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外面传来了磨刀的声音。开始,秀苗以为自己听邪了耳朵呢,可是这声音真真切切地传入到耳朵里,她的心里顿时暖乎乎的,悬着的心安然放下了。他竟然自己主动去磨刀,让秀苗想不到。她忙转身去院子里,便看见他那躬背的身体,一张一弛,好像一张蓄势待发的弓一样,充满了劲道。他一边磨刀,一边用手指试着刀锋。家里一共有三把镰刀,都搭在柴棚的立柱上,他拿出来了,磨完了这把,又去磨那把。

三把镰有两把是李海林和秀苗常用的,另一把却不常用,他在这把用的时间很长。看得出来,他是个经常摆弄刀的人,真正的庄稼人,在农具的使用上都是行家里手。伸伸手,就知道有没有,秀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张嘴喊他老汪大哥,也只能这么叫。他岁数够大的,比自己的爹娘小不几岁,应该是叔叔辈。只是,这个家不能有这个辈分,只能称呼他大哥了。

秀苗这么称呼,老汪也是认可的,他看看秀苗,没有说什么,又埋头地忙自己的。

秀苗回屋,去抖落他的行李卷,一股浓重的酸臭味释放了出来,都打鼻子。她立刻把它抱出去,搭到晾衣杆上,趁着这晴天大日头,好好晒一晒。这些天,要是不忙,她准备就给拆洗一下,再往里续点新棉花,要不然,这样单薄的被子是不好过冬的。

她正忙着,却听不见磨刀声。回头看看,整个人不知道去哪里了,两只脚够快的。秀苗并不理会,人家来到了新环境,咋也得熟悉熟悉,摸摸门道。她这么想着,去柴禾垛取来一块柴禾柈子,使劲敲打敲打这套行李,让它好好散散味。

老汪走进院子,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刀。看见秀苗在整理着自己的行李,心里不由地给暖了一下。他不好去提这行李的事情,觉得挺没面子。这行李有些年没被人动过,不是自己懒,而是自己的手太粗,实在是拿不起针线啊!这个大肚子女人真好,人长得好,心眼也好,他为遇到这样的好东家,感到高兴。

“东家嫂子,问一下,咱家的地在哪里?我去转一转。”

他怎么叫嫂子呢?海林没有他大啊!不过,这个也就是个称呼罢了,不必太在意。秀苗紧捯饬两步,出了门,指向北山坡上的一片大地。

“那里都是咱的地啊!”她说的这个咱,其中也包括了他,让他充满了亲切感,这样一片土地都是自己的,怎么就唤不醒一个人的主人翁的意识呢?

他向北山坡看去,一片黄艳艳的玉米,被阳光晃得泛着晕光,看一眼就让人迷醉啊!老汪好像一下子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脚步飞快地向那里奔去,把秀苗的一颗心也给带去了,直到他的身影渐渐模糊了,她方才醒过神来,不禁心有些慌乱。她觉得自己竟然动心了。

此时已经快晌午,该准备午饭了。因为庄稼地离家远,一般都是秀苗准备午饭送去的,只是今天特别,要去送饭吃的那个人,换了个新人,秀苗心里有说不出的新鲜感。

这是老汪进家门的第一顿饭,秀苗格外仔细地准备了一下。焖了大碴子饭,里面放了些大芸豆,是很生香的。她又进了后菜园,摘几个老茄子,外加两个红辣椒。这几天已经下霜,她很留心,晚上给茄子辣椒都蒙上了一个个大棉被,才有这样的新鲜呢。

去老坛子里挖一勺荤油,爆香葱花,炒茄子丝再配上些红辣椒丝,香辣可口,正是下饭的好菜。另外,再加上一小盘芥菜疙瘩丝,在上面还淋上些香油,美美的很。她把饭菜装进个小盆里,蒙上块白布,放在篮子里,就这么蒯着去了北山坡。

远远地就看见,他给那山坡地剃了个头。就这么一会儿,便倒下了一片玉米,让秀苗不禁赞叹,真的没选错人啊!你看他,一个人跨四条垄,一个玉米铺子都是有距离的,远近大小都十分相近。庄稼的割茬也不高,而且还都是少见的平茬,这样的茬不扎脚也不绊人。她不禁把李海林拉出来比一比,老汪有过之无不及。

饭送到了地头。老汪已经割了一个来回,速度可是够快的!他看见秀苗笑盈盈的样子,不禁多看两眼。这个大肚子女人有着不一般的成熟美,别有一番韵味啊!他来了干劲,到了地头,没有停歇,又转回头割了起来。

“吃完饭再干,别累着,抻着点儿。”秀苗有些担心,这么多的活儿,别把他给累垮了,时间长着呢,有他出力的时候。

“放心吧,累不着,我心里有数啊!”他说着,冲她嘿嘿一笑,又干了起来。他的笑很甜蜜,整个人都显得十分的活泼,不觉间,这个笑便笑到了秀苗的心里。

秋阳下的朝阳河波光粼粼,像一条飘柔的蓝色丝带,把另外两个方向流来的河流挽起,拧成一个结,一起向南流去。三条河虽然来自于不同的方向,却在三河湾汇聚在一起,找到了共同的出发点。

走南闯北的人们,走到这里,看见有如此丰美的自然条件,纷纷歇下脚。三条河流拥有着自己的流域,各自取势。来这里的人们也依照三条河流的划分,去河滩、山坡、林地间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人们随便在自己的土地边,压个炝子,搭个窝棚,倒是乐哉悠哉。只是这般散落着分布四处,优劣马上就能体验到了。

种上了庄稼,快成熟的时候,便招来了山上成群的野猪。野猪来了还不算,它们的身后总会尾随个狠角色,专捡吃落单儿的猪崽或者老弱的野猪。大多的时候,这个狠角色是土豹子。有两次竟然是老虎妈子!它们叼走了野猪,也把住在窝棚的人给吓掉了魂儿。此时,方才让这些散落的人们想到,还是扎堆的好,大家聚在一起是在积攒起人气,不管是什么,横竖都不怕。村落便在这种情况下,整齐规划起来,因为河流,便有了河东村与河西村,彼此见面都是用“俺们那儿,俺们那儿”来说话,不由自主地透出对自己所住方位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