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赵恒年间,四海之内,虽不见乱象纷纭,然北境辽人野心勃勃,边疆之上烽火屡燃。待得大军操演娴熟,战力有成,赵恒于巍峨大殿之中,神情肃穆,掷下诏书,声震朝堂:“着曹玮为征辽大元帅,统帅三十万大军,挥师北进,痛击辽寇,扬我大宋国威!”
曹玮者,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第四子也。出身显赫将门之家,自幼便浸淫于战鼓杀伐之音,于兵法韬略一道,钻研颇深,熟稔无比。弱冠之年,即投身行伍,参与诸多战事,历经无数血雨腥风之洗礼。于边疆战事之错综复杂,辽军习性之狡黠多变,皆有深刻洞察。
往昔,曹玮久镇西北边境,与党项等势力多次交锋。于那黄沙蔽日、烽火连绵之地,他治军严谨,号令一出,全军莫敢不从,所率之军,纪律森严,布阵精妙。赏罚之际,秉持公正,不偏不倚,麾下将士,皆对其心悦诚服,甘愿效命。且其善用谍报之术,于敌军之中布下眼线,敌军一举一动,皆能及时洞悉,是以每战必胜,战功赫赫,将西北边境守护得坚如磐石,稳若泰山。
不仅如此,曹玮对边疆之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了若指掌。曾亲自跋涉,踏遍泾原、环庆两路的山山水水,将山川城郭之形貌、战守险要之所在,一一细细绘制,呈献于朝廷。这份对地理环境的熟稔,于行军作战而言,实乃得天独厚之优势,为克敌制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三都谷之战,堪称曹玮军事生涯之巅峰。面对吐蕃大军压境,他临危不惧,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将敌军虚实、地势优劣,尽皆洞察于心。战斗打响,他先发制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攻击,继而巧妙运用侧翼包抄之术,以寡敌众,大破吐蕃,令敌军闻风丧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展露无遗,声名远播。
此次征辽,赵恒又封八贤王赵元俨为监军,命其与曹玮一同出征。出征之日,天子赵恒亲自出城相送。但见京城之外,旌旗猎猎,随风招展,甲胄鲜明,熠熠生辉。三十万大军,列阵整齐,军容严整,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城中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夹道而立,或挥手示意,或高声呐喊,为大军助威。更有白发苍苍之老者,情难自已,洒下热泪,祈愿大军早日凯旋而归,收复失地。
大军一路向北,行至北方一片山林之间。但见那山林之中,古木参天,枝叶繁茂,层层叠叠,遮天蔽日。此刻,天色阴沉如墨,铅云低垂,仿若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沉地压在众人头顶,令人喘不过气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如鬼哭狼嚎一般,在林间穿梭回荡,吹得树枝瑟瑟发抖,发出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八贤王赵元俨,生得仪表堂堂,气宇不凡,一脸英武之气。他早闻边疆战事频繁,心中怀着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此时,见这山林间气氛诡异,阴森恐怖,心中豪情顿生,当即向主帅曹玮抱拳请命:“末将愿亲率前锋之军,一探前路虚实,为主帅开道!”
曹玮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沉声道:“八贤王既有此壮志,本帅准了。只是前路艰险难测,还望八贤王多加小心,谨慎行事。若有异动,速遣人来报。”
赵元俨抱拳称谢,道:“主帅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说罢,转身点起两万前锋士卒,一马当先,向着山林深处疾驰而去。那马蹄踏在厚厚的落叶之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与呼啸的寒风之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紧张压抑的氛围。
曹玮则坐镇中军,指挥着二十万大军徐徐跟进。中军与前锋之间,相隔甚远。但见那中军之中,旌旗飘扬,猎猎作响,鼓角之声,此起彼伏。曹玮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的山林,神情凝重。他深知,这山林之间,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行进途中,曹玮不时唤来斥候,询问前锋部队的情况。“赵元俨那边可有消息传来?”曹玮眉头微皱,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斥候抱拳回道:“回主帅,暂未收到前锋部队的消息,不过据观察,前路并无明显异常。”
曹玮微微颔首,心中却仍不踏实,“继续留意,一有动静,即刻来报。”
宋军在山林间狭窄的小道上行进,四周一片死寂,静得有些诡异。除了马蹄踩踏地面的声音和呼啸的风声,听不到一丝其他动静。仿佛这山林之中,隐藏着无数双眼睛,在黑暗的角落里窥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突然,一声尖锐刺耳的呼哨声,划破了寂静的空气。那声音尖锐凌厉,如同利刃一般,直刺众人之心。紧接着,无数身着黑衣、蒙着面的辽国刺客,从茂密的树林中如鬼魅般窜出。他们身手矫健,动作敏捷,手持寒光闪闪的利刃,如饿狼扑食一般,疯狂地扑向宋军。
赵元俨身边的亲兵、家将,反应迅速,瞬间抽出兵刃,护在他的身前,与辽国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响彻山林。兵刃相交,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不绝于耳,在山林间久久回荡。
在这混乱的拼杀中,银盔银甲、骑着白马、手持银枪的家将王勤格外引人注目。他如同一道银色的闪电,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只见他银枪一抖,寒光闪烁,直刺向一名逼近赵元俨的刺客咽喉,那刺客反应不及,被一枪毙命,倒在地上。
紧接着,又有两名刺客从侧方围攻过来,王勤不慌不忙,双腿一夹马腹,白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而后重重落下,逼退了其中一名刺客。与此同时,王勤手中银枪快速横扫,另一名刺客连忙举刀格挡,却被强大的力量震得手臂发麻,兵器险些脱手。
王勤大喝一声:“尔等辽寇,休得猖狂!”声如洪钟,在山林间回荡。他趁着刺客露出破绽的瞬间,手腕翻转,银枪如灵蛇出洞般刺中对方胸口,那刺客惨叫一声,捂着伤口退了下去。
然而,辽国刺客源源不断地涌来,王勤虽英勇无比,但也逐渐感到吃力。他的银甲上已经溅满了鲜血,不知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但他毫不退缩,继续挥舞着银枪,守护在赵元俨身边。
一名身形矫健的刺客瞅准王勤与其他刺客拼杀的间隙,从背后偷偷靠近,试图偷袭。王勤似乎有所察觉,在刺客即将近身的瞬间,猛地回身,银枪如同一道银色的光芒,刺向刺客。那刺客急忙闪避,还是被枪尖划伤了手臂,他吃痛地叫了一声,迅速退开。
王勤刚打退这名刺客,又有更多的刺客围了上来。他奋力抵抗,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让刺客们一时无法近身。但刺客们配合默契,不断地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王勤身上渐渐又添了几道伤口。
尽管如此,王勤依然咬牙坚持,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斗志。他知道,自己绝不能退缩,一定要保护好八贤王。每当有刺客突破防线,接近赵元俨时,王勤总会及时出现,用手中的银枪将其击退。
然而,这些辽国刺客显然早有预谋,他们配合默契,攻势凌厉凶猛。宋军虽奋力抵抗,但在刺客们的猛烈攻击下,逐渐陷入被动局面。赵元俨心中暗自吃惊,他未曾料到这些辽国刺客竟如此厉害。但他毕竟出身皇族,且心怀报国之志,此刻毫无惧色。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剑花闪烁,寒光四射,每一剑挥出,都带着凌厉的气势,将靠近的刺客一一逼退。
一名亲兵边战边靠近赵元俨,大声喊道:“王爷,这伙刺客太过凶悍,我们快派人向主帅求援!”
赵元俨咬咬牙,“速去!让主帅速速来援!”
那亲兵领命,拼杀出一条血路,朝着中军方向疾驰而去。
曹玮在中军听闻前方传来变故,心中猛地一紧,立刻策马扬鞭,带着一队精锐士卒,向着前锋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寒风中弥漫开来,遮蔽了众人的视线。
此时,那求援的亲兵赶到,大声呼喊:“主帅,前锋遇袭,八贤王命我前来求援!”
曹玮面色一沉,喝道:“快带路!”
然而,山林间道路崎岖,树木丛生,曹玮率领的精锐部队前进速度受到极大阻碍。一路上又不断遭遇小股刺客的骚扰阻击,他们或从树后突然窜出,或从草丛中射出冷箭,令宋军行进艰难。
曹玮心急如焚,不断挥舞长枪,将挡在面前的刺客击退,口中大喊:“快!再快些!不能让八贤王有失!”
但辽国刺客越来越多,如潮水般涌来,源源不断。赵元俨的亲兵、家将,在刺客们的围攻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家将王勤,更是身中数刀,重伤倒地。他挣扎着想要起身,继续战斗,却感到浑身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刺客们一步步逼近。
赵元俨身上也多处受伤,鲜血顺着伤口不断流淌,将他的战甲染得通红。他只觉手臂越来越沉重,每挥出一剑,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心中暗自思忖:“此番怕是凶多吉少了。”
此时,一阵寒风吹过,吹起他凌乱的头发,露出他坚毅而又略带疲惫的面容。他望着周围不断倒下的亲兵、家将,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之感。他想起了临行前京城百姓们那殷切期盼的眼神,想起了皇帝陛下的重托,心中暗暗发誓:“即便今日葬身于此,也要多杀几个辽寇,为我大宋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强忍着伤痛,再次挥舞起手中的长剑,向着冲上来的一名刺客刺去。那刺客身形灵活,一个闪身,便轻松躲过了赵元俨的攻击,同时手中的利刃如毒蛇吐信般,迅速刺向赵元俨的胸口。赵元俨侧身一闪,堪堪避过这致命一击,却不料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险些摔倒在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亲兵眼疾手快,迅速扑到赵元俨身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刺客的利刃。那利刃直直地刺入亲兵的胸膛,鲜血顿时喷涌而出,亲兵瞪大了双眼,口中发出一声微弱的闷哼,便无力地瘫倒在地上。
赵元俨心中一阵剧痛,怒吼一声,手中长剑如狂风骤雨般,向着那名刺客砍去。刺客被赵元俨的气势所震慑,一时慌乱,连退数步。但很快,又有几名刺客围拢上来,将赵元俨团团围住。
赵元俨背靠着一棵粗壮的大树,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刺客。他的手臂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不断地滴落,滴在地上的落叶上,洇出一朵朵暗红色的血迹。他的呼吸愈发急促,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胸口的一阵剧痛。
这时,一名刺客瞅准机会,从赵元俨的背后悄悄偷袭而来。赵元俨察觉到背后的动静,想要回身抵挡,却因伤势过重,动作迟缓了半拍。就在这危急时刻,另一名家将猛地扑了过来,用自己的后背硬生生地挡住了刺客的利刃。家将的身体颤抖了一下,缓缓地转过头,看着赵元俨,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没有发出声音,便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赵元俨看着眼前倒下的家将,心中悲痛欲绝,如刀绞般疼痛。他咬了咬牙,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再次举起了手中的长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决绝,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猛兽。
周围的刺客们见状,也不敢轻易上前,只是慢慢地围着他,寻找着下一次攻击的最佳时机。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
而此时,曹玮率领的精锐部队还在艰难地朝着前锋方向赶来。他们在崎岖的山林间急速穿行,一路上砍杀了不少阻拦的刺客。曹玮心急如焚,心中不停地暗暗祈祷着赵元俨能够平安无事。
“快!再快些!”曹玮大声呼喊着,手中的长枪不断地刺出,将挡在面前的刺客一一击退。他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安。
山林间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赵元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的身上又新增了几处伤口,脚步也变得虚浮不稳。但他依然紧握着手中的长剑,不肯放弃。
“大宋的儿郎们,今日即便战死于此,也绝不能让辽寇得逞!”赵元俨大声呼喊着,声音中充满了悲壮和豪迈。他的呼喊声在山林间回荡,激励着周围那些还在苦苦支撑的宋军将士们。
那些宋军将士们听到赵元俨的呼喊,原本已经有些绝望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的火焰。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奋力地与刺客们拼杀着,试图为赵元俨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正在此无比紧急时刻,蓦然间,林中一道白光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