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百年风雨山河谣>第十三章兵贵神速风驰电挚复南疆

第十三章兵贵神速风驰电挚复南疆

抬棺出征左宗棠威慑沙皇

此时的左宗棠已年届六十八岁,水土不服,百病缠身,咯血腹泻,自认为死期不远。此次出关西征就是走向不归路,特命八名亲兵抬上自己的棺梓随营出关。

南疆八城是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清廷平定叛乱后兴建的。即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英吉沙尔(今新疆英吉沙)、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阗(今新疆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吐鲁番地处南北二疆的中部,不在南疆八城之列。但吐鲁番是南疆的锁钥,阿古柏派安集延人统一万精兵防守。又在达坂城、托克逊两城各驻兵五千人,互为犄角。西征军要收复南疆,必须先攻克吐鲁番,打开进军南疆的大门。刘锦棠利用冬季休整之时,派出侦探,化装成商人,到达坂城、吐鲁番等城侦探阿古柏军的兵力及防御部署。

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四月一日,达坂城大雾弥漫,刘锦棠指挥西征军突然包围了达坂城,发起猛烈进攻。城中只有五千阿古柏军,激战一天,西征军攻破城池,占领了达坂城。

刘锦棠久经战阵,深知兵贵神速。不待大军休整,令张曜、徐占彪、罗长祜三将统本部人马共三万大军进攻吐鲁番,自统二万人迂回进攻托克逊,切断阿古柏军的退路。

阿古柏曾在浩罕国安集延任浩罕王柏夏(总司令),善于用兵,十分重视吐鲁番的防御,加固了城墙,修筑了营垒,还配备了英国的火炮。张曜指挥三万西征军将吐鲁番包围,令徐占彪、罗长祜从东、西、南面佯攻,自统一万嵩武军撞开北门,拥入城中。徐占彪罗长祜也随后杀入城中,将一万阿古柏军全部歼灭或俘虏,无一人漏网。

刘锦棠率领二万人马绕过吐鲁番,突然包围了托克逊城。托克逊城在吐鲁番之南,守军根本没有想到清军突然杀到,来不及关闭城门和组织防御,就被清军冲入城中,五千守军全部成了俘虏。

自称毕调勒特汗的阿古柏见清军旬日之内连克达坂、吐鲁番和托克逊三座军事重镇,攻势凌厉,他的哲德沙尔汗国怎能抵挡。认为败局已定,想逃回浩罕国,但浩罕国已在前几年被沙俄吞并,他已成了丧家之犬,欲归无门,心灰意冷,又重病缠身,于四月十七日在库尔勒伪王庭服毒自杀。

阿古柏的儿子伯克胡里为争夺伪哲德沙尔汗国的继承权,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海古拉,夺得了继承权。幕后支持阿古柏的沙俄间谍库罗巴特金,见势不妙,慌忙带着随员化装逃回国内。英国设在喀什噶尔伪王城的公使馆,也在阿古柏自杀的当天拔旗闭馆,逃往印度。

阿古柏集团各股势力见失去了英、俄支持,伯克胡里又不懂军事,知失败在即,开始自寻出路。军心不稳,人心浮动。刘锦棠认为这是收复南疆最佳时机,召集各路将领商议进攻部署,筹集粮草。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到七月中旬,完成了进军南疆的一切准备工作。七月十五日,刘锦棠一声令下,各路人马按预定的作战目标,从托克逊分路向广袤的南疆挺进。

七月下旬,西征军抵达开都河。柏克胡里下令掘开开都河堤坝,企图以水代兵,阻挡清军西进。刘锦棠指挥大军快速修复堤坝,率军继续向喀喇沙尔挺进。喀喇沙尔只有三千守军,士气低落,抵挡一阵后,弃城南逃。

刘锦棠留下一千人守喀喇沙尔城,率领大军马不停蹄杀向库尔勒。库尔勒是南疆又一军事重镇,伯克胡里派八千人在此驻守,但守军大都是当地人,见清军势大,无心坚守,一触即逃,西征军占领了库尔勒。阿古柏侵占库尔勒十余年,粮草弹药储备丰富,西征军得到大批粮草弹药补充,刘锦棠决定乘胜前进。九月十二日,西征军收复库车,十五日收复拜地,十八日收复阿克苏,二十日收复乌什。十日之内,驰骋千里,连克四城。

西征军连续征战三个月,将士疲惫,刘锦棠下令全军在乌什一带休整一个月,补充粮草弹药,然后继续西进。十一月三日抵达伪哲德沙尔汗国的王城喀什噶尔城下。

伯克胡里及其残军已是惊弓之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见清军来得如此之快,好似从天而降,惊恐万状,不敢迎战,率领残部从后城门逃路,潜入俄国境内。刘锦棠率部进驻喀什噶尔,仅休整两天,又率部进攻叶尔羌,十七日攻占叶尔羌,两天后收复英吉沙尔城。

此时新疆已是隆冬季节,大雪漫天,无法继续进军,刘锦棠率军回到喀什噶尔休整。

十一月二十九日,南疆出现了百年不遇暖冬现象,阳光灿烂,冰消雪融,道路畅通。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奇才刘锦棠,立刻传令西征军快速集结,带足粮草,亲统大军,即日出发,快速奔向和阗。伯克胡里最后一股残军正在和阗准备过年,做梦也没有想到清军会来进攻,防守不及,出城投降。

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十二月,新疆南路全部收复。阿古柏建立的伪哲德沙尔汗国彻底灭亡,从此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中。

沙俄占领伊犁九城时曾承诺,只要中国能够扫除阿古柏势力,就交还伊犁九城,现阿古柏集团已经灭亡,沙俄却拒不归还,也不撤兵。清廷总理衙门(外交部门)多次与俄国交涉无果,便委派原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全权交涉收回伊犁事宜。崇厚对伊犁地理完全不了解,在俄国里瓦吉亚擅自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按照这个条约,伊犁地区的九城虽然还给了中国,但这个地区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南境特克斯河一带地区,划给俄国,交还中国的伊犁地区,处于西、北、南三面被俄国占领包围的孤立地区,而且中国还要给俄国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的“赎金”。

消息传回国内,全国震怒,唾骂崇厚,坚决要求拒绝承认《里瓦吉亚条约》。清廷迫于全国压力。将崇厚调回国内,革职查办。另外诏授大清驻英、法两国公使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重与俄国交收伊犁一事谈判订约。

为配合曾纪泽谈判改约,左宗棠为武力收复伊犁九城作出具体部署。令驻守南疆的刘锦棠统军向北移,进驻特克斯一带;北疆的金顺统军向西移至伊犁附近;令张曜统军进驻阿克苏。

沙皇俄国的国策是以武力向外扩张,不想归还侵占中国伊犁地区的领土,无心与曾纪泽谈判。还指使潜逃到俄国的伯克胡里率一万人进犯南疆,结果被高度戒备的刘锦棠统领西征军打得大败,伯克胡里只带少数残兵逃回俄国。

光绪五年十月十八日,左宗棠决定将西征军指挥大营从肃州迁往新疆哈密,准备在曾纪泽谈判不成时,亲自督兵作战,武力收复伊犁九城。此时左宗棠已年届六十八岁,水土不服,百病缠身,咯血腹泻,自认为死期不远,此次出关西征就是走向不归路,特命八名亲兵抬上自己的棺梓随营出关。翌年五月八日到达哈密,立即传令刘锦棠、金顺、张曜等将领在伊犁周围地区建立军事堡垒,准备武力收复中国领土。

俄国七河省省长科尔帕科夫斯基,是俄国驻伊犁最高军事指挥官,得知左宗棠抬着棺梓进驻新疆哈密,准备督军武力收复伊犁,大惊。他认为年青的刘锦棠指挥西征军轻易击败阿古柏的十多万大军,收复新疆南北二路,令世界震惊。而被各国称为“战神”的左宗棠又亲临前线指挥,中俄一旦开战,胜败难料,不仅伊犁九城难保,连以前所吞并的中国领土也可能被中国收回。科尔帕科夫斯基深感形势严峻,火速报告土耳其斯坦总督考夫曼,考夫曼又立即赶往圣彼得堡向沙皇禀报。沙皇反复权衡,认为目前俄国刚刚取得对土耳其战争的胜利,占领了大片新领土,无法抽出兵力到中亚细亚地区,一旦开战,确实无胜算的把握,同意恢复谈判改约。

经过曾纪泽在谈判桌上的力争,左宗棠的武力声张,沙皇俄国终于让步。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中俄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的领土,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北疆的斋桑淖沵以东七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仍被沙俄吞并。

中俄《伊犁条约》虽然没有完全收回中国领土,但总算争回了以前划失的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在国力日益衰弱的晚清历史上,是最让人扬眉吐气的一个条约。

收复新疆之战历时近十年,耗费白银八千万两,相当于清廷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慈禧太后、恭亲王奕沂全力支持,左宗棠运筹谋划,刘锦棠、金顺、张曜、徐占彪、罗长祜、董福祥等数万西征将士前仆后继,欲血奋战,收复了相当于六分之一的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

光绪十年,经左宗棠奏请,清政府决定新疆设省,刘锦棠出任首任巡抚。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病故于福州。清廷赐谥号“文襄”,以昭其功。在乌鲁木齐左文襄公词座立其中,一副对联写道:

提洁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