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都市的秋天正悄悄离去,秋风依旧于空中翩跹起舞,秋风吹荡着树枝,起卷着枝头黄叶,吹动着河水,荡起层层涟漪。路上卷起灰尘飞扬,街道上,人来人往穿梭着购置物品。
菊乡县赵河乡卫生院内,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医院护士们奔忙穿梭,一位年轻男子在医护人员的叫喊下进入房间。年轻男子便是婴儿的爸爸,只见他满面含笑坐在床前,爸爸名叫英浩。
年轻妈妈靠在病床上显得有些虚弱,望着婴儿满含慈爱,妈妈叫做玉显,爷爷奶奶站在门外也是笑口常开。医护人员笑着走出产房,对爷爷奶奶说着恭喜恭喜,奶奶进入病房逗着孙儿,同时关切着玉显,医护人员也送来稀饭,英浩将稀饭给玉显喂下。
半月后,玉显出院,英浩用木板车将玉显拉回家中调养,奶奶以及左邻右舍皆来探望问候,鸡蛋、面粉也送到英浩家。爷爷要耕作,所以只有在空闲时以及晚上方能照看小孙子。
转眼,婴儿满月,英浩摆下满月酒席,招待一众亲朋以及左邻右舍,奶奶娘家、玉显娘家等至亲也先后前来贺喜。玉显怀抱着婴儿,立于院中招呼着亲朋邻居,一时间,满院亲朋欢声笑语,把酒言欢自是一番热闹。
酒散客归,爷爷、奶奶与英浩、玉显共坐于堂中商议为婴儿取名,爷爷为生产队会计,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想到的名字自然是文雅,奶奶与玉显忠厚淳朴、勤劳善良,只是满面微笑而不言语。
英浩对爷爷、奶奶说道:“爸、妈,我七九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希望你们的孙儿能像军人一样健康结实,所以就叫如军吧。”爷爷自是不同意,奶奶接着说道:“叫如军挺好,像军人一样坚强。”
爷爷听后便不再言语,因为爷爷固然是一家之主极具权威,但是在这个大家庭里,爷爷最怕奶奶生气,若是惹了奶奶,爷爷就没饭吃。爷爷见孙儿已经起好名字便起身下地耕作,奶奶与玉显相视而笑。
英浩说道:“谢了妈。”奶奶含着微笑怀抱如军尽是慈爱,玉显前往厨房做饭,英浩拿着锄头也下地而去。
日复一日,春秋更替,如军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英浩、玉显的呵护中健康成长,也在二年后迎来了妹妹的降生,因为妹妹生于寒冬腊月,又值红梅吐蕊时节,所以英浩便给女儿起名叫如梅。
此时,正值全国计划生育,无奈之下,如梅便由英浩送往隔壁乡镇姑奶家喝奶粉寄养,如军在爷爷、奶奶、英浩、玉显呵护下快乐成长。转眼又过了二年,如军已经四岁,大姑英敏也到了出嫁年龄,如军便手捧洗脸盆送英敏出嫁,大姑父名叫杰武,老实忠厚,从事农村建筑,干得一手好活。
一年多过去,英敏生下了一个女儿,杰武给起了个名字叫宛莹。宛莹满月后,那是一个周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英敏怀抱着宛莹与杰武来到爷爷、奶奶家,英浩、玉显在田地里耕作,所以只能把如军留在爷爷奶奶家。
如军见英敏来了,走到面前看着小宛莹奶声奶气问道:“大姑,她是妹妹吗?她几岁了?我能和她玩吗?”英敏笑着说:“如军,她是你妹妹,叫宛莹,不过宛莹还小,还不能和你玩,你二姑待会儿回来和你玩,大姑要帮奶奶给你做饭。”
英敏话音刚落,只听得门外有人喊道:“爸、妈,我回来了。”英敏对如军说道:“如军,你二姑回来了,去和二姑玩吧。”如军听后便跑出门去,二姑名叫英娜,还在县城里面读中学。
英娜见到如军跑过来言道:“来,如军,和二姑玩;”紧接着又说道:“姐、姐夫,你们来了。”英敏回道:“刚来一会儿,你和如军玩吧。”爷爷却一脸严肃地说道:“英娜不许玩,赶紧写作业去。”
英娜哦了一声回到堂中坐在木桌旁,打开书包取出课本和文具盒,紧接着坐于桌子前面写作业。如军见英娜不和自己玩便喊道:“爷爷、奶奶,我去找哥哥、姐姐们玩。”说完便跑了出去,一路小跑,如军来到不远处的大伯家。
大伯名叫英良,不善颜笑,比较严肃,大伯母叫秀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大伯也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如军的姐姐,叫华娟,已经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儿子是如军的哥哥叫华权,也已经五岁,上学前班。
华娟见到如军来到门外,手拉着如军在院子里玩耍,英良在地里劳作不在家中,华权在厨房帮着秀阁烧火,秀阁问道:“如军,吃饭了吗?”如军回答说:“没有,我大姑和我姑夫来了,我就来找姐姐玩耍,等会儿奶奶叫我吃饭了我再回去。”
“那你和姐姐玩吧,”秀阁说着继续做饭,如军又跑去和华娟捉迷藏。奶奶与英敏、杰武已经将饺子包好,英敏将饺子端往厨房,紧接着取来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奶奶坐于灶台前开始生火,杰武与爷爷晒着太阳下象棋。
厨房中,铁锅冒着热气,英敏用铲子将猪油放入锅中,油热后又倒入鸡蛋煎着。一会儿功夫,黄澄澄的鸡蛋冒着热气、香味儿盛于碗中,英敏又将水缸中饮用水舀入铁锅中,锅中水沸,英敏把饺子倒入锅内,奶奶起身找如军回家吃饭。
秀阁在麦场里捆着麦秆,奶奶来到英良家,华权与华娟迎上奶奶,奶奶说道:“华娟、华权,去奶奶家吃饺子去。”华娟说道:“奶奶,我和华权不去,我妈饭也做好了。”华娟说着与华权继续在院中玩耍,如军则跟着奶奶回家。
进入奶奶家,奶奶与英敏将饺子与鸡蛋端上桌面,英浩也进入奶奶家叫如军吃饭,如军说道:“爸爸,我不回去,我在奶奶家吃鸡蛋。”英浩与英敏、杰武打了招呼后回家吃饭,英敏将鸡蛋夹给如军,如军高兴着开始吃饭。
吃过午饭,爷爷往农田而去,杰武抱着宛莹在门口晒着太阳,英敏收拾着碗筷于厨房洗刷,英娜伏身在桌台前继续写字。奶奶拉着如军来到镜框前言道:“如军,这是你三叔,三叔叫英星,在河北任阳当兵。”
如军听后扬着脸说道:“奶奶,三叔好威风,我长当了也要当兵。”奶奶摸着如军的头笑着说:“好好好,如军长大了也当兵。”如军呵呵笑着到院子里逗宛莹玩,直到英敏走后才回家。
农村这时还没有通电,玉显在黄昏时便早早做饭,吃过晚饭,如军与英浩坐于床上,如军没有困意,便缠着英浩与玉显玩纸牌,一直玩到困倦时方休息。
转眼又是四年过去,其间,英敏又生下了儿子宛亮,到了九月份,如军进入小学,而且直接上了一年级,如梅也交了计划生育二胎罚款,从河东姑奶家回到了家中,英浩送如梅入了学前班。玉显为如军缝制了新书包,新书包上面还镶了个大红五角星,如军、如梅背着新书包由英浩送入学校。
中午放学,玉显事先做好午饭,之后去学校接如军、如梅放学,吃过午饭再送入学校。到了下午,依旧是玉显去学校接如梅、如军放学,玉显分别拉着如军、如梅小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玉显问道:“如军,今天发书了吗?都发了什么书?”
如军回言:“妈,今天发书了,有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玉显回言道:“那如军可要好好学习,像你二姑一样考个好高中。”如军一边点头一边用脚踢打着小石子玩,回到家中,玉显又问道:“如军,老师布置作业了吗?”如军回言道:“没有,老师说让回家帮大人做家务。”
玉显听后便于厨房中生火做饭,如军、如梅在院子里捉迷藏,到了晚上,英浩从地里回到家中,玉显将苞米稀饭与炒萝卜丝儿端上方形木桌,一家四口在矿石灯下共进晚餐。英浩将炒萝卜丝不住地夹给如军与如梅,如军问道:“爸爸,你怎么只让我和妹妹吃,你和我妈不吃萝卜丝儿啊,萝卜丝儿很好吃的。”
英浩回道:“爸爸和妈妈喜欢喝菜汤,萝卜丝儿你和妹妹吃。”“为什么呢爸爸?”如梅好奇地问道。英浩又说道:“因为营养都在汤里面,爸爸妈妈喝了有营养,好给如军、如梅挣钱买新衣服。”
如军、如梅听到有新衣服便高高兴兴吃着萝卜丝儿,吃过晚饭,如军拿过书包打开说道:“爸爸、妈妈,这是新书。”如军又指着书本说道:“这是语文,这是数学,这是思想品德。”
英浩言道:“如军,老师发了新书你要好好爱惜,不要弄脏了,弄烂了,来,爸爸给你包上书皮儿。”如军嗯了一声与如梅在旁边看着,英浩取过书皮儿慢慢包着,玉显将碗筷洗好,也坐于木桌前与英浩一块在矿石灯下包书皮儿。
只见英浩与玉显折过来又折过去,如军目不转睛看着、学着。一会儿功夫,英浩就包好了一本,如军说道:“妈妈,你快点儿啊,爸爸都包好了。”玉显笑着说:“你爸爸聪明啊,一会儿就好了。”
英浩满脸得意之色又拿过思想品德开始折叠,玉显细心地把数学包好,紧接着给如军削铅笔,如军把语文和数学先放入书包,英浩把思想品德包好后也交给如军放入书包中,如军蹦跳着与英浩、玉显以及如梅一块回房准备睡觉。
坐在被窝里,英浩言道:“如军,明天早上爸爸就不送你上学了,你与隔壁二叔一块去好吗?”如军回道:“好的爸爸。”英浩熄灭矿石灯,搂着如军睡下,到了早上五点,英浩给如军穿好衣服,父子两人坐在被窝里等待,等待着隔壁二叔叫喊后一块上学。
隔壁二叔叫延真,上小学五年级,如军与英浩说笑着,忽然只听有人在外面喊道:“如军,上学了。”英浩对如军说道:“跟二叔上学去吧。”如军嗯了一声起床穿好鞋子,玉显递过书包说道:“路上小心点儿,跟着你二叔。”如军回道:“知道了妈。”说着掀开布帘找延真而去,见了延真后,延真拉着如军的手向学校而去。
走着走着,如军与同村心丽、忠州、文明也在路上相遇,他们同是一年级,到了学校,延真径直前往五年级教室,如军与心丽、忠州、文明也进入一年级。只听得上课钟声响起,一年级语文老师梁玉兰进入课堂,随着梁玉兰老师一声上课,如军与全班学生一起问候:“老师好。”
梁玉兰言道:“同学们都坐下。”如军与同学们坐下听课,梁玉兰便开始讲第一课《王二小》。梁玉兰在课堂上动情地讲课,当讲到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时,只听得如军和同学们哈哈大笑,伴随着下课钟声敲响,如军与同学们来到操场玩耍。
玩耍当中,如军又认识张明远、张洪涛、张洪坡众多同学,如军与大家一起玩弹玻璃珠,直到上课钟声再次打响,如军与同学们返回课堂学习数学。中午放学,延真拉着如军的手回到了家中,放下书包,如军和如梅在院中玩耍。
玉显做好饭喊道:“如军、如梅,快去洗手吃饭,待会你和哥哥一块要上学呢。”如军与如梅应了一声便去洗手吃饭,英浩为了生计就买了自行车卖冰棍儿,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吃过早饭后,玉显下地干活,如梅跟着如军与延真上学而去。
上课的钟声再次响起,如军坐于凳子上听课,时不时却在课桌下面做着小动作,这时数学老师刘启明厉声问道:“如军,你在干嘛?站外面去。”如军听后慌忙站起来,低着头走到教室外面,外面太阳高照,如军站在外面着晒太阳呵呵直笑,直到下课钟声打响才进入教室。
到了中午放学,如军、如梅回到家中,如军搬了凳子做着作业,写完后与如梅一块在院门外玩耍。玉显正在厨房做饭,如军与如梅正玩着,忽然抬头见到有蜜蜂飞来飞去,如军取过竹竿捅向蜂巢。
如军一竹竿捅上去,却惹恼了蜜蜂朝如军、如梅飞来,如梅慌忙跑向家中,如军扔掉竹竿吓得撒腿跑向奶奶家。谁料想,蜜蜂飞得更快,追上如军后,便在如军大拇指上叮了一口,如军被蜜蜂蛰了后就开始大哭。
英敏怀抱宛亮在院子中坐着,听到如军哭声便来到门外,英敏拉着如军的手问道:“怎么了如军,谁欺负你了,和大姑说说?”如军回道:“大姑,没人欺负我,是蜜蜂蛰了我一下,好疼。”
英敏回言:“走,来奶奶家,大姑给你上点儿药就不疼了。”如军一边哭着跟着英敏进入奶奶院中,英敏将宛亮交于奶奶抱着,紧接着挤出乳汁涂在如军大拇指上,接着又问道:“如军,还疼吗?”如军笑里含着泪说:“不疼了大姑。”如军又对奶奶说道:“奶奶,大姑是个医生,我手不疼了。”
奶奶与英敏听后相视而笑,接着奶奶又笑着说:“不疼就好,等会儿就在奶奶家吃饭。”如军嗯了一声逗着小表弟宛亮,如梅来到奶奶家喊道:“哥哥,吃饭了。”如梅见英敏也在便说道:“大姑来了。”英敏笑着问道:“如梅,哥哥又打你没有?”如梅摇摇头拉着如军回家吃饭。
吃过中午饭,如军与如梅又跟着延真一块去上学,到了学校,如梅去了学前班,如军就进了一年级教室。几分钟之后,梁玉兰手捧书本进来上课,如军与同学们专心致志听讲做笔记,直到梁玉兰讲完课并布置下作业,如军和同学们开始写作业,同时也等待着下课的钟声。
下课钟声打响,如军与同学们跑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如军见有四年级学生在玩弹玻璃珠便凑上去观看,谁知如军蹲着观看,妨碍了四年级学生玩耍,其中一个叫张同辉的就上前一脚踢向如军屁股。
如军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墙角上,额头也撞出了鲜血,如军哭着去找老师梁玉兰,梁玉兰看后就在房间里给如军做了简单的包扎,随后拉着如军进入教室,下午放学,如军、如梅与延真以及华娟、华权一块儿回家。
回到了家中,英浩已从街市上回来,将剩余冰棍儿给如军以及如梅吃,英浩见如军额头缠着纱布就问道:“如军,你额头怎么了?”如军经英浩一问便哭着说道:“我在看四年级同学玩弹玻璃珠,被人从屁股踢了一脚撞到墙角上,这是梁老师给我包扎的。”
英浩又说:“快跟我上街消消炎。”英浩说着便去推出自行车,载着如军去赵河乡卫生院消炎。经过医生消炎后,伤口处也缝了针线,英浩又带着如军回到家中,玉显已做好晚饭,一家四口便在堂中吃饭欢聊,用过晚饭,如军就在矿石灯下写作业。
村里虽然通了电,但却时常停电,电视机全村也只有一台,如军家也是刚拉了电线,但要过几天才能有电。如军写完作业,跟着英浩与如梅一块儿去邻居飞雁家看电视,因为飞雁家有个电瓶,只要充满电,就可以看电视。
英浩三人去了以后,飞雁家早已是坐满了人,电视也正播放着《西游记》,如军与如梅看着孙悟空大闹天宫,都是笑得前仰后合,如军也时不时模仿着孙悟空上蹿下跳,抓耳挠腮。
村里人见如军这般模样都是捧腹大笑,看完了《西游记》,飞雁又换台观看《新白娘子传奇》,看着电视中白娘子飞来飞去,如军也张开手臂在院中穿梭奔跑,看到法海拿着紫金钵盂要收白娘子,如军举起小手模仿着法海大喊道:“孽障,哪里走。”又是令村民大笑不止,演完两集《新白娘子传奇》,英浩拉着如军、如梅返回家中安歇。
一个礼拜日,天上下起了大雨,如军、心丽、忠州与文明、怀义在隔壁老四家屋檐下玩黄泥,如军与伙伴们将一块块黄泥反复揉捏,黄泥便被捏成为一个个碗状。紧接着如军等人又起身将碗状黄泥重重摔于地上,但听一声巨响,碗状黄泥便碎泥四溅,如军与伙伴们欢笑着继续玩。
如军与小伙伴们又捏着一个个小动物与实体物品,有小鸡、小鸭、兔子,也有桌子、凳子和电视机。奶奶看着如军玩的高兴就来到面前问道:“如军,你在捏什么呢?”如军笑着说:“奶奶你看,我给你捏了个电视机;”如军指着电视机又说道:“奶奶,这个按钮是开关,这个圆的可以调台换节目,这两根是天线。”
奶奶笑着说:“好,如军真聪明,奶奶有电视看了。”如军回道:“要等到太阳出来晒干就好了。”奶奶听后说道:“那好,奶奶等着,你们好好玩儿,别打架知道吗?”如军嗯了一声又和小伙伴们揉捏黄泥,奶奶返回家中,挽起竹篮往菜地而去。
次年暑假,早饭过后,如军与英浩、玉显、如梅一家四口拿着镰刀去收割小麦,到了麦田里,英浩与如军在左边收割,玉显与如梅于右边挥动镰刀。只听得如军抬头说道:“爸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英浩回言:“好啊,你讲吧。”
如军说道:“我给你讲鸡毛信;”接着如军又说:“一天,有个儿童叫海娃,他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一棵小树底下放哨,这时候,从山坡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那个人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在叫他,连忙迎上前去,海娃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让海娃将这封信交给山里边儿的八路军叔叔。”爸英浩问道:“海娃是个小八路?”
如军回言:“海娃不是小八路,是儿童团团长;”如军接着又说:“海娃接过信一看,只见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海娃知道是一封鸡毛信,他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便去送信,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被放倒了。”
英浩又问道:“是有人在报信吗?”如军回道:“是的,放倒‘消息树’就是告诉乡亲们小鬼子来了,海娃着急了,不能让鬼子看到鸡毛信,他看着领头羊胖乎乎的,便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领头羊尾巴底下,海娃把羊鞭甩起来,朝着鬼子赶过去。”
英浩听后说道:“海娃真聪明,那之后呢?”如军笑着说:“小鬼子们看到海娃后就吆喝着让海娃站住,同时哗啦啦都举起了枪对着海娃,他便假装被吓倒,坐在地上大哭,鬼子见了就哈哈大笑,另外几个鬼子搜了海娃身上。”英浩又问道:“小鬼子搜到鸡毛信了吗?”
如军回道:“什么都没搜到,鬼子气急败坏抱了海娃两只小羊就跑了,海娃也将信送到了八路军叔叔那里。”如军说完与英浩哈哈大笑,如梅听到如军与英浩的笑声生气说道:“我不割了,谁叫你们在笑。”
玉显说道:“如梅,你爸爸和你哥哥在讲故事,又没有笑你。”如梅听后还是噘着小嘴儿去路边玩,如军与英浩说笑着继续割麦,直到一块儿地割完,一家人趁着黄昏赶着牛车返回麦场。
回到麦场,英浩与玉显先将小麦放在麦场里,玉显返回家中做饭,英浩先后去英良家以及邻居家里打招呼,准备着晚上用机器将麦子打出来,如军与如梅则于麦场中玩耍。厨房中,玉显做好晚饭,盛于盆子里端到麦场,英浩、玉显与如军、如梅坐于麦捆上吃饭。
吃过晚饭,奶奶、英良、秀阁以及邻居明久、天顺依次来到麦场,英良推过打麦机并接通电源,奶奶、英浩、玉显、英良、秀阁以及明久、天顺纷纷在头上捆好毛巾,英良推上开关,接着打麦机一声轰鸣便开始运转。
只见玉显与秀阁将麦捆解开,塞入打麦机中,奶奶在打麦机前接着干净小麦,英良、邻居天顺将麦杆从打麦机后面用木耙抄起放于一旁,英浩又将麦秆抄起放于一处空地上,明久则将麦杆一层层垛起,麦场上瞬间尽是乌烟瘴气,如军与如梅便跑去英良家找华娟、华权玩。
晚上十点刚过,玉显来至英良家说道:“如军、如梅,该回家睡觉了,让你大姐、大哥也睡吧。”如军问道:“妈,麦子打完了吗?”玉显回言:“打完了。”如军、如梅听后便随玉显返回家中,华娟与华权也分别回屋睡觉。
到了家中,如梅问道:“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妈妈玉显回道:“你们先睡,爸爸等会儿就回来了。”玉显一脸疲惫坐于床上,同时嘴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孩子像个宝,投入妈妈怀抱,幸福睡觉觉。”
唱着唱着,如军与如梅便睡着了,玉显看着儿子与女儿熟睡,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伸手拉熄电灯,锁了大门又返回麦场给英良以及邻居家打麦,直到凌晨二点方与英浩返回家中休息。
公鸡的打鸣声迎着红红的太阳,玉显将饭菜端上桌子,英浩给如军、如梅穿上衣服出来吃饭。吃过早饭,玉显说道:“如军、如梅,你俩就在家玩,妈妈和爸爸还要去给你明久四爷和天顺五爷家打麦。”如军说道:“我也要去。”说着便拉着如梅跑向麦场,英浩与玉显也跟着来到麦场。
英良因为要看守打麦机,所以昨晚打好小麦就没有回家,困倦的他和衣睡在打麦机上,英浩、玉显众人为了使英良多睡一会儿便没有叫醒,众人坐在麦子旁闲聊。华娟与华权吃过早饭也来到麦场里玩,如梅、华娟坐于麦垛边,如军、华权手拉手来到了打麦机旁边。
如军指着打麦机问道:“大哥,这打麦机怎么开?”华权用手指着黑色电闸回道:“你看,那儿有个开关,推上去就可以了。”听完华权的回答,如军跑到电闸面前推上开关,但听轰隆一声,打麦机开始运转,英良正在打麦机熟睡,被这一声轰鸣吓得从打麦机跳下来并关掉电闸。
英浩众人也吓得立起身来,只见华权与如军站在那里呵呵直笑。英良怒言:“都给我跪下,华权一听立时不敢再笑,并扑通一声双膝跪于地上。”如军看到英良发怒便吓得撒腿乱跑,谁知没跑几步也被英浩拉住,紧接着带到英良面前跪下。
英良问道:“谁把打麦机开关推上的?”华权已经吓得大哭,如军回答说:“大伯,是我推开关上去的。”英良又问:“下次还这样吗?”如军回答说:“大伯,我以后不敢了。”
如军也哭了起来,奶奶听到两个孙儿哭声便走了过来,到了英良面前言道:“好了英良,别骂如军、华权了,准备打麦吧。”奶奶又对如军、华权说道:“好了,不哭了,去和你大姐和如梅玩吧。”
听了奶奶一说,华权与如军笑里含着泪去和华娟、如梅跳绳去玩,英良重新推上电闸,伴随着打麦机的阵阵轰鸣,玉显、秀阁娴熟地将麦捆解开,塞进打麦机中,打麦机的轰鸣声夹杂着华娟、华权与如军、如梅的欢笑声回荡在麦场中,奶奶望着四个孙子、孙女满面慈爱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