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穿到南唐成词帝>第587章 兴学破冰

第587章 兴学破冰

御案铺展明黄绢帛时,狼毫饱蘸混着星砂的磁矿墨,笔尖落下“兴学诏”首字,殿中磁矿灯突然齐明。“郡县学宫规制”条款写入前世“分层教学法”时,绢帛暗纹自动显形二十八宿星图,每颗星子对应不同师资需求——角宿主蒙学,亢宿主经史,氐宿主技艺,恰如为南唐教育脉络量身定制的护道星阵。

“着内廷造磁矿教鞭,刻‘辨伪’‘启智’双咒。”掷笔声惊起檐角铜铃,与磁矿灯的嗡鸣形成共振。教鞭雏形在光影中显形,鞭身缠绕的青白纹路能扫出伪师身上的“借智咒”残痕,鞭梢的磁矿穗子专破“博学符”的障眼法——这些教具将随十万两教育银一同发往州县,成为甄别师资的试金石。

亥时三刻的金陵私学飘着细雨,我卸去龙袍换作青衫,踏入学舍时正见蒙童捧着泛着赤赭的课本。“人之初,性本……”稚童念至此处突然卡顿,课本上的“善”字竟显形为算盘纹路。先生转身时,袖中滑落的束脩银锭刻着“裂甲盟”玄甲纹,与寿州学宫发现的贪腐印记如出一辙。

“拿错了课本。”我接过蒙童手中卷册,指尖在砖面画出“人之初,性本善”六字,磁矿粉从袖中溢出,每笔都注入“正蒙”护道纹。字迹甫成便发出青光,将课本上的邪咒灼烧成灰烬,露出背后被篡改的《三字经》真容——那是用江淮正统文脉磁频书写的启蒙义理。

次日路过应天书院,碑廊下诸生围石案论学,“学官卖牒,束脩难继”的叹息混着墨香飘来。石案砚台突然翻涌,墨汁聚成漏斗形状,银亮色的“银漏”二字指向学政衙门方向,每笔都带着与庐州贪腐案同源的磁频震颤。

“崇文符”在袖中发烫,我暗运磁频扫描市井,“教师”二字的磁频图谱竟分裂为青白与赤赭双频。赤赭频域里,“谋财”二字与当铺、钱庄的磁矿印记共振,形成复杂的利益网络——那些挂着“师道”招牌的学官,实则是裂甲盟安插的银漏节点。

回到宫中,《兴学诏》的磁矿暗纹仍在演化,“因材施教”星图逐渐显形为南唐版图,每个州县都对应着独特的师资配比。我特意在“教师考选”条款中加入“磁频验真”环节,凡候选者需通过磁矿教鞭的辨伪试炼,杜绝“借智咒”伪师混入。

微服时携带的蒙童课本此刻摊在案头,被“正蒙”护道纹净化的书页显形出暗格,里面藏着半张“束脩银分润表”。表上每笔分润都对应着一个裂甲盟暗桩,而最终流向的“永丰钱庄”,正是前日暗影司查到的贪腐枢纽。

应天书院的“银漏”墨痕被拓印呈览,我发现墨汁中竟混着磁矿砂,每粒砂子都刻着学政官员的生辰八字——这是西域“牵线咒”的施法材料,意味着有人在用邪术操控教育经费的流向。

新制的磁矿教鞭样品送达时,鞭身“辨伪”咒突然亮起,指向随侍宦官袖中。搜出的“博学符”残片显形出伪造者的手印,与寿州学正指甲缝里的磁矿碎屑完全吻合,证实了师资选拔中的顶名冒籍案早已形成产业链。

再次研读《兴学诏》,发现“分层教学法”的星图暗纹能与崇文符共振,显形出各州县的真实师资缺口。庐州、寿州的赤赭区域正在扩大,而应天书院的银漏墨痕,恰如扎在缺口处的毒针,不断抽取着教育脉络的精血。

金陵私学的蒙童们送来新抄的《三字经》,纸页间夹着他们采摘的磁矿草,草茎上的青白纹路与“正蒙”护道纹隐隐呼应。这让我想起前世在书院任教的时光,那时的教育,本就该如磁矿般纯粹,容不得半点赤赭邪频的污染。

当第一批发往州县的磁矿教鞭装车时,我特意在每支鞭梢系上“育贤”丝绦,丝绦上的磁矿粉能与当地学宫的瑞兽雕像共鸣,形成覆盖全境的教育护网。而那些藏在暗处的贪腐者,终将在这张网的笼罩下,无处遁形。

暮色漫过宫墙时,崇文符的市井扫描显形出更惊人的画面:“教师”赤赭频域的当铺、钱庄网络,竟与边镇的裂甲盟密港相连。这意味着教育银两分润的终点,不是私囊,而是敌人的兵器熔炉——他们妄图用南唐的文脉精血,铸造割裂文化的利刃。而我亲手推动的这场兴学破冰,不仅是为了修缮学宫、选拔良师,更是要斩断这条邪频链条,让教育经费真正成为滋养文脉的甘泉,而非喂饱豺狼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