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袁世凯传:真假袁世凯辨别>第一章(2) 不幸生在地主官僚军阀世家 (1)

第一章(2) 不幸生在地主官僚军阀世家 (1)

某种程度上讲,特别是面对传统的话语系统,袁世凯降生在“地主官僚军阀世家”,也是一种不幸。

中国人各有各的不幸!

1.1出生在富人家庭,就是一种原罪

在中国,富就是一种原罪。

按常识,穷人不代表道德,富人不代表缺德。问题是中国缺少常识。所以富人富得很惭愧,穷人穷得理直气壮。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几千年的均贫富的传统思维。虽然我家祖辈都是穷人,甚至我乡下的兄弟姐妹至如今还有人没有摆脱贫困,但是,均贫富这样的念头我是一刻也不敢有的。倒不是说我胆小,或者说保守。而是,均贫富的背后,有着诸多的意味,这些意味让我惭愧。因为我私下里一直认定,凡是倾向均贫富的,总免不了穷人、懒人以及缺德鬼的嫌疑。你要是富人,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倡议个均贫富,也许才能免于这种嫌疑。试想从古到今,哪有正经人净想着分别人家的产、睡别人家的床、拧别人家女人脸蛋的?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倒是不穷,更准确的说法是小时候穷,长大后混成了资本家工厂主,不穷了,所以搞起了社会主义新和谐,要把自己的富均出去。问题是均来均去,新和谐村里的人没有变富,倒是欧文自己先破了产。自己破产不说,还把新和谐的村民养得更懒了,大家懒洋洋地坐在墙根儿底下晒太阳,等着欧文同志给他们均食呢。而且我完全有理由推测,也许欧文富裕之后欲实现的是自己小时候、也就是做穷人时的梦想,你说呢?

如今的西方文明世界,或者说保守主义传统,首先坚持的是财产私有和私有财产神圣。按他们的常识,人权就是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的三合一,缺一不可。而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就建立在它对人权的保障及相关秩序的维护之上。中国民间百姓也云:这世上,除了割肉,就数拿钱疼了!问题是,自己拿钱才觉疼,别人疼他就不在乎了。有激进主义者会说,富人钱来得不地道。是吗?富人钱来得不地道,违法,拿法来制裁;无法,请争取一个法。也就是说,明确一个游戏规则,而且这个游戏规则是事前宣告,而不是事后清算。不由分说,用暴力抢人家的产,跟强盗有什么区别?天才的空想家想出了“剥夺剥夺者”这样的借口。问题是,你剥夺了别人,你自己不就成了剥夺者?而且你剥夺别人的时候,比别人剥夺的手法还要不地道。更关键的是,剥夺过来的产归谁呢?梁山好汉倒是智劫生辰纲了,但是劫富并不意味着济贫。即使济贫,也只能是拿自己的产,而不是夺别人的产。慷别人之慨,在民间都是讨人厌的,为什么一个以此为宗旨的主义和相关的组织反而吸引恁多信众呢?我们只能说,这种宗旨挑动了人性中最不美好的一面,表面上喊着正义的口号,实践上行着不义的手腕,让人的道德与智力直线下降。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民众所追求的只能是宪政法治框架下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人格平等而不是包括财富平等在内的结果平等。人的智愚不等、运气不等、能力不等,强制性的均贫富,追求结果上的绝对平等,对于智者、运气者、有能力者,岂不是另一种不平等?另一种不平等也就罢了,怕的是,制造出的是程度更深的不平等。看过奥威尔动物农庄的人都知道,在那个革命后的农庄,“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11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并不是对于苏联那种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寓言,而是社会写实。我甚至认为,奥威尔这句经典名言是受了英国保守主义首席代表柏克的影响,柏克在其经典代表作《法国革命论》中下过如此断语:“凡是企图使人平均的人,绝不会使人平等。在各色公民所组成的一切社会里,某类公民必定是在最上层。因此,平均派只不过是改变和颠倒了事物的自然秩序而已。”12

西方人致富,认为那是上帝的眷顾,更是自己的积德之故。只有中国恰恰相反,富人是老天爷不长眼导致的,更是他们自己缺德才搞成的。所以仇富也能顺理成章地变为一种道德及心理上的畸形的优越。这情结,远承陈胜吴广,近接红色革命,既有传统的历史渊源,更有法俄革命的背景,天地就这样一片混沌,符合人道的游戏规则永远建立不起来!

没有人先天是富人。阿Q说他家祖上也曾阔过,可是袁世凯家呢,祖上也曾穷过。先简单列一下他家的主干家谱:13

1)袁志恭-袁九芝-袁耀东-树三、甲三、凤三、重三

2)袁树三-保中、保庆

袁甲三-保恒、保龄

袁凤三-保颐

袁重三-保晋、保纯、保愉、保经、保永

3)袁保中-世昌、世敦、世廉、世凯、世辅、世彤

袁保庆-世凯(嗣子)

袁保恒-世勋

袁保龄-世呈、世显、世扬、世荣、世同、世传、世威

袁保颐-世恪、世斌

袁保晋-世猷、世籁、世亨、世仁

袁保纯-世诺

袁保愉-不详

袁保经-不详

袁保永-世襄、世贞、世琦、世铭、世伟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袁世凯乃是袁保中的第四子,因袁保中的弟弟袁保庆无子,遂把世凯过继给了他作嗣子。

有人说,袁世凯的曾祖——袁耀东时期,袁家开始发迹。也可以这么说吧。袁世凯的天祖袁志恭,当时在袁阁(今项城市高寺镇袁阁村,袁氏旧居、祖茔及家祠所在地)拥有土地三十余亩。14三十亩地是个什么概念呢?应该算是贫农与中农的过渡地带吧,能吃饱肚子,间或可以买几本书读读,买几张纸写写。因为中国那时的农业科技不发达,全是靠天吃饭,甚至化肥都没有,所以收成很低,远不像现在每亩能打七八百斤小麦。娘给我算过这笔帐,国共两党拉大锯扯大锯时,我姥姥家是铁杆贫农,娘唯一的记忆就是吃不饱,还有就是生病不给瞧,任人自生自灭。当时姥姥家七亩地(七口人),我听着不少了。可是娘说,水地种小麦,旱地种棉花。水地每亩收六七斗麦子。一斗麦子二十三斤。也就是说,平常的年成,每亩地也就二百来斤的样子。所以我们不能高估袁家这个时候的富裕程度。事实上,有西方传教士给算过,晚清山东的五口之家需有十五亩地才能维持起码的生存;15有社会学家调查过,民国山西太原警卫旅中从农村来的士兵,如果有自耕地,平均所耕的地在27.74亩之下,其中71.1%不能单靠种田维持生活。16所以,拥有三十亩地,精打细算、勤于耕耘的话,日子可能一天天地好起来,也可能一天天的败下去,就看天灾人祸了。

老天有眼,到了袁世凯的高祖袁九芝这一代,他和哥哥九能联手发展,又各生两个儿子,在六个男人的努力下,土地扩展到三百余亩。日子算是小康了,富农。袁九芝与哥哥袁九能死掉后,四个儿辈们分了家,袁世凯的曾祖袁耀东分得田地八十余亩。17但是按其老家的资料,袁耀东并不是小康,而是仅分得土地三十余亩,房屋不足十间。18也就是说,还是贫农的上沿,中农的下缘。

不管贫农中农吧,反正袁耀东自幼读书。所幸其父袁九芝是个私塾先生。按中国那时候的游戏规则,混饱肚子就能读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理想。而且在这种理想的照耀下,连家族的名声都自然而然的增值许多,个人的道德与价值就跟绩优股似的见涨。直到今天,河沟里如果淹死了一个民工,大家眼都不带眨的。如果说淹死了一个大学生,大家眼皮就会猛跳几下并且说声可惜。一个生而不平等的社会,死亡的价格也不平等。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不如一根毛。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说袁家从袁耀东时开始发迹也未尝不可。因为袁耀东最后的文凭是庠生。中国古代称学校为庠,故学生称庠生,明清时候庠生又成为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用普通话来讲,庠生就是秀才。一提秀才,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穷酸二字。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就是小知识分子吧,科举的第二阶梯,前面还有个童生。当然也不能小看秀才。因为好多人八十还老童生呢。革命领袖洪秀全同志,四次去广州考秀才,四次失败,第三次失败就得了失心疯,搞起了革命。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洪秀全若像袁世凯的曾祖这样,好歹考个秀才,那他可能就不会造反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9岁倒是以三场第一考上了秀才,可是之后就再也没进步。72岁考上一个贡生,还是秀才,只不过是优秀秀才,选送到国子监深造。可惜生命历程也宣告即将结束,于76岁仙逝。著名学者唐德纲拿他老家、与项城相隔半日车程的合肥唐家做了比较,说他们可怜的唐氏老农,历大清二百六十八年之中,只考中了一个秀才。所以“屡试不第,才是士子之常情;榜上有名,那才是意外”。总之,科举就跟抓彩似的。好多百姓干脆不掺合这事,想都不想,除非吃饱了,或者,虽然吃不饱,但是有那么点野心与抱负!

袁耀东与父亲,一个读书郎,一个私塾先生,并且拥有一定的土地,声望与口碑又都不错,所以引来一房很好的媳妇儿,淮宁望族(一说穷儒)郭氏!不管是望族还是穷儒,但是这媳妇儿出嫁之前在家读过《论语》、《孟子》等儒家著作。在那个年代,这就算很丰厚的嫁妆了。众所周知,推动世界进步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袁家最后的发迹,全是这女人推出来的。

当然那时候的袁耀东可能还预料不到这一点。袁耀东18岁结的婚,22岁考取的秀才。小两口郎才女慧,一个专心读书,一个操持家务,小日子过得也算不错。但是天不假年,袁耀东还没来得及再上一个台阶就因病而亡。笼统的说法是“勤学赍志以殁”。19有说得了霍乱,有说得了痨病的。不管什么病,都是致命的。其中王忠和先生的评议最好玩儿:“只可惜他不懂得身体是本钱的道理,一味地以勤补拙,大概营养跟不上,平时又不锻炼身体。”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