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座老屋,配上了一个红彤彤的大帽子,一股俊朗的气息在村庄上空升腾着,弥漫着,让这间老屋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村民们情不自禁地来到老屋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那流露出来的眼神刺激到了秀苗,让她心中不忍,这可怎么办呢?

眼下是夏天,破旧的屋子可以像缝补破衣裳一样,东一块补丁,西一块补丁地缝缝补补,将就着避避风雨。可是夏天过去,就是秋天,离寒冷的冬天还有多远呢?她的耳边似乎已经听到了呼啸的北风,看见了连天弥漫的冒烟雪,乡亲们可怎么熬过这个冬天呢?这破衣烂衫的可怎么遮身蔽体,苟活性命呢?

她看见了郑春发,那个眼神也是不无羡慕,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眼神让她的心颤抖着,好像有一把刀子在割她的心呢。

午饭在准备,秀苗可铆足了劲儿。因为人多,她一下子剁了五只鸡,外加一只大鹅,她想让每一道菜里都有肉,这样,干活的人才吃的顺畅,她看着才高兴。

亲家公亲自来了,这还不算,还没有到中午时,亲家母领着孩子外加李富治的媳妇柯久香,也来了。久香跟着妈妈的身后,低着头,有些腼腆的样子。

秀苗有些受宠若惊,亲家母都来了,是她没有想到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一把握住了她的手,眼里含着泪花,嘴唇有些哆嗦,一时说不出话来。

瓶盖子今天喜气洋洋的,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浅色小花的布衫,映着红扑扑的脸膛,笑容可掬地先把手牵手的孩子介绍给秀苗。

“叫奶奶啊!这是你奶奶啊!快叫奶奶啊!”

小姑娘有些怯生生的,两只眼睛盯着面前的这个女人,不敢靠前。

“这孩子真完蛋,在家总吵吵要找奶奶,这不是吗?奶奶在跟前了,却不敢认了,完蛋玩意!”

秀苗忙擦擦要流出的眼泪,低头去看这个孩子。她猛然想起来,儿媳久香捡了一个孩子,这个小姑娘大概就是吧!她听儿子说,儿媳妇怀孕了,却不知怎么流产了。

两家虽然都在三河湾居住,却很少走动,不觉间就觉得人与人之间有层东西隔着,感觉不到一点点的温度。没想到,一转眼,小姑娘竟然这么大了,自己还不认识呢。秀苗不觉心里愧得慌。

“快到奶奶这里来!”秀苗张开手,可是小姑娘很认生,怎么肯轻易去到一个陌生人的怀里去呢?不免让人有些尴尬。

“孩子是不习惯,熟悉熟悉就好了,长这么大没见过外人,亲家母,见谅啊!”瓶盖子打圆场,总算让秀苗踉跄着下了这个陡坡。

瓶盖子领着久香是来帮忙的,既然来会亲家,就干脆来个痛快的,让家里的成员都见见面,熟悉熟悉。虽然在李富治和久香认亲的时候,坐到过一起,却觉得匆匆忙忙,吃了一顿饭,就再也没有了聚会,一晃有两年多过去了,捡来的小姑娘都可以满地跑了,想一想是该聚一聚了。

秀苗觉得惭愧,天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怎么对人家多了一分冷落呢?李家白捡了送来的儿媳妇,没有花一分钱,还不得好好感谢人家吗?此时,人家主动伸出了手来,抢着握咱的手,可不能再把人家给冷落了。

因为在修理房屋要招待客人,便在菜园边立了个锅灶。山区的晴空是那么的澄澈,像是块巨大的蓝宝石一般,扣在头顶,与绵延的山峦贴合得严丝合缝。那些阴霾的天气让人身心俱疲,留下了许多不好的阴影,真的该在这样的明媚的天空下,有个充分的释放。特别是秀苗一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切肤之痛,心灵的创伤亟待修补。这个时候,就连静美也觉得心情不那么沉重,这温暖的阳光真的照进心里去了。

活儿干得快,多亏了这些手脚麻利的人们。有亲家公的督阵,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见他站在院子里,一会儿看看房顶的活计,一会儿又转去看仓房的进展。他在制材厂就是一把手,专门管着一些人的。今天这伙人来到了这里,不过是换了个工作环境而已,与在制材厂没有什么两样。他知道谁干什么样的活儿,把他安排到什么位置上,更有利于他的发挥。

秀苗看准了他,说话是很有力度的,吐口唾沫就是个钉,是个能撑住大场面的人。秀苗从他的身边经过,有心跟他聊两句磕儿,可是,什么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她不想打乱了他的工作节奏。

亲家母是个爽快人,干活也是手脚利落。久香的反应慢点,褪鸡毛、摘菜根,哪里干得不周正,当妈的便认真地交代两句,再让她干,一直到满意为止。从这些细节上来看,母女俩还是心灵相通的,孩子的活计要手把手地教化,一个母亲的责任感,让人觉得是那么的崇高。秀苗在一旁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里也不好去参与,由她们去自由发挥。她们好像还在家里一样,这种状况就如同在温习课程一般。

活儿干完了,就连院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酒桌就在院子里摆上,整整的四桌人,坐得满满当当。小烧酒是村里的酒坊自己酿制的,去灌上一大壶,用大碗来盛,管够喝!小鸡炖蘑菇,一个桌子一大盆,管够造!

秀苗挨着亲家公坐下,她的感激都在酒里。只是,她想敬人家,人家却不领情,向她直摆手。李富治在一旁给她些提示,人家是不喝酒的!他这边给岳父的碗里倒满了白开水,算是替代酒了。

酒宴正常进行,秀苗两口酒下肚,心里话便借助酒劲儿往外倒。感激话是要先说的,然后,便拐入正题。亲家公能不能把好事做到底,给全村的人家都给换上红瓦盖?

听到秀苗的话,柯连生不免有些犹豫。这件事有些大,他也拿不定主意,是要回去请示一下场领导的。不过,他表示,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件事处理好。

这场洪灾对林场并没有大的伤害,这些归功于他们的建场选址。当初建场初期,他们便选中了农家人都不喜欢的东山根,这里虽然有大山的遮挡,阳光来得慢一些,可是有非常高的地势,而且,地势平坦,适合建设大面积的民居。

领导方都看中这里,便在这里破土动工。这场大水冲到了林场的所在地,只是绕着个边儿,就过去了。有些地方虽然也进水了,却没有大的灾害降临。农人们的灾难,林场的人都看在了眼里,这份悲惨他们也让他们心里难受着呢。

柯连生去找林场党委书记何志贤,商量着能不能帮助农民解决一下这方面的困难。何志贤不愧是林场的一把手,想事情想得很远,不只是看眼前。林场初建在三河湾,是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的,也是为日后的林场建设积蓄能量的,今天咱们帮人家,明天咱们有困难了,人家也会帮助咱们的。这样想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柯连生很快就回复秀苗,去统计受灾户的数目。这个数目差不多是全部住户,一共有五六十户人家,都要换成红瓦盖。红瓦来自于吉林的蛟河,那里有家砖瓦厂,在供应场区家属房的建设。红瓦是要花钱的,所以,林场在这方面无能为力,实在付不起这笔费用,需要每家来承担。不过,林场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与砖瓦厂经过洽谈,把每块瓦的成本价降低了不少。

另外,林场给每家住户提供免费的瓦条子,木材是林场去林业局申请来的,还要制材厂的职工加班加点地工作,才能完成呢。

一拍即合!这样的好事太难得了。需要修缮的农户,都欢欣鼓舞。名单和材料的数量报了上去,没有多久,便把红瓦和瓦条子拉到每家每户。于是,在来到秋天的时候,每家每户的房顶改造也便开始了。

郑春发组织村里人,相互帮助,大家群策群力,共渡难关,一家一家地完成,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就这样,每家每户的房顶都换上了红瓦盖,啊!通红一片,好像是红艳艳的霞光落到了每家每户一样。当冬天来临,所有的农户人家便喜气洋洋地住进了温暖的屋子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寒冷。

入冬了,大雪降临,村庄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雪雾之中。静美在院子里伫立,却见大街上有人在徘徊。这个人在雪菊家门口转来转去,不知道要干什么。

雪菊的家虽然没有人住,却也得到了修缮。平时都是秀苗一家在这里居住,基本也成了她们的另一个家。家里人口多,挤在一起,不免就有些难受。静美和孩子便来到这里居住,也是在寻找一个清净之地,秀苗对此没有什么想法,让她一个人清净清净,没有什么不好。

那个人进院子了。他要干什么?静美不放心,忙出门去看。

那个人站在院子里,在端详着这里的角角落落。她推开大门的声音,惊动了他,便转身来。两个人相对看一眼,不由地愣住了。他们一下子都认出了对方。

这个男人竟然是黄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