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县知事刘全中今天起了个大早,尽管昨晚参加宴会喝到半夜,但今天早晨必须强打精神早起床,因为他要随时候着省城来的客人,他也不知省政府来的这位爷什么时候起床,看昨晚喝酒的劲头,精神头足着呢!这位爷叫吴明辉,官职不大,是省教育厅的一位普通职员,是来指导沾化县将劝学所改成教育局的,可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新任山东省省长熊炳琦的亲戚。熊炳琦原是直鲁豫巡阅使曹锟的参谋长,曹锟为了谋取总统之位,今年把他派到山东任省长,以便能牢牢控制山东。熊炳琦铁了心要在山东干出一番成绩,所以对下属要求比较严格。

突然,前面的大堂方向传来一阵嘈杂声,闹哄哄的,像是今天的集市赶进了县公署大厅。刘全中正纳闷之际,王文书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刘知事,不好了,发生民变了。”

刘全中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向了腰中的手枪。

“怎么回事?没有啥苗头要发生民变啊!”刘全中十分不解地问王文书。

“唉吆喂,我的知事大人,您忘了才抓进来十几个圈地闹事的乡民了吗?”王文书额头上冒着汗,着急地说。

刘全中一听,刚才悬着的心才落了地,他把手从腰里拿出来,听着大堂方向嘈杂的声音说:“哦,原来是一帮草民,他们在喊什么?”

“他们要求县公署放了被抓的人,把河滩地公平地分给两个村的乡民。”王文书刚从现场过来,知道这些人为啥闹事。

“还等啥,还不快去通知警察抓人,都闹到县公署大堂了,这还了得。”刘全中瞪着王文书说。

“我的知事大人,警察早就去了,您去看看吧,那几个警察有啥用,没您想得那么简单,巡防营的兵没走的话,或许还有些用,可惜他们都回了黄升驻地。”王文书着急地说。

刘全中疑惑地看着王文书,对二十多个警察制不了一帮头顶高粱花子的农民,感到不可思议,就算刘家庄子是沾化县的武术之乡,民风彪悍,可身手再好,能抵得过现在的快枪吗?

刘全中刚转过后堂的影壁,眼前的情景立刻让他傻了眼,本来因昨晚没睡好,脸色就很憔悴,现在一下子变得更加苍白,他眼里看到的哪里是满头高粱花子的农民,纯粹是一群拿着铡刀片子扛着梭镖的暴动队伍,黑压压一片,足有六七百人之多,有些已经冲进了县公署大堂,那二十来个警察,早就被这群人逼到一个角落。

刘全中毕竟是行伍出身,很快稳住了神,他心里非常明白,不出面是不行了。刘全中先是干咳一声,接着就虚张声势地大喊:“怎么了,怎么了,你们想干什么,这是你们闹事的地方吗?”

“三鞭子”和赵得才的家属在县公署对质时,见过刘全中,他这次带人闯县公署的目的,就是逼迫刘全中放了被抓的人,分了被圈的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鱼死网破。”三鞭子”见刘全中过来,就站在县公署大堂门前的台阶上,大声喊着,让乡民们给知事大人让个道。

刘全中心里打着鼓,穿过铡刀片子和梭镖林立的人群,上台阶时还差点绊倒地,见到“三鞭子”后,看着他那没了一只耳朵的脑袋瓜子,气不打一处来,铁青着脸说:“我知道肯定得有你。”

县知事刘全中对“三鞭子”熟悉,并不是单纯通过那次华工之间的对质,还有警察科长和他汇报过,河滩地闹事的主要带头人就是“三鞭子”,看这架势,这次大闹县公署也是他领头。

“你知道这是啥行为吗?冲击县公署,是要受国家严惩的,是蹲大牢的大罪。”刘全中声色俱厉地说。

“知事大人,俺们不想闹事,俺们被逼得也是没有办法,亲人们都被您老人家抓来了,俺们在家能心里安生吗?”“三鞭子”本着往好里处的想法,和颜悦色地回答刘全中。

“为啥抓他们,你难道不清楚吗?他们胆大包天,竟敢殴打县公署公务人员,你要是不躲起来,你也得被抓。”刘全中见“三鞭子”态度不是那么强硬,胆子也就有些放开,说话声音很大,语气很蔑视。

“是他们先动的手,俺们不能干等着挨揍吧!”没等“三鞭子”说话,刘墩子大声喊道。

“就是,是你们先动的手。”台阶下面的人也随声附和。

刘全中仗着王文书已经骑快马去黄升巡防营搬救兵,面对这群拿着铡刀扛着梭镖的暴民心里已经一丝怯意也没有了,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拖延时间,他坚信,巡防营的官兵一到,这群暴民就会认怂,就算几个带头的不服,敢暴力相抗,巡防营的枪也不是吃素的,一旦开了枪,这群乌合之众,很快就作鸟兽散。

“他们为啥动手,你们不知道?那些老河滩地,都是乡绅李保华和赵挺禄两家的私有财产,你们胆敢哄抢,现在是中华民国了,什么事都要讲个法度,有县公署在,岂容你们胡作非为?”刘全中指着“三鞭子”的鼻子说。

“知事大人,那些老河滩地,什么时候成他两家的了?那是俺们两个村全体乡民的,县公署凭啥说是他两家的?”“三鞭子”反问道。

“凭啥说?凭的是县公署的文书,凭的是他们两家手里的地契。”刘全中声嘶力竭地喊道。

“知事大人,那些荒地是河流改道留下的,不是他们两家的祖业,以前根本不属于他们,县里给他们办文书,发地契,俺们咋不知道?难道里面有啥见不得人的事吗?”“三鞭子”更是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