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们这一路又惊又累,回来后都病倒了,特别是十二夫人,本就身子弱,经这折腾,竟然一病不起,至腊月就撒手人世了。
在这内乱外患之际,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了,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于是孙先生带一帮志士,反袁反日斗争轰轰烈烈地展开。
再看日本侵华的真实历史。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袁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并称当初签订二十一条是迫于日本压力。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1916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私人代表西原龟三与曹汝霖等,在北京就交通银行第一次借款500万日元达成协议。这是段祺瑞任内阁总理后,为实现“武力统一”的野心,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大量向日本借款即"西原借款"的开始。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与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达成《蓝辛石井协定》。其主要内容有: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利益",日本"尊重"美国对中国的权利等,两国相互承认对方在中国的特权。
1918年5月16日日本政府派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与段祺瑞北京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中、日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军在战争期间可以进入中国境内;日军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出军队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军需品等条款。该协定使日本在中国取得了更多的侵略权益,故受到中国人民的反对。5月19日日本海军少将吉田增次郎等和段祺瑞政府代表沈寿等在北京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2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和会》讨论了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签订对德和约问题、关于中国山东问题,最后在美、英、法等国的控制下通过了《凡尔赛和约》。该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承袭。
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国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决定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等。消息传来,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北京13所大专院校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合,示威,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示威群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示威群众30余人。"五四"运动迅猛波及祖国各地。
1920年2月19日北京政府与日本正金银行签订"应急借款"合同,款额为900万日元,以日本有权在中国各地购买米粮为条件。10月2日日本借口朝鲜革命党人焚毁珲春日领事馆,派兵占领珲春城,北京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1921年12月15日孙中山就北京政府与日本直接谈判山东问题事发表文告,宣布徐世昌及其党羽的卖国罪行,号召全国人民"共起诛之"。
1922年2月4日《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签订。其主要内容是:日将原胶州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与沿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但中国应照铁路产业的现值以国库券偿还日本等项条款。
1923年6月1日长沙市民与日轮乘客发生冲突,日轮招日舰水兵登岸,枪杀市民3人、伤数十人。事后,市民、学生数万人为死者举行追悼会,并举行请愿活动,遭军阀赵恒惕镇压。
1924年孙中山先生死后,中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原积极拉拢蒋政府,在东北和张作霖合作,逐渐取代了其它列强的利益和位置。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造成“五卅”惨案。
1926年3月12日日本4艘驱逐舰驶入大沽口,配合直、奉军阀进攻天津,反对以冯玉祥为首的临时政府。
自1915至1926年十余年来,不仅日本步步紧逼,国内政局也异常混乱,战火频起,相对而言,东北地区真的成了中国的风水宝地,就算张大帅作战,也会把战火引到中原去,因而不管直、奉、桂等哪路大军大战,不管他奉军是胜是败,战火鲜烧东北,郑府在风雨飘摇的十几年中,挺立过来。
十年弹指一挥间,郑老爷已然老态龙钟,冯氏于三前年去世,二夫人三夫人九夫人十一夫人也相继离世,八夫人跟二管家跑了,如今是十夫人当家。
郑府大少爷郑飞龙已是东北大学二年级学生,这天随学校组织的理工科学生参观奉海路、抚顺煤矿,学生们路过大帅府只见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军号声马车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学生们走过都捂起耳朵,大家议论是怎么回事,带队的老教授说,张大帅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了,今天宴请军政要人,明天宴请社会名流,过几天就携家人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