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爷说话响当当,所以郑老爷的一举一动,都是众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但也不是所有说话叫得响的人都可以成为话题,能成为话题的人多多少少的总要有些故事,郑老爷就有故事,故事还不少,他的这半辈子可以写一部故事书,特别是自他娶了第十三位姨太太后,他的故事里就增加了一个最新的更有故事性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他唯一的骨肉,郑飞龙,一个八岁大的孩子。在所有郑老爷的故事里,他的发家史可歌可泣,但前几年小皇帝都被赶出了皇宫,留了几辈子的长发说剪就给剪了,几千年老祖宗叫皇上万岁现在改叫什么总统了,这总统几乎年年换,等等,都是愚民们所不能理解而议论纷纷的。
与这些故事相衬,郑老爷前半辈子那些发家史倒也不算太奇,人们也看到了北平的南京的山西的广东的大手们都往东北伸,沈阳看似繁华,但说不准哪天就象灰儿一样一阵风给吹走了。
八年前的大年初一,郑府三天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把整个城的鸟都惊飞到四平去了。据说此后三年连个麻雀都看不着。郑府是又有故事了,这故事很快在全城传得沸沸扬扬。说书的卖艺的包括从河北昌滦乐去的唱莲花落的,从山东去的说大鼓的,从天津去的说相声的,从北京去的讲评书的,全都有了新段子,很快把这故事以多种文艺形式传播开来。
话说郑老爷的第十三位夫人。首先得从郑老爷的原配夫人说起,郑老爷对自己的原配夫人,是非常敬重的,在郑老爷发家史上,应该有夫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郑老爷第一次被人称为老爷的时候,他就发誓,决不娶二房。但直到郑老爷四十岁,家产越来越丰,夫人的肚子还是空空如也,郑老爷越不说什么,夫人越发的着急,以死相挟,接二连三的在十年之内,给老爷娶了十一房太太,然而十二位夫人,十二个空肚子,郑老爷每天勤奋耕耘,却颗粒无收。地换了多个,还不见收成,总得想想种的问题了吧,老爷的身体秘密请遍全国各地的名医看,却都说没毛病,还是没到生儿的时候咧。
老爷早认了,也劝夫人认了吧,去抱个孩子回来,夫人死活不同意,说多少有钱人家抱回来的孩子,当心肝宝贝养着,最后还不是养个白眼儿狼,你还不知道京里的白家老号,那小子都和他妈断绝关系了。最后有高人出主意,到哪座灵山拜拜吧,也许送子观音娘娘会帮忙的,还说哪儿哪儿灵验。
哪儿哪儿是说的普坨山,说那是观音娘娘的道场,意为娘娘的真身长栖之地,其余别处,娘娘也去,但终去去就回的。于是老爷几千里历时二十余天到了普坨山,看了娘娘,一见之下,大惊,这娘娘却原来是个男身,赶紧问主持,主持说观音娘娘本来就是男身,为什么别的地方都奉为女身呢,就是因为古有男女授受不亲之礼教,如果是男身,不方便众妇人面对面跪地求拜还愿。
郑老爷思忖良久,还是磕了头,大大的花了一笔香火钱,然后和神秘的不僧不道人在密室里谈了几日,郑老爷走出密室后,只觉身轻体健,眼前一片大光明。
回到客栈总结几日高人指点内容,大概这么几条,一是郑老爷命中有子,不仅有子,还是贵子。第二条,有子就得有母,这十二房夫人都不是这贵子之母,还得娶第十三房,这第十三房夫人,当是个属鼠之人,桑柘木命,须得是家中有七个孩子,她排行老大,还必须是个乡下之人,然后不管她长相如何,娶过门,不出二年,定生贵子。第三条,此子命虽贵,但一生波折不小,每年寒冬三个月还须寄养在寺院之中,最好是河南崇山少林寺,方可保得孩子活。
郑老爷回到家后,马上寻找孩子的母亲,没想到寻得半年之余,总算对上了所有的条件,却是个痴呆傻的傻大姐,一脸麻子,身子倒是非常健壮。郑老爷当下失去所有兴趣和希望,但十二位夫人倒一个个来劝老爷,说穷人傻人,老天爷养活着,说不准就有这命呢,尤其是在老爷心里说话最占份量的十姨太,说刘邦的妈就够傻的,朱元璋他妈,也不太机灵,由古至今,草民当了皇帝的,可就这俩人儿。老爷听得频频点头,一拍桌子,娶!
话虽有理,但在这么多美貌如花的夫人中去和一个又傻又丑又麻的女子睡觉,真是件大大不痛快的事情。郑老爷又想,是不是还有别的女人没寻到呢,于是再派人去寻,这一来又费了半年时日,却不见结果,原配夫人又求老爷,您就和十三妹圆房了吧,养在咱们家半年,干净,人也水灵了多不那么冒傻气儿了,您再这么下去,一天比一天岁数大,生儿的希望不是越来越小嘛。
郑老爷才命人把那傻丑麻的女子从下人处叫来,叹口气瞧过去,比第一面是强点儿,于是连个仪式也没有,就在原配夫人外间的榻上睡了。
不想月余过去,这女子还真怀了孕,这下整个郑府沸腾了,十三太太就住了大夫人亲自挑选的离自己不远的一处苑子,命三个丫头服侍着,天天山珍海味的补着,但活该这女子的命,就吃萝卜白菜,好东西一吃就吐,孩子在肚子里倒是结实的不得了。
等到这孩子出生,正是四月初八,佛祖的生日,孩子生出来一看,天爷爷,这孩子长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整个一粉雕玉砌的宝贝蛋,赶紧得差了众人去请算命先生,把当地最出名的先生请来给孩子一算,还真和当初普坨山里那不僧不道人说的一样,先生只说一点,这孩子八字佛间至贵,人间是没可比的,生在普通人家倒大吉,在你这大富大贵之家是怕至极致亏呀,郑老爷闻听连称言之有理,忙把自己当年在普坨山之事详细告之,先生撂了半个时辰的山羊胡子,把几个指头摆弄的眼花缭乱,最后说,先把生日改至大年初一吧,等孩子满九岁到普坨山还愿时再改回来。
话从头儿到这儿,才有了每年大年初一郑府这份热闹。
郑飞龙当然成了郑府最受关注的人,十二位姨娘个个当成宝,喜得谁抱起来也不舍得放手,所有人都知道,老爷百年之后,这府是少爷的,所有的姨娘们都清楚,自己生儿无望,要想在这府里占得住脚,老有所养,首先要把少爷当成宝,最好再和少爷保持好关系,但大太太虎视眈眈的盯着众姨娘,唯恐飞龙离谁亲近,火候还真不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