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曹家有女初长成:青红

曹诚英五岁自奶妈家回来后,开始在村里的私塾上学。

曹诚英有一篇《安徽绩溪汪川农村概况》,说民国之前,她们村里没有公立学校,只有她们家高祖曹衍乐在种义堂设立的义学,和个别人家开的私塾。义学是免费的学校,师资不咋地,所以曹诚英读的是私塾。曹诚英说私塾的课本有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所以很有一些写者,列出曹诚英读的有《弟子规》《孝经》《幼学琼林》等,但按曹诚英的说法,“我幼时曾入私塾数年,只读了一部《论语》。”

对曹诚英来讲,主要问题并不是读书,而是,如何融入亲生家庭。

曹诚英的母亲自然也知道这个不好办。经与施敦厚商量,采取了过渡方略,就是曹诚英回旺川读书,读书之余,可随时去养母家留宿。这个过渡延续了一年之久,直到1908年,曹诚英6岁为止。按曹诚英自己的说法:“1902-1908,在奶妈家,是他们全家的宝贝,那是本人一生中仅有的短促黄金时代。”

回家读学的日子,曹诚英结识了自己未来的男闺蜜、一生的暧昧对象,汪静之(1902-1996)。

汪静之,曹诚英侄女曹秋艳(初菊)的娃娃亲,绩溪上庄镇余川村人,茶商世家之子,作家、诗人。作为家中七个子女中唯一的男生,汪静之备受宠爱,全家小心冀冀给养大的,上学时还专门雇个大几岁的男童保护他,后来又去他娘的结拜姐妹——大土豪胡开文家读私塾,里面八个学生有五个女娃,也都护着他——用他自己的说法,在家里,姐姐宝贝他;上学时,女同学宝贝他;去岳家,未婚妻曹秋艳和未婚妻的小姑妈曹诚英宝贝她。这一切可能影响了他的性格,及与女人相处的方式,比如宝玉那种文艺娘炮——当然,不仅文艺娘炮,这人十六岁之前在家没有单独睡过,不是跟娘睡,就是跟姐睡。17岁去屯溪茶务学校读书,出屋门一丈路就是厕所,但半夜不敢出门小便,有个名叫胡浩川的同学看在他像小孩子又会写诗,且家人在胡适家的上庄开杂货铺,就宠上他了,陪他夜厕。

看看杭州一师的好基友冯雪峰对汪静之的当面评价:

[潘]漠华和我谈过你这个人,讨论过你的事,决定不介绍你参加革命。你很不适宜:你是独子,是家中的小菩萨,是十分宠爱,娇生惯养的宝贝。后来又住在地主资本家亲戚的家里读书,和少爷小姐一起长大,把你养成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由散漫的名士派书生。进了中学,仍旧像个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受不了一点委屈,动不动就像小孩子一样哭。

你从小没有上过规矩,要你遵守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你就哭不完了。你天性纯洁善良,但胆小怕事,只能做一个闭户读书的书生。你敬仰兼善天下的革命家,但自己不敢做兼善天下的事。你仍旧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你是心地善良,积习难改。借几本[革命理论]书给你看看。虽不能实干,革命理论应该懂得一点。

不愧是好基友,连革命都不发展他。

汪静之是一个天真无邪的贾宝玉,只能女人堆里混,所以混着混着,跟自己未婚妻的姑姑曹诚英都不尴不尬了。曹诚英的嗣嫂、曹继发的妻子胡惠娇与汪静之的母亲胡月桂是结拜姐妹——胡惠娇是全村第一美女,胡月桂是全村第一口才,胡惠娇的女儿曹秋艳,比胡月桂的儿子汪静之小一岁,双方遂指腹为婚。汪静之说自己家是富农,按经济条件是攀不上绩溪第二富的,但两家的娘是结拜姐妹,且都是女人当家作主,这亲事就成了。后来曹秋艳死了,汪静之依然是女婿待遇,曹诚英的哥嫂甚至想把他培养为自己家的分店经理。

汪静之作为闺蜜家的儿子和未来的女婿,时常与曹家走动,与曹诚英也算发小了。三个娃年岁相当,从小就经常一起玩——曹诚英的大哥曹继发每年冬天回家一个月,这一个月,汪静之就在曹家过了。期间还同到尼姑庵里住两个礼拜。再,春节拜年住几天,六月村里演戏住几天……青梅竹马,三小无猜。

1912年,曹诚英10岁,曹诚英的母亲,给自己的女儿挑中了门当户对的当地望族、大土豪独子、与曹诚英同岁的胡冠英(字昭万)。

另有一种说法,说曹胡乃是指腹婚。《绩溪文史资料》中载有胡适远房表弟石原皋(胡适的族叔胡近仁是石原皋的姑丈)之侄石秉根的《曹诚英传略》,说曹诚英的母亲素来相信观音菩萨,于1901年七月七日的前晚到寺后古塘庵争烧头香拜求观音赐“玉女”,恰遇宅坦胡冠英的娘在求观音赐“金童”。两个孕妇就在庵堂指腹为婚了。

存疑,以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及曹娘本人的重男轻女和寄养闺女的行为,她跟菩萨求什么女呀,求子还差不多。

这一点还是查辅成老先生走访的资料更靠谱,他说:“曹诚英由母亲潭氏做主草草和胡冠英订婚,曹诚英的奶娘汪氏和她的丈夫胡杏奎当年都是知情者。”胡杏奎长孙女胡宝艳告诉他:“据长辈言:1912年前后,家中来了几位不速之客,是胡昭万父母派来的人,说是谭氏已经同意胡曹两家结亲,前来想要曹诚英的照片,同时因为抱养关系希望提供曹诚英准确的生辰八字……”总之,求女不可能,指腹也不可能,10岁由母亲订婚,应该是确切的了。

按汪静之的说法,曹秋艳大约是12岁时早亡的。她比汪静之小一岁,当是1903年出生。汪静之文章中一般是按现代周岁制,那么应该是在曹诚英订婚之后的第三年,即1915年。

啥叫阴差阳错?

汪静之没出生,订的曹秋艳;曹秋艳死了,曹诚英却订婚三年了。但是,这对发小的友情依然继续着,汪静之依然是女婿待遇,依然前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