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净土>第22章

第22章

赵大安一下傻了,咋就没想到是双休日呢,把他的,城里干事的人越活越受活了,都歇起双休日了,整日价风不吹日不晒的,坐三天还要歇两天,把他的。赵大安在心里不平地骂了一句。他扭头看看火神庙周围错落无序的宅院房舍,真真的没了主意。在这偌大的县城里,哪一个门洞里住着的是杨局长?赵大安重又擂响了教育局紧闭的大铁门,他要问问那个看门的老汉,杨局长家到底住在什么地方。

“什么事?不是告你了吗,双休日机关没人,”里面又响起刚才那个声音。

“老师傅,我是杨局长家山上的亲戚,你给我说一下他家住在什么地方。”赵大安竟对着大铁门说了一句假话。正是这句不得已说出的假话起了作用,这下大铁门被拉开一条大缝,再出来的就不只是一颗头发花白的脑袋,而是整个一个人。看门老汉闪出来再看看赵大安的装束和他手上的帆布提包,有些相信这就是杨局长家山里的亲戚。赵大安赶紧递上一根烟,粗糙的脸上盈起一片厚诚的笑意,再道:“老师傅,你看我老远地来不容易……”

看门老汉接过赵大安递上的烟,就把杨局长家的门牌号码明白无误地告诉给他:“转过去,沿着大街过了县委政府大楼,再往前走,到了电影院往左手拐,上一个坡玻璃厂背后三排八号就是。”

根据看门老汉指点的线路赵大安扛上提包转到正街,沿着道儿走去。当走到县委大门口时不由地停下脚,他也实在是让肩上的帆布提包拖累得走不动了。赵大安在县委大门口停歇下来。这个大门他原来进去过,三年前黄书记主政时,他不仅进过这个大门,还进过里面县委书记的办公室,还在黄书记房里吃过一个红瓤大西瓜。唉,要是黄书记还在就好了,眼下不仅能进去歇歇脚,唠唠话,说不定还能把牡丹转正的事就手给办了。可惜呀可惜,新来的霍启仁书记咱不认识。赵大安在县委门口喘歇了一阵,在心里感叹了一阵,重又拎起帆布提包去找玻璃厂后的三排八号。

赵大安提起包儿走时脸依旧迈向县委大门恋恋不舍地往里看,仿佛这大门里曾经是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一般。由于扭头没有往前看,一膀子就撞在一个坚硬的东西上,他吃惊地正过脸看时,却是一个石狮子,“咦,什么时候在这地方弄来两个这东西。”赵大安看着撞疼自己膀子的石狮子在心里说:“这是什么人出的烂主意,这个张牙舞爪的怪东西怎么能作为共产党县委的门神蹲在这里,这不成了袁知县的县府衙门了吗?”赵大安咋就在心里联想起了袁知县,他并没有经历过旧社会,更没有经历过清朝统治的社会。但他听老辈人说过:在涑水县曾出现过一个祸国殃民的袁知县,他搜刮的民脂多,办下的冤案多。所以袁〈冤〉知县的大名得以流传至今,看来好官坏官全在老百姓心里。记得小时候,也就是刚解放的时候,学校组织到南门坡下的旧衙门里去参观,它的门口就蹲着两尊这样张着血盆大嘴的怪东西,当时带队的老师还针对这张血喷大嘴讲了一通旧社会的罪恶,可是这……一阵汽车喇叭的急响把赵大安溜冰似滑走了的念头又惊吓地滑了回来,把他的!赵大安在心里再骂一句,扛起帆布提包找玻璃厂后的三排八号去了。不再想过去的袁知县和现在的霍启仁,还是想着办女儿的事要紧。

赵大安根据教育局看门老汉所讲的路线穿过大街,在电影院边上向左拐,上坡后在玻璃厂后果然找到了三排八号。这是一个只有三间平房的独门小院。赵大安在小院门口落落汗,这才款款地推开哨门,张张望望地穿过院子轻轻地推开房门。“是杨局长家吧?”赵大安探进头见当厅沙发上立起一个衣冠整齐的中年人,便低声下气地问一句。

站在当厅的中年人端详了赵大安几眼,重又在沙发上坐下,在他脸上闪起的一丝殷切也就变成了冷漠。“是杨局长家,你是干啥的?”中年人冷眼看着赵大安手里提着的帆布包,不等赵大安开言答话,中年人又道:“是找杨局长办事的吧?”赵大安没给人送过礼,也不知道这中年人是杨局长家什么人,竟一时嗫嗫嚅嚅地说不出话。而中年人却像当堂盘问被告的法官,根本不给赵大安分辨的机会和可能,板着脸再问:“找杨局长办什么事?是想把儿子从山上调下来?还是想把儿子从下面乡镇调到县城里来?或者是有干民办的儿女想转正?”

赵大安直挺的腰杆有些弯了,这中年人直率尖刻的几句话问得赵大安脸上又冒出一层细汗,他真不知该如何回答。看着拙纳窘迫的赵大安中年人脸上起了一层鬼魅的笑容,他指指挂在墙上的石英表说:“杨局长不在家,你先出去到街上转悠转悠,等两三个小时再来。”

“哎,哎。”赵大安瞅看着表快到十二点了,知道这是城里人吃饭的时间,他不敢再打扰,杨局长不在,也不知这中年人是谁,和杨局长是什么关系,万一把话说差了呢。于是他提起帆布提包说声:“你坐,我等一会再来。”便转身出去。

你以为这跷着二郎腿,坐在杨局长家沙发上的中年人是谁?他就是南晋村小学的校长胡世兴。他和赵大安一样和杨局长非亲非故,甚至还不如赵大安。赵大安起码在正月十六的会上还和杨局长搭了几句话,算是认识。胡世兴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小学老师,但他还没有和教育局长直接说过一句话。在涑水县像他这样的小学老师有四五千,局长哪能一个一个都认识。为了巴结上杨明理局长胡世兴找了梁民好几次,想让梁民给他引荐引荐,可梁民就是不肯出头。为了给自己活动南郭乡联校校长,胡世兴今天只好亲自上门来找杨局长。胡世兴要比赵大安世故圆滑得多,他利用双休日直接找上杨局长的家门,而不像赵大安那样憨憨愣愣地不知道双休日,还背着礼品找到教育局去。走后门送礼还能送到办公室去?

胡世兴也是在进了杨局长家后才知道杨局长不在家,家里只有带着小孙子的杨局长老伴。“婶子,杨局长不在家?”

“你是……”杨局长老伴怀里抱着快要睡着的小孙子,抬眼看着进门来的胡世兴。

“我是杨局长的学生,今天抽空来看看杨老师。”胡世兴张嘴就撒了一个薄脆的玻璃质的谎。

可惜杨明理老伴是个家庭妇女,她看不透胡世兴撒下的这个透明的谎话,反而还相信了他。“噢,是学生。”显然她家常有这样的学生来坐。“你杨老师出去遛达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你坐下等一会吧。”杨局长老伴把自称是杨局长学生的胡世兴让坐在沙发上,她腾出一只手,要给胡世兴取烟时,怀里蒙眬睡着的小孙儿却蹬踢着腿脚哭闹起来。杨局长老伴忙把孙儿抱好,谦虚地说:“茶几上有烟,你自己拿着抽吧。我把孙子哄卧到炕上去。”说着她抱起孙子进了里屋,并把套间的门轻轻地闭上。

这样胡世兴就独个儿坐在了杨局长家的客厅里跷着二郎腿抽起烟,他看着挂在墙上的石英表快到十二点了,猜想着出去溜达的杨局长也该回来了,杨局长总不会不回来吃饭吧,他就是踩着这个点来的。胡世兴一边闲坐着,一边在肚子里琢磨准备着腹稿。这时屋门被轻轻地推开,胡世兴立马就从沙发上跳起来,脸上也堆起一抹恭维的笑容,他以为是杨局长回来了,谁知进来的却是一个满脸厚皮褶子,提着个大帆布提包的半疙瘩老汉。胡世兴从来人的神态装束上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上门送礼办事的农民,于是就说了前面那一席话。他所以要用假话支走同是来找杨局长办事的赵大安,是怕待会儿杨局长回来他呆头愣脑地站在边上打扰了自己的事。可惜没见识的羊肠沟当家人,还真让他这小茶杯里搅起的迷浪给蒙哄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