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碧血>第一章 江南有莲生于清池

碧血

2021-04-20 13:231015827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 江南有莲生于清池

青莲镇位于大运河附近,太湖之滨,一个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镇子夹在太湖和南北大运河之间的一片平原之上,浩渺的太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青莲镇就仿佛是这颗明珠的一个戒环,尽情享受着太湖赋予自己的财富,然后再充分利用古镇北面的那条大运河,联通到了京都、沪海、浙杭还有更遥远的地方。于是,青莲这个千年古镇,得天独厚发展成了这片平原上的第一大镇。

这个镇子很有规模,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长方形,还有一条叫浔溪的天然河,沿着这个方向把镇子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在浔溪、大运河,还有太湖之间,有着无数条水巷串联着它们,这些密织的水网,构成了这个古镇最大的一个特点。它们就像古镇的毛细血管,滋养着古镇肥美的土地。它们身上承载着一条条极有特色的乌篷船,那是江南水乡最常用的交通和运输工具,靠着蛛网一般的水道,可以延伸到江南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密布的水网,促成了古镇第二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桥。青莲镇上有太多的桥,多的叫人数不过来。青莲的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拱桥,也有平桥,有独孔桥,也有多孔桥,有石桥、木桥,还有亭桥和廊桥。这些桥构建起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水巷、古桥,还有那些粉墙黛瓦的民宅,形成了古镇极富有代表性的三大元素,要是从空中俯瞰下去,青莲镇就是一幅高手笔下的泼墨丹青长卷,一幅绝妙的江南山水画卷。

青莲镇的富庶,使它具有了巨大的吸引力,汇集到这里的有来自各地的商人,也有其他形形色色,有着各种目的的人。他们有的是看中了青莲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利用这个地理位置和运输能力,可以将这片富庶的平原上,以及太湖所有的物产,运送到任何一个地方。当然,也会将这里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包括古镇必需的煤炭运进来。还有另外一类来发财的人,他们看中的是附近发达的蚕丝业。这片平原优良的土质和水质,为养蚕缫丝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青莲出产的蚕丝名扬天下。于是,大大小小的缫丝厂也就应运而生,成了青莲另外一道别样的景致。

富庶也会衍生出各种其他的需要,比如说寺庙和教堂。青莲镇不仅有各种属于佛教、道教、儒教的庙宇、学堂,也有属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在沿着浔溪的东大街上,就有一座圣母教堂,还有一个附属的育婴堂。

青莲镇尽管十分富庶,也只是属于富人的天堂,镇上那些靠着在码头上出苦力,或者在乌篷船上做艄公的穷人,也和20世纪20年代的大多数劳苦大众没有什么两样,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煎熬自己的日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常有弃婴的事情发生。育婴堂这种慈善机构也就应运而生,多半都是寺庙、教堂的附属。这也是源于各种宗教都有行善的宗旨缘故吧。

弗拉西斯是个意大利传教士,来到华夏有些年头了。算起来还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那阵子的事儿。19世纪90年代末,一大批西方人士,利用华夏这次短暂打开大门的机会走进了华夏。弗拉西斯就是那时候到了华夏,来的时候还是年轻人。一开始在北京,以后去了天津,辛亥革命以后才来到江南,在青莲有十来年了。转眼之间弗拉西斯已经50岁了,在华夏呆了30年,完全成了一个华夏通。

虔诚信仰耶稣的弗拉西斯,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在青莲的十年里,仅仅收养过的弃婴就有100多个。有很多弃婴因为一直无人领养,直到现在还是生活在育婴堂。这样的弃婴多半都是女婴,一来是女婴本来占着弃婴的大多数,二来也是因为来领养孩子的人家,大多数都会选择男婴。不过,因为弗拉西斯在教会,以及社会上也算得上知名人士,有很不错的人脉关系,加上他很重视对育婴堂的管理,以及弃婴的抚养和教育,这个育婴堂的孩子素质很高,始终得不到领养的弃婴寥寥无几。如今一直滞留在育婴堂里的孩子,都是有些特殊原因的,除去因为先天性的残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弃婴的年龄偏大。一般而言,领养的人家都喜欢领走那些周岁以内的弃婴,小一些总比大好。

育婴堂里最大一个弃婴今年已经15岁了,她叫青莲,弗拉西斯到这里第一年,把5岁的街头小乞丐领回来,一直养到现在。弗拉西斯已经把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教会了她很多东西,包括意大利语和英语,还有化学数学,以及汉字。青莲已经成为育婴堂里很出色的小嬷嬷,帮助照顾那些弃婴,已经承担了对2岁以上弃婴的启蒙教育。

公历七月的江南,已经是骄阳胜火的酷夏,自然也是莲花盛放的季节,青莲镇里镇外的水塘里,更是铺满了田田的荷叶,还有连成一片亭亭玉立的莲花。碧绿的荷叶衬托出粉红色的莲花,在一卫清池里煞是好看。

青莲池是镇子上最好的赏莲去处,这池子本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大户言家的私产。言氏的八太公好善乐施,把这池子的五分之四,分割出来供全镇的百姓赏莲,只把原来靠近宅子的五分之一留给了自家。青莲池上砌了一道镂空的花墙隔断了内外,只是下面的水却还是活得依旧可以流淌。言家的宅门开在了南面的大街上,靠着青莲池这边另外有个后门,还有一个码头。后门傍着青莲池,浔溪就从宅子后门外淌过去。那码头上常年忙忙碌碌,是言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言家码头边上有条窄小的弄堂,弄堂深处住的便是些苦力了。小巷子倒有个挺好听的名字,叫知春巷,里面破旧的房屋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岁月的沧桑,更多还是贫苦的凄凉了。知春巷深处有个小宅,半截的外墙上面的荒草已经挺高了,主人也顾不上去打整,露出院子里两间歪歪斜斜的旧草房。月光下的院子里坐着个汉子,头埋在自己裆里,两只手抱着头一声不响。

旁边站在个老婆子在不停地规劝:“鑫发,不是做娘的心狠,娘也心疼那妮子。可你不送走怎么办?她娘一口奶水也没有,上面两个女子已经是赔钱货,现在小三还是个妮子,靠你一双手,一个肩膀扛不起啊。与其让妮子在咱们家饿死,还不如放她一条生路了。镇上都在说,清苦人家的娃养不活,不如送进育婴堂。那个老神父是大善人,育婴堂的孩子不吃苦的。”

这户人家复姓上官,这个汉子上官鑫发就在言家的码头上做苦力。家里老老小小四口人,都是靠他一双手,两个肩头养活。老婆偏又生下第三个女孩子,又没有奶水,生下三天了只能喝米汤,大人孩子都在哭。上官的母亲不得不提出把这个新生的妮子送进育婴堂。

鑫发无可奈何,就在那天的半夜给孩子包了块破布,把出生三朝的妮子抱出门,走小巷子穿过到了东大街,然后抱着孩子蹲在育婴堂门外,看看月亮被一块浮云遮住了光亮,到处黑黢黢看不见人影,才上去把孩子放在大门外面的石台阶上,转身下去躲在门口青莲池岸堤下面看动静。

那孩子受了风凉醒了哭起来,哭声惊动了育婴堂里的人。弗拉西斯披上衣服走下楼的时候,看见青莲已经赶去开门了,便在后面操着一口流利的江南吴语嘱咐了一句。

“青莲,门外是个弃婴。一定饿坏了,你抱进来赶紧喂点奶粉。”

青莲一面走去开门,一面回头说:“神父,你去睡吧,我知道。”

青莲打开大门,抱起门外的女婴,又朝着漆黑的夜里看了几眼,似乎像是要看穿黑幕寻找丢弃孩子的人,接着轻轻叹了口气,又自言自语了一句“唉、放心吧,又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说毕重新关上了大门。

趴在池堤下的上官鑫发深深出了一口气,直起身朝回走。只敢多看一眼的上官鑫发,在把孩子放在育音堂台阶下的那一刻,牢牢记住了女儿颈子下面有一块鲜红的胎痣,那颗痣样子好像一朵绽放的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