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曹知礼生在农村,本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不论干什么农活都是一把好手,社员们对他都很佩服。曹知礼他无论走到哪个生产队,人们对他都是肃然起敬,他说的话人人听,他下达的命令人人执行。

这天曹知礼来到第四生产小队的稻地前,看到队长正在对两位青年男女大发雷霆,声音很大,说的话也很刺耳。只听队长说:“我知道现在是新社会,讲什么破四旧立四新,可那也不能不顾及脸面,大白天跑到柳条趟子里谈情说爱呀?这成何体统?你俩没看见吗?人们早已下地干了一阵子活了,可你们磨磨蹭蹭才过来,简直胡闹!”

曹知礼站在一旁听明白了,他知道两位青年人犯了错,做得不对,可感觉队长不该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两位年轻人,而且说的话又那么太难听,他很担心两位青年人吃不消会想不开出问题。他走到队长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大呼小叫什么?快去干你的活,这事我来处理。这事背后也许有什么隐情,你该问清楚再发脾气。”

那女孩看到了曹书记,又听到了他说的一番暖心的话,已是泪流满面,接着“嘤嘤”哭泣起来。

曹知礼把两个青年人叫到地头上坐下来问:“说说吧,你俩咋回事?”

女孩低着头不说话。男孩说:“老书记,是这样,队长说我们谈情说爱我们认了,可事实上真不是队长认为的那样。今天小娥遇到了麻烦,是关于她的婚姻大事。她告诉我说三秋忙完以后她就要嫁人了,对象是邻村的一家富农子弟。小娥说啥也不同意这门婚事。可她父母接了人家彩礼,非逼着她嫁过去不可。之前我们俩互相爱慕,已产生了感情。可眼下社会风俗不容许我们谈恋爱结婚。再说了,我们双方父母也不知道我们俩之间的事。今天小娥家突然逼她嫁给一个富农子弟,她便有千万个不同意,可又没想到更好的办法推脱,所以她今天趁着中午歇息时间约我去了柳条趟,问我怎么办?”

曹知礼听后点点头,然后问:“你俩说怎么办?”

“不知道。”男孩回答。

小娥说:“我想让他领我跑。父母找不到我们也就死心了,邻村这门亲事也就吹了。”

“私奔呀?这条路不能走,这样更伤害你们父母的面子。”曹知礼说。

“那还有什么好办法?我反正不嫁给一个富农子弟,嫁过去在街面上低人一等,我是死也不同意。”

曹知礼说:“这样吧,你们俩的事交给我吧,我想办法解决。我先去做小娥父母的工作,眼下天天讲阶级斗争,你家是贫下中农,那家是富农,坚决不能结成连理。这是路线问题,不是小事。好了,你们俩赶快下地干活去吧,耽误了不少时间了。还有,待会儿你们俩主动向队长承认错误,让他扣你们俩每人二分。这样队长就不会生气了,他也就不会再说别的。去吧,你们的事我帮着解决。”

两个年轻人站起来向曹知礼鞠了一躬,然后拿起镰刀下地割稻谷去了。

曹知礼又揽了一件麻烦活。晚上他吃过饭来到小娥家,说明来意后小娥父母沉默了。

曹知礼问小娥母亲:“你们俩对女儿的婚事怎么打算?是否还坚持自己的意见?记住,咱们是贫农家庭,不该与富农家作亲。毕竟我们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他们是斗争对象,我们是革命群众,不能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眼下国家形势你们不是不知道,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咱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走错了路。我劝你们赶紧退了这门亲事,再给姑娘找个好人家。我一开始说了,王家小子人长得不错,家庭成分又好,两个孩子又相互爱慕,是一门好姻缘,不知你们两口子怎么想的,我也不便多说什么。不过现在是新社会,应该打破旧观念,让两个相爱的孩子结为夫妻没人笑话。你们说俩孩子是一个队的,一个队的又有什么?又不是一个姓。”

小娥父亲说:“我不同意,咱们巴掌大的村子,还没有谁家孩子因谈情说爱结婚的先例。这个头我家不能开。再说了,大街上的人说啥的都有,不能让他们看我家的笑话。”

曹知礼听后笑起来说:“迂腐。总有人开先例,这又不是丢人的事,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觉得两个孩子投缘结为夫妻,总比强逼着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好得多。你们说是不是?”

小娥父母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小娥母亲说:“犟扭的瓜不甜。就听你的吧,大兄弟。你是书记,你有头脑,看得远。再说了,我家小娥有你做媒脸上也有光彩,我就退了邻村的那门亲事,让女儿嫁给王家小子。”

“哎,这就对了。”曹知礼高兴地说,“就这样说好了,我走了。”曹知礼说完站起身走出屋门,走向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