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王莽篡政>第十七章 治天下审势而行

第十七章 治天下审势而行

王舜再三提醒说:“不仅是派兵督剿,而且是要一鼓作气。前几次刘崇等宗氏起兵叛乱,陛下不费吹灰之力不就给镇压抚了吗?那是因为陛下还没有推行王田令,凭着陛下的声威,刘氏宗族中也有好多人拥戴陛下,叛乱当然容易平息。如今推行王田令,虽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却引起了豪族大姓对朝廷的仇恨。”

王莽终于明白了太师的心意,便问道:“太师之意是要朕收回王田令,重新收买人心?”王舜叹息,双目无神地说道:“只怕收回王田令也已无回天之力了,陛下代汉自立,若能治出个极盛之世出来,后人大可书上辉煌的一笔。也不失为千古一帝呀!可是,如果治世无力,被刘氏复汉,天下对刘汉腐朽的痛恨都会落到陛下身上,陛下就是刘汉的替罪羊,将落下乱臣贼子的骂名,岂不可悲?”

“不!我就不信这个邪。”王莽听不下去了,突然站起,愤然吼叫:“朕顺天承命,登即大位,一定要治理出新朝极盛之世,使天下共享富足。上天一定会眷顾朕,不会让刘氏得逞的!”天子的龙颜大怒,比刚才的惊乍不知凶出多少倍,吓得太师夫人、侍女和御前侍仆纷纷跪倒在地,浑身筛糠不止,太师夫人哆哆嗦嗦地说:“太师他……他说的是胡话,求陛下息怒!”

王舜对皇上的愤怒却视而不见,依然苦笑着说:“老臣已是落山的夕阳,将熄的蜡烛,所以才敢犯颜直谏。陛下只知有天命,可知世事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在人为。陛下若明清时势,审势而行,也许还有挽救我王氏家族的希望。老臣说完了,请陛下治罪吧!”

王莽听完,早已泪流满面,执着王舜的手哽泣说:“太师金玉良言,何罪之有?朕就依太师之言收回王田令,派得力之将征讨南阳刘氏叛贼。”王舜惊喜交集,忙问道:“陛下欲遣何人前往?”王莽已经拿定了主意,便心中有数地回答道:“这些就不劳太师操心了,你只管安心养病,便是国家之福,朕之幸啊!”

“好好好!臣遵命不再多管闲事了。”王舜仍不无忧虑地说,“但愿陛下能力挽狂澜,使我王氏家族逃脱此劫,王舜死而无憾呐!”王莽又宽慰了太师几句,便告辞回宫。回到宫中,王莽立刻在王路堂召见群臣,颁诏废止王田令。

王莽如愿以偿执掌皇权后,经过一段时间雄心勃勃的所谓改革,终于不情愿地发现,天下并没有像自己原先设想的那样大治,并没有回到周礼盛行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时代,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境内境外矛盾重重,在许多郡县,和边远的地方,大新政权甚至名存实亡,摇摇欲坠。

所有这些,都让野心勃勃要当千古一帝的王莽分外沮丧,他决心要挽回败局,要重新开始。但是,由于连年战争,消耗很大,不但财力物力上难以为继,就是军事力量上,尽管不断强行的拉丁来充实军队,也难对付全国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

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太师王舜进谏王莽由军事进攻,转而寻求与四境达成和解,以便集中精力对付境内的不安定势力。王莽采纳了王舜的建议,即刻命人从天牢中提出严尤,他明知道自己错怪了严尤,但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哪能轻易向臣下认错,因而仍然板着个脸问道:“严尤,你可知罪?”

严尤被王莽这突如其来的弥天大罪搅得头昏脑涨,他不恨别人,只恨自己不该为朝做官,身在宫廷,伴君如伴虎啊!正当他在天牢里没好气地胡思乱想时,突然被带到殿前,皇上又突然这样的问话,他只好按宫廷里的那一套路的口气回答说:“臣知罪,不该冒犯天威,请陛下治臣大不敬之罪。”

王莽这才面色温和地说:“嗯,知罪就好,朕念你忠心耿耿,劳苦功高,就不再追究你的大不敬之罪了。但是,朕要你戴罪立功。”

严尤一怔,以为又是要他带兵攻击匈奴,心里盘算着再来他一次大不敬之罪,看看皇上是真不究还是假不究。刚想开口犯颜直谏,就听王莽缓缓开口说:“严大人,你怕匈奴,朕就不让你去了。南阳的几个小叛贼子,总该你去收拾他们吧?南阳舂陵刘氏,怀复高祖之业之志,公开打着汉室旗,与盗贼新市、平林合兵,攻关夺隘,杀吏斩将,凶焰直逼宛城。朕恐甄阜、属正梁立赐守宛城不住,特钦封你为纳言将军,率兵十万,会同宗秩将军陈茂合南阳之兵,平息叛逆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