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商海>第十一章 白 眼 狼

第十一章 白 眼 狼

杨添乐在开发区新溪片区买了10亩地要建生物城。但经过可行性研究,认为人才不够,还是先做自己熟悉的生意,生产中成药。因此取名金乐制药厂,生产救心丹、穿心莲等中成药。可他知道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药品生产上,要有创新。还是安排一栋厂房创办了生物研究所,不久又创办了生物制药厂。

杨添乐的金乐制药厂刚刚建好,大众药厂的许多工人都找上门来,对杨添乐说:“大众药厂已经完全停产了,我们都下岗了,生活没着落,你就给我们安排一份工作吧,也好养家糊口。”杨添乐想,改革开放后自己先富起来了,但许多工人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有些工人在国营工厂生产工作几十年,现在下岗了,他们除了会生产药品外,没有其他技能,自己应该帮帮他们。虽然会给自己的工厂增加负担,可这些人确是老了,接受新鲜事物慢,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安排他们是积社会公德,解决好一个老工人的工作就能解决一个家庭的生活。人做事天在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要工人们的生活都能过得去就行。但是国营工人吃大锅饭惯了,工作散慢,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才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经与工人们交谈,工人们愿意遵守一切规定。杨添乐便发出通知,原大众制药厂的工人,无论老弱病残,如果愿意来金乐制药厂上班,他都无条件接受,结果安排了大众制药厂300多名老职工到金乐制药厂工作。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杨添乐对工人们好,也感动了工人们,一工人们生产非常认真,讲究质量,还向厂部建议,把大众药厂的几个药品“批准文号”转让给金乐制药厂生产。大众药厂的厂长是一个临近退休的老干部,平时最担心的是工人们的生活问题,现在杨添乐把大众药厂的工人都安排了工作,而且享受开发区的待遇,他很想把工厂的药品“批准文号”转让给金乐制药厂,可这是国有资产,他无权处理。但按照政策规定,他有权把这些药品“批准文号”承包给私营企业经营。于是他把大众药厂10多个“批准文号”都承包给金乐制药厂生产经营。这对金乐制药厂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如果自己要申报一个药品的“批准文号”,要进行几年的临床试验,没有几年的时间难以投产。现在金乐制药厂有10多种中成药可以生产。还有300多名熟悉这些药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工人,金乐药厂的生产经营很快就正常化了。

杨添乐非常感谢工人们对他的支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虽然每年都有几百万元的利润,可他和黄阿芳不买豪车和豪宅,把利润除了用于生物工程的研究外,就是用工人的福利。

这天上午,杨添乐在救心丹生产车间巡检,看见包装工纪惠卿脸色苍白,一边包装一边擦汗,看来身体很差。杨添乐曾同纪 惠卿是一个车间的工友,知道纪惠卿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工。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虚弱了,便走到纪惠卿身边问道:“纪大姐,您怎么啦。”纪惠卿摇摇头说:“没什么,有点感冒。”杨添乐不相信,找东车间主任了解才知道纪惠卿患了乳腺癌,本应到医院做手术,可是儿子在读硑究生,女儿在上高中,都需要费用。大众制药厂因经营困难,没有给职工交医保,他找老厂长,厂长要他自己先筹钱做手术,以后工厂有钱了再报销。纪惠唧哪里能筹到几万元的手术费,只好吃了几剂中药,带病坚持上班。

郑添乐知道祥情后立即自己驾车把纪惠卿送到龙江市人民医院,为他缴了手术费,对她说:“安心住院治疗,一切费用都由金乐制药厂负责。”纪惠卿感动得泪流满面,对杨添乐说:“我得了病你不仅不开除我,还出钱帮我治病。真是好人啊,好人会有好报的。”杨添乐说:“金乐药厂虽然是我的,但钱是大家劳动赚的,理应用在大家身上,你就安心养病吧。”

杨添乐从纪惠卿生病得不到治疗的事例,深感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他为全厂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那怕是外来工,也一视同仁。民营企业为工人缴医保的工厂,金乐制药厂是首家企业。

纪惠卿由于及时切除病灶,又进行了几次化疗,身体渐渐渐康复,半年后又回厂上班。他认为杨添乐对待工人象亲人,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厚德载物,金乐药厂大有希望,她儿子李军裔是读生物工程的而且是高材生,学校准备他毕业后留校任教。纪惠卿得知金乐生物工程研究所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便动员儿子毕业后到金乐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李军裔最听母亲的话,毕业后到民营企业金乐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到硏究所报到后便提出了几个项目进行研究,很快硑究出几个疫苗,经过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后,杨添乐便创办了金乐生物制药厂,生产疫苗。

原大众制药厂大部分工人对金乐制药厂的成功很高兴,佩服杨添乐的才能与为人。但也有个别人不服气,也想办个药厂和杨添乐比一比。有一个原大众药厂的车间主任余天金,他曾管过100多个工人,很威风。现在因大众药厂停产下岗,被迫 到金乐药厂打工。看到杨添乐本来是一个小技术员,现在竟然创办了这么大的企业,心想自己为什么不学习他办个药厂试试,可是他又没胆量,就找他的铁哥们文浩和牛志朋商议。他们都在大众药厂工作多年,看到杨添发达了心里都不服气。3人都有共同的心理,商议合资办一个药厂。

文浩原是杨添乐的邻居,关系不错,余天金和牛志朋推举他向杨添乐说情,请杨添乐支持他们办厂。杨添乐非常大度地说:“支持,你们开始生产如果没有药品生产,原大众药厂承包给金乐制药厂生产的“批准文号”的药品的药品你们可以生产,但一定要保证质量,价格也要同步,不要搞竞争。”

余天金很高兴,和文浩、牛志朋每人凑了几十万元,在开发区租了1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申办了一个小药厂,取名三江制药厂。他们认为救心丹卖价高,利润空间大,销售好,于是买来原材料生产救心丹,他们都是制药厂的老职工,熟悉配方、生产工艺,很快就出了产品,但销售成了问题。余天金、文浩和牛志朋都没有搞过经销,一时不知如何开拓市场。

余天金把工厂交给文浩管理,自己和牛志朋出门去搞推销,可是所到之处的医院、药店大都被金乐药厂占领了,余天金和牛志朋跑了几天没有收获,回到厂里和文浩商量办法。牛志朋挤了挤小眼睛对余天金说:“金乐药厂已经形成了销售网络,现在要打破这个网络唯有用钱铺路,给医院领导和开药的医生好处。”这牛志朋眼小鼻歪,为人奸滑,做事从不计后果的。余天金点点头说:“我听说许多药厂和公司都有药品代表,到医院、药店去推销,给人回扣,我们也培训几个药品代表,到一些大的医院、药店推销。”文浩说:“好,那就试试吧,不过要自己开拓市场,不要去抢金乐的市场。”

余天金3人议定后就招聘了5名美女当药代表培训,由牛志朋负责。牛志朋让她们学习一些药品知识和如何攻关后便开始推销。同时对药代表采取工资加提成,药代表推销的越多收入就越多,因此药代表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关”,很快就攻下几家医院。这些医院原来都是金乐制药厂的客户,金乐药厂销售部向杨添乐反咉,杨添乐听后没说什么。他认为都是老工友,让他几个销售网点也无妨。但是三江药厂却步步紧逼,竟然用美人计抢走了金乐制药厂最大的客户,这让杨添乐很生气。

省心血管专科医院是一家面向全国的专科医院,有几个闻名全国的心血管专家,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很多,救心丹用量巨大,是金乐制药厂的大客户。余天金也看中了这个大客户,但不想争夺这个客户,因为杨添乐曾帮过他,又把自己从大众药厂承包的药品批准文号让他们生产,还让他们用同样的包装用品,只改了一个厂名而已。文浩因为和杨添乐关系好,也认为不应该抢这个客户。但牛志朋则不管那么多,带领两个药代表到省心血管专科医院攻关。主管药品副院长田光瑞博士,不吃回扣,牛志朋一时攻不下来,但他有一次看到田副院长对药代表董芸特别友好。这董芸芳华正茂,19岁,身材修长,楚楚动人,是5名美女药代表中最漂亮的。牛志朋想,田博士不贪财但不一定不贪色,何不用美人计呢。于是他对董芸说、“我看田副院长对你很友好的,如果你把他攻下来了,我奖励你1万元。还有以后的这个医院用药的提成都是你的。”董芸微笑的点点头。

这天上午,董芸来到田副院长的办公室,她不谈药品的事,而是怯生生地对田副院长说:“听说院长是大博士,又是专家,我想请您不忙的时候,帮我看看,我的心脏一直不太好,有些早搏。”田副院长说:“好,好,你坐下,让我检查一下。”董芸羞怯怯的坐下,一双能勾魂的大眼睛含情默默地看着田光瑞。田副院长叫她伸出手来把脉,摸着董芸白如凝脂的纤纤玉手,觉得又柔又滑,舒服极了。他摸了右手又摸左手,两眼在堇芸丰满的胸部扫来扫去。董芸任他摸,小鸟依人的看着田副院长,田副院长觉得有戏,拿出听诊器对董芸说:“到里面床上躺下,让我检查一下。”董芸明白田副院长的意思,起身到里面小房间床上躺下,这是田副院长午间休息的房间。董芸躺下后就把自己的上衣解开,还主动解下乳罩,让田副院长检查。田光瑞揭开董芸的上衣,一对高耸的乳房让他血脉贲张,于是关上门就在这间房间里和董芸共度巫山云雨。田副院长事后发现床单见红,原来董芸是一个处女。董芸来自农村,因为母亲生病急需钱治疗,为了得到三江制药厂1万元的奖金,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田副院长。田副院长好感动,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装1万元的红包给董芸,这是一个朋友的女儿护校毕业后想安排到专科医院当护士送的。董芸不要红包,说只要医院用三江药厂的救心丹就行了。田光瑞亲了董芸一口后说:“亲,听你的,以后就用三江药厂的救心丹。只要你以后听我的,这点钱是小意思。”说完把1万元㩙到董芸的手里。

三江药厂通过董芸的“攻关”,抢走金乐制药厂救心丹最大的客户,杨添乐很生气,想不到自己一手支持的三江制药厂竟然一而再而三的抢自己的的客户,真是一只白眼狼。于是他找到余天金要收回三江药厂生产销售救心丹的权利。没想到牛志朋大吵大闹,对杨添乐说:“这救心丹本来就是我们大众药厂的品牌,你我同是大众药厂的员工,你能生产,我们也能生产。”杨添乐说:“我是向大众药厂承包的,有合同,而且还要上缴利润的。有正当手续,是合法的,你们没有,是非法的。”

余天金不管那么多,照样生产,照样抢金乐药厂的客户。杨添乐只好向大众药厂报告。老厂长正在办理退休手续,不想管这些事。杨添乐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说这是法院管的事。于是杨添乐到法院起诉三江药厂,和三江药厂打起了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