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寒酸了,一家人却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好像居住在高楼大厦里一样安稳。老夫妇主动去山边的树林里,借助树冠的遮盖,铺上一块塑料布,垫了些厚厚的草,领着另外两个孩子,去那里躺下了,把窝棚留给了两位新人当新房。
他们都相信穷困不过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一睁眼就会到来。窝棚虽小,却很暖和,两个陌生的青年男女猛然住在一起,难免有些尴尬。还好,没有谁来打扰他们,只有天上的星星眨巴着眼,看到羞涩处,忙拉来一朵云挡住了眼睛。李海林在这个浓情蜜意的夜晚,知道了自己的媳妇叫秀苗,还有另外的两个妹妹,分别叫秀珠和秀云。
第二天,老夫妇俩执意要继续向北走,谁也留不住他们的脚步。他们的前方是有目标的,扑奔的是远在牡丹江的大姨家。大姨早年间就来了东北,并且扎住了根。她打了信过来,希望能到牡丹江那里一聚。老夫妇俩看到女儿能有这样一个踏实的人依靠着,也就放心了。大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些逃难的人,他们挥挥手,便混入人群之中,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大路的尽头。
世道就是这个世道,谁都身不由己,能活下去,就是在烧高香。海林和秀苗只能哭着跪在大路边,眼看着爹娘们离去。走在这条大路上的人,前行的路生死未卜,留下的人还是有一线生机的。爹娘把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们,秀苗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啊!
在未来的日子里,秀苗把自己秀外慧中的一面展现出来。俗话说,“有搂钱的耙,还要有装钱的匣”,李海林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勤俭持家的好媳妇,更是如虎添翼,对于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了信心。他更加勤勉,更加努力了,一天天都泡到田地里,午饭都要由媳妇送到地边。
他一身灰土,好像生来就跟土亲似的。吃饭了,他两手拍巴拍巴,就算了事,伸手去抓饼子。黑手印子,立刻便印到了饼子上。秀苗拍了一下他的手,还没等说话,路过的人看见,和他们打趣道:“这么黑的手,晚上摸咂咂(东北话,乳房)也让?”
刚过门的秀苗,听了这话,脸一下子红了。谁家的媳妇会让这样的脏手摸上身?这话说得也太那个了。她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丈夫,尽管没有相处多长时间,可是那颗爱的心,就像眼前这片田地里的庄稼一样在疯长着。
李海林春天开出的几亩地,庄稼长势良好,此时正值鼓浆的时候呢。他薅完垄沟里的大草,就算忙完了田地里的活儿。他又开始干起另一个大活儿,他要抓紧脱出几千块大坯,他想快一点盖出个三间房,敞敞亮亮的多美气啊!东北的冬天可是要人命的,没有个猫冬的地方,是不能活的。一间房与粮食同等重要,他每时每刻都挂在心中,不敢淡忘。
脱土坯是个累活儿,在东北有这样的说法。“关东山,三大苦,放木、脱坯、刨大土。”
脱坯与脱皮是谐音,也就是说,脱完坯,怎么都得脱层皮。为了能住上温暖舒适的新房,就是脱层皮,又能怎样?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脱土坯要有黄土,黑土有些散落,粘性要差些,捏不成个儿,是不能用来脱坯的。黄土还是好寻的,掘开厚厚的黑土,便会露出一层黄土来,这个就可以用来脱坯。仅仅有黄土还不够,还需要有好草来做穰角(东北话,和泥用的碎草)。这样的土坯便有了筋骨,土坯便更加结实耐用。
在山东老家,他便干过这项活计,做穰角的草是用麦秸代替的。在这里,草甸一片碧绿,那里有一排排塔头墩子(塔头草的墩状根须),那上面生长着一丛丛细草。这种细草是有名头的,叫“乌拉草”,来这里的人们都用它来做活。用它来当穰角,用它来铺炕,用它来苫房顶,用途可真多。它可是有名的东北三宝之一,人参貂皮乌拉草,这乌拉草最贴近人心了,用它来垫鞋,脚生热。用它来铺炕,炕生暖。用它来苫房,房保温,把它当块宝,是没有错的。
取来土,割来草,搅拌均匀,浇上水再闷两天,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李海林可谓轻车熟路。深谙此道。大坯好不好,关键要搋咕(东北话,用手或脚反复地揉压或踩踏)好。他脱下鞋,光着脚在泥里踩,这样泥和草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也让泥土的粘性更发挥。
在一块空地里,用模具脱出来的土坯,一行行,整整齐齐地接受阳光与清风的安抚,待到半干的时候,要把一块块土坯立起来,让贴地的一面也快一些干透。干完这些还不够,还要一块块地把坯块码成垛,间距要找好,再苫上雨布,让风溜上一些时日,土坯方才干透。
盖房要有帮手,这个不用愁,他喊了一声,全村的男女老少便齐上阵。村北边的老于头,连闺女带老婆子,全家抬。村东的张小,把瘫在炕上的老娘都背来了。有人问,背来老娘能干啥?他却这么说,老娘不能干啥,我来了,看不见老娘,照顾不了她,咋能撒泼地干活呢?就这样,码坯运坯,挑水和泥,用不几天,一栋三间房便拔地而起。
门窗套子外加房架子,自有木匠来做,做这个活儿的是一对李氏父子,老木匠稳重老成,小木匠手法灵活。他们制作出来的门窗套子,板正规整。房架子结实牢固。活儿好,谁都愿意请,上梁那天,主持各项事务的换成了小木匠,他很是干练,健壮的身材,轻灵的脚步,坐到墙头上,清清嗓子,不慌不忙地唱起来。
三星落地七星高照,
家有金鸡抖落毛。
木是好木,
梁是好梁,
老东家扭到他的坐坛。
大师傅掌尺,
二师傅掌斧,
砍到九凤朝阳,
大梁好比一条龙。
居居连连朝上行,
行到云中它不走,
单等老东家来挂红。
呀!清朗的声音如一股清泉,流淌进人们的心头,啊!雏凤清于老凤声,不由地掌声响起。小木匠一首歌谣,唱得好,唱得李海林乐颠颠地往房梁上挂红布,同时也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塞进小木匠的兜里。男人们盖房,女人们下厨,没有什么大鱼大肉,都是些山林里的新鲜野菜,随便采来些,清炒凉拌,美味鲜嫩,赢得满堂赞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