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第一章(五)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最后一轮“秋菠”

第一章(五)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最后一轮“秋菠”

英王乔治三世虽然精神病发作了,但是摄政的大儿子,也就是维多利亚他大爷、威尔士亲王、未来的乔治四世不愿闲着,他也派人出使中国了。时间是1816年,这年道光35岁,正做皇太子呢,大清这时的值班人乃是道光父皇嘉庆帝。

嘉庆1795年做了皇上,1830年驾崩,做皇上的前四年,基本上是个摆设,乾隆虽然退了位,但作为太上皇仍然掌握着实权。这一点,他与威尔士亲王正好相反,威尔士亲王是因为父王的神经病于1811年第二次发作,他正第二次摄政呢。据史书记载,嘉庆天性迟钝。但是这种迟钝也仅是与其父皇乾隆相比较而言,事实上,嘉庆也不算无能的主。

嘉庆做皇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扳倒了父皇的红人和珅,和珅家产尽落自己皇帝腰包,典型的黑吃黑。嘉庆另一笔功劳是镇压白莲教大起义。动用十六省的兵力,历时九年,耗银2亿两,总算OK了。嘉庆超过父皇的地方,是卖官收入略高。乾隆时,每年卖官收入300万两白银,嘉庆时则达到400万两,也算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材出吧。

乔治三世呢?神经错乱到没法理政的地步,正痛苦呢。这时实际治国的乃是威尔士亲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位时间1820-1830年)。乔治四世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放荡,纵欲过度。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贡献据说是带头把靴子分了左右脚。当然,乔治四世与大清关系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做摄政王时期,搞的这场中英外交。

这次使团,阵容也较豪华,上下600人。汉语水平很高的6人。正使,阿美士德勋爵,英王侍从官;副使小斯当东,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大清律例》的翻译者——托马斯·斯当东。

嘉庆还不到夕阳(尽管政府夕阳了,可是春江水冷鸡不知啊),缺少些“温馨又从容”的风度,坚决要求使团叩头。嘉庆谕令工部尚书苏楞额、长芦盐政广惠做好接待贡使的工作,礼部也拟定了英使在京活动的日程表。嘉庆重点谕令中方接待大臣,一定要让阿美士德三跪九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进京前就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且要求接待大臣随时把英使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奏上来。在天津,阿美士德向苏楞额表示,他对中国皇帝只能行脱帽鞠躬礼。实在不行,脱帽三次,鞠躬九次,好歹也算三跪九叩吧。问题是嘉庆没有通融的余地,跟他爹乾隆差远了。侧面说明,皇帝下皇太子,一窝不如一窝。使团抵达通州后,嘉庆派第二轮说客和世泰来了。和世泰劝阿美士德,就像妈咪劝姑娘接客似的,希望阿美士德见皇帝时要恭顺、要施礼如仪云云。

事实上,使团的正副使曾在叩头问题上有过讨论,政府指示能办成事不妨叩头,可中国通小斯当东说叩头也办不成事,最后大家都依了他。其实这帮鬼佬,打进天朝门口,就惹大清政府不高兴了。英国政府给嘉庆的信,开头居然是什么“陛下,我的兄弟”,呸,谁跟你是兄弟啊?政府说了:“嘉庆乃天下之君,世人皆应敬之。”使团呢,根本不明白所谓的天下,就是人家大清。

谈判的结果,阿美士德仅同意鞠躬,像英国人那样单膝下跪也行,但是他拒绝把脸贴地上导致屁股撅得比头还要高的那种天朝造型,何况这个造型还得重复好几次,老实说,人家活这么大,从来还没这么丢过人呢。他辩解说,马戛尔尼见乾隆就没叩头嘛。清政府小脸一翻:谁说他没叩头来着?官员们发誓说:俺们亲眼看见来着。那口气,好像他们捉奸捉了个现逮似的。嘉庆下的一道诏书上也说:“尔使臣行礼,悉跪叩如仪。”看着堂堂的政府与官员翻着白眼说瞎话,阿氏一行更坚定了不叩头的决心。西方学者认为,当时为了不让马氏不叩头事件为外国人树立不好的榜样,中国官员在记载此事的时候还是写上马氏叩头了。其实对于大清的最高统治者来说,蛮夷代表来了没叩头,不只对外丢人,对内更没法交待啊。中国皇帝的尊严就在于全民的匍伏,让这些匍伏的无膝子民看见蛮夷乃直立动物,那影响多不好啊,陈康祺的《郎潜纪闻》甚至载,本来乾隆恩准马氏一行不用叩头的,但他们一见中国皇上,腿不由自主的就软了下去,“一至殿廷齐跪地,天威能使万心降……”简直意淫到家了,奴隶眼里,注定是目中无“人”的。

这次阿美士德来了,依然不叩头,影响更不好呢。于是中国官员决定做一下变通,半夜把英使们叫醒,把他们推入圆明园的一个院子里,说是皇上赐给一桌酒席(好像有特大鲟鱼),他们需得对着皇帝的空椅子三跪九叩来谢宴。这不成要饭来了么?使团坚决拒绝。据美国学者讲,阿美士德用西方礼节跪下一条腿来着,但是身后的一位天朝大臣(是哪位爱国大臣来着,我们得查查,把一个爱国志士整成无名英雄,埋没人才啊)乘人之危用手推阿美士德,希望他两腿都跌跪下去,幸亏身旁的中国通、副使托马斯·斯当东拉了一把,没让阿美士德跪下去。总之,倔驴遇上了犟牛,争吵中,居然发生了“肢体接触”。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一行人没有见着皇上就被驱逐走了。

托马斯·斯当东觉得冤屈。近代各国觐见仪式,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制定了缔约国对于接受各级使节的规定,外交使者交往行鞠躬礼是非常普通的。可是嘉庆更觉得委屈啊,几亿臣民,哪个敢不跪朕?哪几个又有资格当面跪朕?偏远夷鬼,容许你隔几年跪朕一次就够抬举尔等了。至于所谓的国际规则,别说朕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执行,你能奈我何?

阿美士德此行的目的与上次的马戛尔尼没啥本质的区别,其具体要求是:争取英商在广州与当地商人自由交易;中国官吏不得任意闯入商馆;英人有权雇佣华仆;允许一个英国人驻在北京,遇事用中文向清政府投递意见书;商馆人员有权用中文向中国官府陈述意见云云。别说他们没叩头,就是叩头了,嘉庆也不会批准的。有意思的是,使团被驱时,嘉庆跟父皇乾隆一样,让他们给英王乔治三世捎回去一封表扬信,还是那种傻大爷口气:英王诚心向化,态度恭顺,寡人深为高兴;使臣无礼,所以遣回;英国与中国隔这么远,你们来一回也不容易,以后不要再来了。英国当然不会再以这种方式来了,再来会扛着枪炮的,因为阿美士德回国后,英国国内出现了这样一种见解:对于中国,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以武力强迫中国根据合理的条件进行贸易,一条是绝对服从中国所可能制定的一切规章,另一条就是根本放弃贸易。马士对此评价曰:“以二十世纪的标准来评断,从学理上看,英国都是属于错误方面的;同时,就中国对于处理问题所采取的一贯作风来看,也确实不是任何国家所能容忍的。”(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译本第一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说得对,英国的光棍们,已经忍了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