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接下来,程若青将话题引到了眼下即将展开的这次由澳大利亚政府提供部分资助,旨在针对援助第三世界贫穷国家,实施技术培训的具体合作项目这件事情上来。只见程若青滔滔不绝,条理清晰阐述相关细节。杨兴友则神情严肃,认真聆听程若青的具体介绍。他手中握着的笔一刻也不停歇,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快速地记录下要点,生怕遗漏了关键信息。

程若青告诉杨兴友,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他们的经济结构多以包括红茶在内的农业生产为主,其中茶叶种植业占全国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他们加工的红茶茶汤品质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因而享誉全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茶品饮料之一。肯尼亚地跨赤道,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km,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则为平均海拔1500m的高原。这里有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拥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雨水和阳光,相对较少的病害虫,地处1500~2700m之间的海拔高度,是生产优质茶叶的理想之地。肯尼亚的茶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的两侧、西南部紧靠赤道以南的广大地区。

对于程若青有关肯尼亚茶叶这一特色农业的全面且详尽的介绍,身为在海外深造、主修世界经济贸易的留洋高才生,杨兴友对于包括肯尼亚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规模,特别是农业生态资源这一板块自然了如指掌。可就是这样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的红茶生产与销售大国,竟然不远迢迢两万里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的绿茶生产与制作技术。很显然,他们这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今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目标,他们再次雄心勃勃重新开疆辟土,气势豪迈地开始向绿茶生产与制作这一全新的领域大举进军。

当杨兴友得知肯尼亚茶叶种植专家此番跨越两万里的漫长路途来到中国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深入掌握绿茶生产和制作技术,尽管最终未能如愿收获诸如资金或技术引进这一类令人瞩目的大项目,但能够成功争取到一个对于家乡特色经济发展同样有显著推介作用的茶叶培训项目,无论怎么讲,也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一桩。

杨兴友想,尽管这个绿茶对外培训,并不是令人特别期待与欣喜的引资项目,看来此次确实没有什么令他惊喜的超级“好菜”可供“大快朵颐地食用”,也因而杨兴友远远谈不上怎样的兴高采烈,脸上也没有溢于言表的过于兴奋,有的只是一份沉稳与思索。

但是,这次绿茶培训针对的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肯尼亚,作为一个小小的邢达市居然担负起这项极其光荣的使命,这对于此次培训的承办者来说,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显著重要性。况且,这毕竟还是享有了一碗味道不算太差的“鲜汤”,这同样也是值得期待的。

最起码的一点,此次活动大力地宣传了邢达市的茶叶特色产业。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展示邢达市茶叶的独特魅力,这本身毫无疑问是一大颇为亮眼的成果,对于邢达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需要以更为审慎、严肃的态度,认真地对待这件大事,不容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就是拿到桌面上说道说道,这不也正是我市有史以来首次开展的第一遭针对外国专家技术培训的重大活动吗?作为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小邢达市,居然担负起国家的职责,对另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这不更是一道特别亮丽的政绩吗?就是拿到全国范围来摆摆谱、露露脸,说不定这还是一桩非常重要的地方外交活动的盛事呢!就算再往小里说,有事做总比两手空空、无所事事坐在办公室里比大鼻子要强得多吧。杨兴友就这样满怀欣慰地安慰起自己来。

绿茶生产与制作一直以来都是邢达市最具优势的传统农业资源,这一点确实不假。全市各处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这是大自然对邢达市的馈赠,更是勤劳的邢达农民倾力奉献的结果。每一个生产环节,凝聚了茶农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然而,尽管邢达市在绿茶生产与制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作为对外培训这方面,确实还有狠下一番功夫的必要。

毕竟,对外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要想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邢达市的绿茶文化,就需要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心策划,不断创新,以满足外籍学员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邢达市的绿茶培训项目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邢达市,了解邢达市的绿茶文化。

但是,事情往往并不仅限于此,不应该小看这次对外绿茶培训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最起码来说,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既切实增进了国家地方民间的广泛交往,也就自然而然增进了国家地方民间的深厚友谊,就算将其视作邢达人民对国家地方外交作出的一番贡献又如何?

更何况,事在人为嘛。杨兴友深知,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说不定还能够借此难得的契机,激起将邢达的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全新动能呢。杨兴友的心里至少就这样开始做起了美好文章。他想象,通过这次绿茶培训项目,或许引来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

通过此次意义非凡的培训,还能够极大地扩大邢达市茶叶的知名度,有力促进与深化中国跟澳大利亚、肯尼亚三国彼此间在绿茶制作方面进一步的合作,这岂不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事一桩?若此番事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岂不由此顺利地找到了一条“通往罗马”的便捷通道吗?杨兴友便又情不自禁地作了这样一番美好的憧憬与描绘,不禁喜上眉梢。

他不无动情地告诉程若青,尽管邢达市茶叶虽然尚不能算是国之精粹,就是在全省范围内也依然不能说是最好的,但绝对可以说这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显著强项,而且就其独特的制作技术和颇具规模的种植面积而言,具有相当程度的普及性、先进性、典范性,而且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的指导性。

程若青倒是丝毫没有觉察出杨兴友这些细微、复杂的心理变化。她完全不在意邢达绿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否先进,她满心沉浸在培训活动能够早日开展的期待中,这是她一直以来所梦寐以求的,对她而言这才是极为重要的利好消息。此刻的她,犹如在沙漠中行走许久的旅人突然发现了一泓清泉,满心皆是欢喜与期待。因而,她聚精会神地洗耳恭听,专注的模样仿佛世界上只能听到杨兴友的话语声。她觉得这些信息特别醒脑提神,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心头的迷雾,让她的思维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当杨兴友简略、清晰地讲完了这些情况,程若青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如同春日里最娇艳的花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她为听到这些好消息而兴奋。

程若青自觉杨兴友的此番到来,毫无疑问算是让她成功走出了当前困厄不已的窘境,算是咸鱼翻身了,东山再起了,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脱胎换骨了,长久以来的心结也终于得以彻底地打开。特别令程若青感到高兴的是,她独自揽下的这桩子事儿,终于幸运地找到了强而有力的接棒者,最富实力的承办者,高瞻远瞩的引领者,勇往直前的开拓者,坚定不移的执行者。可算是棋逢高手,将遇良才;高手齐聚一堂,两强锐势加持。

程若青心中积聚已久的阴霾,终于被杨兴友带来春日温暖的阳光迅速驱散,一股难以用言语确切表达的快慰潮水般涌上心头。也正是因为杨兴友适时的姗姗而来,让程若青得以拥有了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绝处逢生、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这般令人欣喜的快慰与喜悦。心情格外快慰的程若青,在做完了这一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憧憬与展望之后,她迈着轻快有力的步伐走向靠墙的文件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