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乡村集镇,每逢二、五、八是场期,乡民们纷纷来到集镇销售,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物资。乡下的村民就利用这个场期做点小生意,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这里变成纸钱,因此每到逢集,街上也还有一阵子热闹。
李八斤用手推车推着一车洋芋,大约三百来斤。他来到街头,选个恰当位置,停下车,把洋芋亮出来,摆在车子上,等候顾客光临。李八斤的身边,都是乡下来卖菜的老太,面前都是一些青菜,萝卜,大蒜苗之类,质量很好,可就是没有人来买。那两个老太就在拉起闲话,叹息如今的生意很不好做,老百姓挣钱艰难……
李八斤没有搭理这几个老太,他也是一心希望早点把自己的洋芋卖出去,读大学的孙子还等着他给寄去生活费呢。因此他显得有点焦急。李八斤的家离集镇大约有七八里路,中间还隔着两道山梁,村路狭窄,山坡上下坎很不好走,他为了卖掉洋芋,给孙子筹备生活费用,天一亮就起来,煮了一碗青菜面条,吃了就推车上街了。李八斤年纪已经六十开外,额头皱纹深深。他一路颠簸着上街,手臂酸麻,已经是够累了。但是他为了照护支持孙子读完读大学,不得不自己吃苦耐劳地坚持着。孙子是李八斤人生的全部希望。
李八斤一辈子务农,靠拌泥巴维持生活。可总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几年来,他家里也一直不顺利,大前年五十多岁的老伴得了癌症,离开他去了。接着打工的独生儿子在工地上丧生。儿媳见状,也就狠心地抛开正读高三的孙子,跟着一个大款跑了。李八斤没有办法,只好借贷安葬老伴,安葬儿子。独自带着孙子,和老母亲三人一起过日子。
李八斤还是有骨气的,他决心继续种地种菜,坚决让孙子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他一直省吃俭用供养读书。今年三月,九十五岁的老母也去世了,李八斤为了安葬老母,又四处借贷,一共背上了一万多元的债。这一来真是雪上加霜,李八斤一边还债,一边供孙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是紧巴。
大街上赶场的人没有几个,拥挤地只是那些无人管理的车辆,堵塞着大街,人都不能走过去。眼看太阳已经正午,李八斤的洋芋还没有人来问一声,他心里焦急:要是卖不掉洋芋,孙子这个月的生活费就成了问题。但是焦急是没有用地,只有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有顾客来买他的洋芋。
旁边那几个卖菜的老太卖掉了菜,背着背篼走了,李八斤的位置宽了许多,他把洋芋散开,让人们看看他的洋芋是上等货色,希望有人来买去。他大声吆喝起来:“卖洋芋,大洋芋,只要一块八一斤!”
终于有人来问津了。“洋芋不错,价格贵了,少点,我给买完。”来人翻看着洋芋,和李八斤讨价。
“你出多少钱一斤?”李八斤问。
“出一元二角一斤。”来人回答。
“一元二角一斤,那太便宜了,不能卖,不够本的。”李八斤显得无奈,“你这个价钱卖不得的,我的洋芋很干净整齐,不卖。”。
又是一番争论,来者说:“我诚心买,出一元五角一斤,你卖就买完,不卖我走了!”李八斤看看偏西的太阳,无奈地说:“好吧,算你今天进财,我亏本卖给你。”
接着就是过秤,三百斤洋芋,买得四百五十元钱。李八斤接过钱,推着空车往家里走。他心里想:孙子的生活费有了,我得早点回家去,还要上山砍柴呢!
太阳偏西了,李八斤推着车走在弯弯的山道上。突然他觉得肚子好饿,其实他早就觉得肚子饿了,只是不愿意花一块钱去买一个馒头来充饥,因为他的钱来得不容易,那是孙子的生活费呢。我省一口,孙子就可以多吃一口……
在山梁的转弯处,李八斤停立下来。他向前望望,那里地名叫凉风垭,是他埋葬母亲,老伴和儿子的地方。李八斤想:母亲刚去世不久,过清明时,我要多买点香火纸烛去祭奠一下……
就在这时,一辆轿车飞快冲来,一下把李八斤连人带车撞出几丈远,李八斤当场晕死。那个肇事的轿车司机没有下车怕负责任,急忙地开着飞车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