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汉献帝建安六年,出生于山阳郡高平县之西南,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独山村一药贾之家。幼年时,随大伯父王赈生活于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历尽坷坎,饱经沧桑。15岁时,随族叔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到襄阳(时荆州治)居山都,开医寓。因善用艾蒿防瘟祛疫,而名重一时。几年后与表哥卫汎拜名医张仲景为师,见证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撰纂。因医术高超,王叔和与和洽、司马懿、曹真等军营大腕交往甚密。三国魏文帝时期,经和洽、司马懿举荐入太医院。魏明帝曹睿对王叔和甚为器重,破例将其提拔为太医院太医令。
在皇帝曹睿的支持下,王叔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流失于民间的《伤寒杂病论》大部分残稿汇辑成《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刊刻成书,传承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