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尘埃里的星辰>第二章 换大米(1)

第二章 换大米(1)

鸭子卖了,郑立全无事可做便推起自行车做起了贩卖大米的生意。说起贩卖大米,这生意还真不错,郑立全每天换出去一百斤大米能挣够全家人的零花钱。

不过黄屯村附近并没有水稻种植,当然也没有大米,郑立全要从别人手中购买。还有,无稻区的老百姓想吃大米只好用玉米或者小麦到大街上与米贩子交换。因此大街上才出现了换大米的生意。这生意不错,很挣钱,目前有不少人在做贩卖大米的生意,郑立全就是其中一个。他每天骑上自行车,车上驮着一百来斤大米到几十里外的乡村走街串巷吆喝着换大米。每天驮出去一百斤大米,就可换回来二三百斤玉米或者一百几十斤小麦,然后跑到粮食收购点上一卖,每天至少也能挣个二三十块钱,一家人吃喝花销满够用。

郑立全十分看好贩卖大米这门生意。这天他与大儿子商量,想拿出卖鸭子的现金去湖西拉一车大米回来爷俩一块出去贩卖。

儿子听后说:“这生意好做吗?能挣钱吗?”

郑立全说:“好做。我不是跑了好多趟了吗?每趟都能挣二三十块钱。还行,比你放鸭子好多了。不过,我贩卖的大米都是转手买的别人家的,人家已经扒去一层皮了,再转到咱手里就少挣不少了。如果我们自己去产地购买,那成本就会降低,相应地推销出去就会多赚一些钱。”

郑奇五说:“那行,咱就试试。你觉得可以咱们就去拉一趟看看,反正也亏不了本,能赚钱更好,赚不了钱也倒不了大运。”

就这样爷俩说好了,吃过饭一家人就着手收拾三轮车。第二天一早郑立全和大儿子爷俩便开着三轮车去了湖西喻屯,到了下午三点便买回来两千斤大米。

郑奇五母亲张翠花看着拉来的一车大米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她解开了一袋大米想看看成色,结果刚刚解开袋子口,一股大米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再看那大米颜色,一颗颗亮晶晶的如玉石般晶莹透明,十分惹人喜爱。张翠花拿过舀子舀了半下子大米,然后用清水淘了一下便放进锅里开始蒸煮。半个小时后张翠花打开了锅盖,立刻一股浓浓的米香味弥漫了整个庭院,一家人闻到米香胃口大开。

张翠花高兴地说:“这大米真香,上街肯定好卖。卖出去这车大米估计还能发个小财。”

郑立全说:“肯定发财,这回不跟你抬杠,说的不是空话,更不是妄想。照以往的经验,估计这两千斤大米卖出去至少能挣四五百块钱。不过要卖出去这一车大米也得费不少劲。每天骑着自行车要跑一二百里路,最远跑兖州曲阜那路程就更远,不容易,会吃很多苦的。”

郑奇五听后有些不高兴,他好像是自言自语:“换大米骑自行车跑到兖州曲阜,够累人的,一去一回至少二百里路,更何况中间还要走街串巷,跑的路更多,吃不消。”

郑立全说:“哎,你这孩子,还没跑就怯场了。干啥容易?不吃苦怎么弄钱花?钱没有大风刮来的,都是拼命挣来的。要说换大米这活累,那是一开始累,跑习惯了就不感觉累了。看看南村几个换大米的,人家几个天天跑曲阜,五点起床,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每个人哪天不跑二三百里路?可人家也没说累。看看几家的小日子咋样?吃得好穿得好,更不缺钱花。”

“那好吧,明天我就跟着你跑一趟,试试活。”郑奇五说。

“不用试,准行。别忘了,孩子,你都十八岁了,成大人了,年轻力壮的,跑路肯定比我老头子强得多,一二百里路对你来说不在话下。还有一点,我要交代你两句。出门做生意眼皮子要活泛,要看人用法。再就是说话要好听,别给人抬杠,学会这两点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张翠花接话说:“你爸说的对,要千万记住你爸说的话。俗话说得好,十年能学个秀才,十年学不会个买卖人。做生意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出门做生意啥人都会遇到,啥事都有可能发生,就得学会应对。慢慢地经历多了就能应付自如。常跑生意的人个个会相面,也会处事。学做生意是好事,会做生意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

“嗯,我明白了。”郑奇五说。

做通了郑奇五的思想工作,第二天一早爷俩便起床了,吃了点东西,然后每个人驮着一百二十斤大米便骑车上路了。

爷俩走了一个多小时便来到兖州地界,接着选择了一个较大村庄便开始走街串巷吆喝着换大米。大村庄逛完了,大米还没有换完,接下来又去了另一个村,一直到太阳偏西爷俩才把大米换完。

这第一天的生意不太顺利,回到家天已经黑了一会子了,大街上已经有不少人家亮起了点灯。

换大米真不易,一天下来爷俩累得不轻。可坐下来一盘算,收入还真不少,换出去一百二十斤大米每人竟然平均赚了二十七八块钱,这比起出门打工的干三天挣的都多,还是做生意划算。

就这样一三轮车大米爷俩跑了十天全部出手,纯利润竟达四百二十多块钱。郑立全高兴坏了,他晃动着连本带利的两千四百多块钱激动地眼泪几乎掉下来。

往后的日子爷俩又一连拉来六三轮大米,走街串巷跑了两个多月一停没停,最后盈利达到两千多。这在当时收入是很高的。

到了年底,家里的积蓄已有四千五百多块钱了,接近半个万元户,一家人高兴得了不得。

郑立全说:“今年春节有吃有花了,明年开春咱就用这笔钱去做更大的生意。”

一家人一致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