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块大洋啊!天哪!这个数字让整个匪队群情振奋,同时也士气高昂。这个窑砸得响当当的,有着巨大的收获,这个收获,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已经不是吃香喝辣那么简单。
砸窑后的第三天,匪队才派出“花舌子”去送肉票的价码。这个价码让张振发眼睛发直。赎回女儿张文英要五千大洋,赎回那十几个日本兵,要交十杆枪,一挺歪把子,外加两万发子弹。
花舌子临走时,放下这么一句话。还是尽快赎回吧,时间长了恐怕你得抱外孙子了。张振发听了这句话,脑袋“轰”的一声,他差点昏了过去。
随着抗日浪潮的日益高涨,东北地区多如牛毛的绺子,也纷纷树立起抗日的大旗。说起抗日,有些绺子就是跟着瞎起哄,想借着这个大环境粉饰其身,给自己攥个好名声。他们雷声大雨点小,看见日本人还是躲得远远的,不敢去硬碰硬,一如既往去干些欺负老百姓的勾当。
“天好”匪帮公然杀死两名日本兵,还劫走其他的日本兵做肉票,与日本军方讨价还价,分庭抗礼,真的是耗子敢给猫捋胡须,找死呢!这不能不引起日本军方的高度重视,于是,他们立刻派出羽根太郎少佐来处理这件事情。
羽根今年二十五岁,他眉清目秀,一脸的书生气,看人总是有一种探寻的目光,让人觉得他对所有人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他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当年就加入了日本军方本部,并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重点的培养,也让他的晋升之路格外的平坦,很快便从一名普通的士官,升到少佐军衔。
他平时寡言少语,不仅没有喝酒吸烟的习惯,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他惟一对一个女人怀有眷恋之情,这算不算是不良嗜好呢?一个人毕竟不是一块石头,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只是如果把这种眷恋当做是一种嗜好,那么,他的这种嗜好就是完完全全的病态,而且,羽根已然病入膏肓,他已经到了不能离开这个女人的地步。
他所眷恋的女人就是张文英,他为什么会对一位中国女孩产生如此眷恋之情呢?而且还达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呢?这是因为他的母亲是中国人,让他从小就有无法割舍的中国情愫。
羽根的母亲是东北人,名字叫柳云华。当年羽根太郎的父亲羽根正树在长春做生意时,就是与柳云华的父亲柳根民有过生意上的往来。柳根民一直都是在做皮货生意,他常常一个人前去长白山山区收购皮货。因为他这个人挺实在的,便结交了一些猎户。他直接从他们的手里收购皮货,不但实惠还便宜。
在长春有一家经营皮货的商店就是他开设的。生意原本还算平稳,因为进货渠道的便利,也让柳根民衣食无忧。平时他出门跑道,家里就会留给老伴和女儿来打理。
那时候有许多的外国人在长春,做生意的居多。皮货是非常紧俏的货物,东北天气的冷酷也让皮货走俏,这是谁都知道的。一张好皮毛是俏色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好皮货的价值在寒冷的季节便展现出来。羽根正树是被皮货吸引来的,他来到长春也是为了皮货生意,在日本,寒冷需要用心去解读,就能把读懂人们的心理。来自于大洋的寒流随时都在袭击日本全境,好皮草的拥有差不多是每个人都想要的。
在长春有许多的皮货店,吸引他的就独独一家,也就是柳根民的皮货店。这里的皮货是最好的,不论是毛色和质量,另外,还有个姑娘,也是很淳朴的。也是因为她,生意的洽谈便很轻易地谈成了无数次。一单单生意的成功,让他这个眉清目秀的日本小伙,也慢慢地走进这家店,也慢慢地走到姑娘的心里。
那时候,长春还是很普通的地方,东北还是人很少的,像羽根直树这样正经的生意人也不是很多。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感觉还没有那么的敏感,羽根向柳云华求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阻碍,他们的婚事很顺利的完成。
羽根太郎出世没几年,东北全境开始动荡不安起来,他们便举家搬回日本。羽根太郎在很小的时候,便体味到母亲的心苦。那时候,东北还有亲人,母亲不能与他们相伴,只能忍受这般相思的熬煎。他们家居住在北海道,这里的寒冷与中国的东北很相像,每每在下雪的时候,羽根就能看见母亲孤单地伫立在风雪之中,像一个雕塑一样地遥望着大海的那一边。
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童年便在失去母爱的环境里慢慢地长大,他是在万般思念中长大成人的,母亲一直都装在心里,在潜移默化着他的性情,孤僻,冷漠,不喜欢靠近人群。他长大后离开了北海道,来到东京读大学。这天,他在校园里遇到了一位中国女孩,一下子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这个女孩身着校服,留着两根长长的辫子,辫子上扎着两个蝴蝶结,好像两只蝴蝶停落在上面似的。他被女孩身上的一种气质所吸引,那是什么呢?她倚立在一棵树下,一双眼睛里有着一丝丝的忧郁。她的眉宇间有着一种病态的美。
因为看见这个女孩,唤醒了身上沉睡已久的爱,那是母爱啊!他猛然觉得周身有一股暖流在运转着。他想起母亲的身上就有这种忧郁,就有这种病态。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孩的身上也有这种病态美,难道仅仅是因为远离家国吗?也就是这种病态美,常常像炭火一样燎烤着他的神经。
这个忧郁的女孩一下子走进了他的视野之中,让他身不由己,被她左右了精神。他从默默地关注,到慢慢地靠近,然后走进她的生活之中,这位来自于中国东北的女孩,以特有的魅力征服了他。他觉得为这个女孩付出所有都值得,甚至觉得他的生命里,不能缺少这个女孩。
这个女孩有些恃才傲物,对他投入的感情不温不火。大学的时光很漫长,羽根耐心地等待着她的回应,默默地为他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许温暖的感情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照耀,他们之间的温暖记忆,便在这校园之中慢慢地成熟了。他终于打动了她,并赢得了她的芳心。这时,他们大学毕业了,日本军部正在大量招收新兵,这时候,虽然没有动向表明,要侵占东北。这些年,日本军部一直都在磨刀霍霍,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
羽根家族很支持他去参军。他们与所有的狂热民众一样,热情高涨着。就这样,羽根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上了轮船,汹涌的海浪把他送到了中国的东北。
让羽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十几条枪而成为劫持目标,东北的土匪竟然如此的强悍。当初,送十几条枪给未来的岳父,纯属是上门的礼物。而且,他另一个想用来装装门面的十几个日本兵,也成为了牺牲品,让关东军本部很是不满。帝国士兵的生命价值是不容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为了一个中国女人而搭进去十几条帝国士兵的生命,是严重的不值,因此,如何挽回和补救是下一步主要的措施,不可因为小小的蟊贼而损害到大日本的形象。
羽根急忙忙来见未来的岳父张振发,同时,还是携带来十几条枪和弹药。在他的眼里,张振发是有可利用的价值,他是本乡本土的人,十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把他推到一个制高点,很容易让万众的目光都聚焦于他的身上。中国有句话叫“树大招风”,他就想让他这个未来的岳父招来他所需要的“风”,以便于行事。
东北遍地是蟊贼,好像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出一茬。他来东北参加过的主要战斗,就是参与剿匪。这些蟊贼大多是虚张声势,有名无实。往往经不起日军的几轮进攻,就树倒猢狲散,四散东西。有几股匪帮被消灭了之后,日军又打散了几支抗联队伍,这时候,所有的匪患便再也看不见,都散尽人间蒸发了。羽根很清楚,这些匪们,还是有聚集起来的可能,只是他们在暗处,根本看不见踪影的。除非,有什么利益驱使,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才会从暗处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