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曹丕传>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曹丕要做世子的眼下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他的四弟曹植。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比曹丕小5岁,比曹彰少三岁。曹植自小就善于作诗写文;十岁,能诵读诗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植虽为王子,却性情坦率自然,能容人容事,不讲究庄重的仪容,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他的车马服饰,不崇尚华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深受提倡简朴的曹操与卞夫人的喜爱。

曹植是在跟随父亲四处征战中成长起来的。他文武双全,胸怀大志,并且才思敏捷,比曹丕更有文才,更有名气。前文书有过交代,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河北临漳县)筑铜雀台,这就是后来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赤壁怀古》中写“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铜雀台。曹操带着儿子们登台做赋,其时曹植一挥而就,文辞通达优美,令曹操惊异赞叹。曹植心思一股脑儿全放在政事上,也意在世子之位。

曹植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政事,常常应声而对;每当问及文学,常常脱口成章;每当问及军事,他也是对答如流。

一次,曹操看曹植的文章,捋着胡须赞道:“我植儿的文章像美人一样讨人喜欢!”

曹植跪下道:“父亲大人,我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自可当面试验,为何说孩儿文章像美人呢?”

曹操还有一次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地问他:“你是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答道:“父亲可当面考试,何必请人代作呢!”

曹操“哈哈”大笑。

在家中母亲做他的后盾,曹操也偏爱曹植。曹植从小胖乎乎的,性格敦厚善良孝顺,文才好,很讨人喜欢。卞氏说植儿像她,曹操说植儿像他。

曹丕暗恨自己长得谁都像一点,但谁都不太像。

曹植从小就乖巧,给父亲捶腿,给母亲揉肩,一揉就揉二十年。揉得父亲欢心,揉得母亲宠爱。曹丕也试图给父亲捶腿,给母亲揉肩。父亲嫌他捶得不解乏,母亲怨他揉得太重。

在政界中,曹植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做他的羽翼,杨修、丁仪和丁廙兄弟、贾逵、王凌都是曹植的铁杆支持者。丁仪、丁廙兄弟与曹丕原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丁仪的婚事。曹操有感于丁仪父亲劝自己迎汉献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丁仪,征求曹丕兄弟的意见。曹丕劝阻,说丁仪眼睛一大一小,并且斜视,邺城人叫“阁僚眼”。曹丕顺便说了邺城人的顺口溜,“阁僚眼,去赶集,偷人的柿子拿人梨。”他又解释说,顺口溜的意思是说,眼斜的人心术不正。曹彰曹植不置可否。

曹操听后笑笑作罢。

曹植把二哥的原话学给了丁仪。丁仪因为没能娶到清河公主,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杨修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当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曹植作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性格爽直随便,更合杨修的胃口。再加上曹植“特见宠爱”又主动向杨修示好,杨修便顺水推舟站到了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夺嫡之争。

曹洪本来就喜欢曹植厌恶曹丕,曹洪与荀彧是儿女亲家,曹洪风华绝代的女儿嫁给了荀彧一表人才的小儿子荀粲。荀彧大儿子荀恽,娶了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安阳公主自小就喜欢四哥曹植。荀恽也就喜欢和善的曹植,是曹植的铁杆盟友。安阳公主因为小时候闹曹丕的新房,挨过曹丕的训斥,从小就不大喜欢沉言寡语的曹丕,荀恽也就不喜欢曹丕。由于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加上平时的印象,曹洪与荀彧都支持曹植。

曹操因而对曹植很满意。再加上曹洪、荀彧、夏侯渊、杨修、丁仪兄弟等许多重臣劝魏王立曹植为世子。曹操就最先封了曹植做平原候。

曹操曾在给曹植的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又一次告诫曹植:“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同样鼓励的话反复说上两边,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喜爱、寄托、鼓励……

曹植心存感激,再次点头应允。

曹植因为有才而受宠,并有许多大臣的支持。曹操想立曹植为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