拆不了。住楼我不习惯,我不去!再就是,这房要是拆了,你们住哪儿啊!城里的楼房不比咱这土坯房,没有屋檐,你们怎么在那里筑窝呢!如果真到了拆房的那一天,拆迁队来了,我就拿一瓶敌敌畏,坐在门口,谁要是敢拆咱的房,我就喝农药,看他谁敢拆!所以你们放心,只要我活一天,你们就能在咱家里安安生生地住一天,等什么时候我没了,可就保护不了你们了。到那时,反正我是什么也不觉了,就是苦了你们啊!你们住哪啊?!想到这里,我的心就一揪一揪地疼啊!”

第二年春天,刚过完年,形势果然一天紧似一天,不久,村、乡甚至县里的干部们,几乎每天都在串村入户,做山嘴头村几个钉子户的工作。其实,听说要搬进镇里新建的楼房里,大部分人,尤其是早想离开这个山旮旯的年轻人没几个不乐意的,嘴上喊着不想搬,也只是想讨价还价一番,多弄些拆迁补助而已。另外,有很多人家,早已不在村里住了,房子纯粹是闲着,大多也很陈旧了,长年不住人早晚还不是个塌?听说这一搬迁,能从镇上白白得一套楼房,简直如同天上掉下个金元宝被自己接着了,兴奋得乐不可支。楼房是按一口人二十五平米给的,房子新的,面积大的,院落宽阔的,除了每口人给二十五平米房外,还要补偿一定数量的现金,这样的好事,真是千载难遇啊!

王焕枝的房已经五十几年,早已破败不堪,宅基地也不大,院落也不宽绰,只能以房换房,家里的户口本上只有她和燕来两个人,一共正好置换五十平米,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另外,老太太是个通达之人,从不愿意沾人的便宜,并不像有的人家那样,当钉子户是为了多赖政府一些钱,她之所以不想搬离山嘴头,主要是担心自家屋檐下那一窝已经产卵,正处于孵化期的燕子。由于这个原因,一贯慈祥软弱性子随和的王焕枝,成了山嘴头村最铁杆的钉子户,其他几家在干部们或威胁或利诱或欺诈之下一一攻破了,只有王焕枝一个人尚未在搬迁合同上签字。

为了攻克王焕枝这最后的“堡垒户”,干部们想尽了办法,使出了各种招数,或者好言相劝,或者威胁恫吓,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者拍着胸脯作出好多承诺……然而,干部们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王焕枝老太太却仍不为所动,她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管干部们怎么说,就是不在搬迁合同上签字。

这时,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子已经拆了,挖掘机都开到了王焕枝家的院外了,就等着老太太一签字,就立即将房推平呢。

这时,恰好燕子窝内的乳燕刚刚破壳而出,几只赤色的小生命在窝里蠕动着,每当小燕子的爸爸妈妈衔着食物回到屋檐下,小乳燕们便伸出鹅黄的小嘴,发生“唧唧”的叫声,尽管身体还很弱,仍然争先恐后地挣扎着向前冲,以期引起父母的关切,将食物送到自己口中。

然而政府拆迁的决心越来越大,已经迫不及待了,完全是一种不把村里的房子拆光绝不罢休的架式,村里后签字的那几个钉子户的房也很快都被拆除了,王焕枝家的这几间土坯房成了废墟中的一座孤岛,大势所趋,已经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面对干部们咄咄逼人的架式,王焕枝又一次非常不理解地问:“俺们老百姓,住自己建的土坯房,睡自己垒的火炕,觉得挺好,你们为什么非得让我们拆了不可?你们是图个什么呢?”

干部们的回答还是那几句说了千万遍的话:“为什么?D和政府为了让咱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人民谋幸福是D的宗旨,上级看大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难受,于是,便在农村大搞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运动,目的就是让咱老百姓住到更好的房子里,过上幸福的生活。目前,这是D在农村的核心工作,是D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现在各级领导,在大会小会上,一直强调不忘初心……”

“可是,我住在这土坯房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受,我觉得很幸福!每天吃了饭,我拿个板床坐在院子里,同我家的燕子说会儿话,就觉得这生活很美好!”王焕枝说。

“幸福不幸福不是你说了算……你到镇上的楼里住一段时间试试,你才真正知道住在楼里才是幸福的。党就是要引导人民提高认识,而且还要推动农业大搞产业化,从而促使农村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干部们回答。

王焕枝说不过干部们,也不懂什么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伟大变革,她只知道自己家的房子一拆,头顶上的这窝燕子就完了。可是,看一看全村的一片片瓦砾,觉得自家的这几间土坯房似乎已经摇摇欲坠了;再看看停在院外的那台高大雄壮的挖掘机,如一头巨大的怪兽正在虎视眈眈地凝视着垂涎已久的猎物,老太太再也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