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那些事

2021-04-20 08:55167499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作品相关

们村的那些事

黄金山著

序言:留给家乡一份“谱”

什么是谱?《广雅》解释说:“谱,牒也。谱,籍录也”。如何成“谱”?就是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的制成表册。如年谱、家谱、食谱、菜谱、乐谱、棋谱等等。

古语说:“前人不摆古,后人就失谱。”后人一旦失谱,就不知渊源根底,不知前人的艰辛,不知家乡的历史,因而往往还显得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得意忘形,坐享现成,不思发展,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看看前人摆古和后人知谱有多多么的重要。于是我就立心为我成长的家乡写一本带有“谱”味的文字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只是要有人讲出来才被知道,不然就是埋灭和割断。同样是和我一起生长在沙地沟的人,也一样活到花甲古稀年,尽管他级别高、俸禄高,享有专家或高干待遇,尽管他居云楼,坐豪车,我住危房,走山路,但是他就是不知道家乡的从前,不知家乡的历史文化。因此变得老而昏昏……这些就不去多说它了。我从十来岁就喜欢听家乡老人们“摆古”讲历史故事。我听后就铭记心中,觉得宝贵。那些经常给我摆古的老人有黄兴罡、梁春桃、姚以峰、黄刚林、肖明高、冉广异、唐国才、向福堂、陈国栋、孙一美、廖明菊等。这样在上世纪70年代,我就收集到沙地沟历史故事六七十个。后来我又留心收集,从各种资料上得到一些。从这些老人“古”中,我更热爱家乡,欣赏家乡的丰厚历史,觉得家乡从古以来就很荣耀。因此即使家乡到如今还处在贫困村边缘,但是我都没有生出要离开它,去大集镇、大城市的心情。友人多次要我去外地找个好的地方安家,但是我始终都觉得还是老家沙地沟好,没有听那些蛊惑。

山不高大,水不丰富。是家乡的特点。可是家乡的金安山、三尖峰,马鞍山、铁龙溪、稻草湾、漆木桥、凉水井等矮山浅水都蕴含着神灵和典籍。童年的沙地沟上有青石小桥,沟里有清流,有鱼虾,我经常去沟边玩耍。如今虽然沟的位置迁移,变得干涸,更没有了水草鱼虾,但是还是有数千人众在这里生存。因此家乡的情愫总是断不了的。

我在走进古稀的时刻,觉得要把我知道的家乡“古”摆出来,让沙地沟的后来人知道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故事,多少为家乡起一些好的作用,起码不至于断“谱”,于是我就决心将我听来和收集的故事整理编辑出来。

这本“谱”基本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整理,把明朝、清朝、民国的一些零散流传的片语只言,串成比较完整的故事,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谱”中的地名、人名大都实有其人,故事也大都有历史资料可烤,绝非纯粹地胡编乱造。当然,作为文艺作品,也有延伸深化和再造。

因为我的家境条件艰难,负担一直沉重,也得不到任何扶持和援助。2005年就一直患头晕病,加上2017年6月左脚在农安合作社搞义务文化活动时意外受伤,这对身体打击特大,精神一直振作不起来。但是,我还是坚持在有电时每天写千字左右。无电和参加社会活动时就停笔,这样断断续续地写作。心情好时就写具体生动一点,心情差时就抽象的概括叙述。反正只是给后人留个“谱”的影子,让他们自己看时去发挥去想象。不强求像大作家一样的名著要求。

人老了,闲情时写写文字,摆个古话,当做消遣,当做高雅的乐事。算是给家乡留一份美好的心情。给自己的生命留一点更多地纪念,除此别无奢望。但是我还是梦想家乡在某个将来,能有真实的真正的文化能人出现,按照我留下的“谱”影再整编再创作,成为家乡沙地沟的名著典籍。鉴于时代、贫困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书中是有不少遗漏和差错,请于晾见!我没得本钱去求那些名人作序,就自己写几句吧!

楔子:忘忧草归隐思事清风子妙语释怀

正斜阳灿烂约黄昏,几轮月中秋。坐依稀更鼓,草堂清露,滋润田收。只是红消翠减,万事自然休。林外层楼里,霞雾漂浮。独自登高凝望,怅黄忠老矣,壮志难酬。便轻轻开卷,把史事搜求,用真情,打熬成字,度时光、趣味荡兰舟。开怀处,册成经典,消尽千愁!(八声甘州)

且说沙地沟村碧霄峰下有一潦倒文人,年满花甲后隐居林下土屋,身上有单衣,碗里有稀粥,恰似一棵路边低贱的但又霜寒打不死的弱苗,便自家取个名号叫“忘忧草”。这忘忧草天生别骨,不入流俗,不慕富贵,有意仿效古人,学个“五柳风骨,”“陶潜气象”。每日间下下菜田,上上网页,走走象棋,哼哼京腔,写写诗文,避开那庸俗喧嚣,不管那纷繁闲事,以写诗作文为自乐,颐养天年。可是他名为“忘忧”,实际那些“忧”又怎能忘得。纵使偶尔忘却,也难免马上藕断丝连,时时都被一家四代人的老幼生活牵挂起来。

那日天刚拂晓,忘忧草就起床行走山路。他手提关公大刀,在平地演练舞动一回,就越过干涸的水沟,登上葱郁的碧峰。独立苍茫,回顾四望,怅然若失,感到岁月催人,足力减退,精神萎靡,再也无所作为。他选中一块大青石板,在上面坐下来。几团云雾突然漂浮过来,纠缠着绕在他的身上。这情景又不觉使他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曲折遭遇,苦熬童年、打磨军旅、久站讲台的历历往事又浮现出来,继而又想起自己眼下还蜗居危房,被歹徒砍伤的独生儿子独自飘零谋生,孙子离家,求学艰难。想到这些,他昂起头,长长的叹息一声:“想我一生忠真,敬业尽责,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可犬劳40余年,连个相应的职称也得不到公平敲定,老来蹉跎,倒不如那些竖子顽儿得意风光。听说有慈善来扶贫,可是临到我的,都是成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何曾见真有甘霖。唉!”这正是:命中自有八盒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正思虑间,突然从下边林中传来朗朗歌声,直入耳际。那歌唱道: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破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辛苦操劳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忘忧草听出这个歌的词儿倒还有点意思,就站起身来,向林下观望,见得是一老人,斗篷蓑衣,拄着根竹棍,一路歌唱上山来。那老人继续唱道:“《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是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夜深听罢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从。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

忘忧草听得兴味盎然,不觉大叫了一声:“唱得好!”

那老者听到有人叫好,心想:“怎么这林中还有比我早的行人?”也就伫立下来观望。

忘忧草认得,这个老人也是本村人,70多岁年纪,外号清风子。年轻时曾在某个县城里当过副七品官员。十年前就退休回村。因为这清风子很注重洁身廉政,所以至今也是两袖清风,城里没有楼房,连一辆小小的电动车也没有,每日也是走走山路,唱唱小曲解解闷儿。正因为如此,他倒落得个德高望重,深得人们喜欢和信赖。

有道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二人相见,竟然志趣相融。那清风子也早就熟悉忘忧草名号,还晓得他一贯敬业求实,颇讲诚信,几十年坚持写作,在大小报纸刊物杂志发表了数千万文字,著有好几部古韵诗集、散文和小说,在周围数百里内也算是知名的文人。

两人相依,坐在大石板上,谈古论今,说一些烟火闲话,感慨些世态炎凉。最后清风子说:“你这忘忧草名号很不错,但是你要做到却很不容易,你若做到了,那就进入绝顶的高尚境界了。”

忘忧草听得真切,觉得妙极,很是入耳。感到这个清风子真不是俗人。

清风子说:“我给你再唱一首醒世歌,帮你丢开那些不值得计较的忧思,彻底大悟,超脱庸俗,再发余热,做个老有所为,也赚得个老有所乐,过得开开心心。”清风子说完,开言唱道:

“黄菜叶,白盐炒,只要撑得肚皮饱。若因滋味妄贪求,须添疾病增烦恼。破衲头,无价宝,补上又补年年好。盈箱满笼替人藏,何曾件件穿到老。硬木床,铺软草。高枕无忧酣睡了。锦衾绣褥不成眠,翻来覆去天已晓。旧房屋,勤打扫,只要安居就是好。你看多少高楼台,半成瓦砾生野草。纵有金钱千万车,眼睛一闭全丢了,只要体健身康乐,玩个神仙胜高官。”

忘忧草听得入耳,还若有所悟。拍手道:“好!真好!那我就听你的,每日开心地玩,玩出档次,玩出特色,玩出个别开生面。”

清风子一听,大喜过望,高兴地说:“你能听出我唱得好,真算是有境界。我素来仰慕你的人才,今日有一夙愿就托付与你,请你给我好好玩玩。因为如今的地界上只有你,才能完成我的这桩心事。”清风子一脸期待的神情。

忘忧草说:“请直言相告就是!那我就玩玩!”

清风子说:“果真是爽快正直之人。那我就也直言不讳了。”

清风子说:“古话说得好:前人不摆古,后人就失谱。想我沙地沟也有数百年历史,期间也不乏精彩人文典故,可惜几百年无人记载整理,难得传承,真是可惜。”说到此,清风子长叹连声。

忘忧草点头答道:“乡土文化本来就很重要,可惜人们总是忙于生活,迷于金钱,奔于生活,讲究急功近利,都不愿干此无名无利之事!纵然有那明智的官人响亮地提出几声口号,但也不见有一个真能成事的来人。”

清风子对此表示赞成。接着说:“你真是明白人,但是那些权贵富豪,纵然他拥有金山银海,广厦万顷,占有成群妻妾,连城轿车,到头来只不过是一时风光,死后犹如狗屎,难逃“荒冢一堆草没了”,有谁人记得他那些风流韵事,独有文化却是永久的传承,真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以我有意将我历年收藏的几卷资料交付给你,请你为我沙地沟整编出一部历史传奇故事,让后代儿孙知道本地的风土人物,不让历史的经典掩埋于黄尘古道。你若能成此事,真是为家乡的子孙后代建造了一件大功。老夫今朝特意拜托了。”

忘忧草为清风子的相知和坦诚感动,立即点头,表示尽力而为,好好的玩玩,打磨消遣这些故事。二人畅所欲言,不觉红日高升。

忘忧草与清风子挽手下山。临别清风子说:“我再给你唱一段,祝愿你从此畅达“忘忧”之境,开怀创作以自乐。”随即唱道:“莫听高人宣圣贤,且跟岁月随遇安。茅屋蓬门自掩关,书斋散步作悠闲。不闻客来相打扰,只在林间与溪边。淡饭粗茶随日度,山鸟伴唱柴火烟。是非闲话不入耳,花落花开随淡然。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当青山去安眠。”二人相约再见,便分道回家。

次日,清风子一早送来资料三卷。忘忧草接过,便开始闭门整理,将知晓的沙金沟历史、风土,人情故事一一用笔记载下来,成为一个“简谱”。让后代儿孙也晓得这些难得的家乡故事。春秋几度,便有了下面这些回目。这正是:心倾高雅境地,忘尽平生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