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吕碧城:悔向人间色相开>第四章 吕家悲剧拉序幕 (1)

第四章 吕家悲剧拉序幕 (1)

退休前一年,光绪十一年(1885),他请了三个月假“回籍修墓”。回家路上,过六安,正好赶上过年,就在六安借了房子过年。过完年,在六安东南乡买了个小庄子,决计退休,请安徽巡抚吴子健代奏告病,然后回旌德老家,发现“里中彫攰之余,风俗益敝,踌躇一月,久住终难”。给伯叔两房及六弟凤台各五百两银子,其他亲房至戚也都分别给了点,就回六安了。

退休的第二年,光绪十三年(1887),他在六安州城买了一宅子,把家从六安东南乡下的小庄子搬到州城。一个月之后,二儿子贤钊上吊自杀,大儿子贤铭媳妇死到娘家!他的行年录里记曰:

五月,贤钊以逃学受薄责,自经而亡,年已十九,痛悔之至。七月,冢妇黄氏又卒于母家。家门不幸,至于此极,忧郁抱病者数月。

贤钊是个苦命的儿。同治八年(1869)出生,同治十一年(1872)亲娘就死了,与年长两岁的哥哥贤铭寄养外家。同治十三年(1874),爹续娶严士瑜,确实是有后娘就有后爹,娶了新妇的第五年,光绪四年(1878),这个当爹的见到两个儿子,父子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吕凤岐说:

两儿成童,各不相识,欢见之下,悲从中来矣。

这是两个既缺父爱又缺母爱的娃。现在,二娃先走一步。吕凤岐说:“以逃学受薄责”。很有疑问:

第一,这孩子虚岁十九周岁十八,在那个时代也该结婚了,什么样的“薄责”会让他上吊自杀?

第二,吕凤岐小时候跟老师学论语,答错了,塾师用戒尺敲一下而已。19岁的贤钊会是什么责罚?

第三,吕凤岐虽是科举小桥上的胜出者。但他七岁就知道科名烦人,出仕后更知道当官不易,又怎么会逼孩子为科举而丧命?

总之,这个后娘可以合理怀疑一下。

吕美荪有一篇《蒋夫人示夥继室》。说,1879年,吕凤岐携二子入京的头天晚上——应该是1879年的阴历十月十二夜,因为据他爹的行年录,到京是十月十三日——她娘做了一个梦:

余母梦一妇人,长身玉立,面含凄色,谓余母曰:“汝怜吾儿,则吾亦必爱汝女。”即抱余姊于怀,旋转如风。时余姊甫周龄,余母急夺之,惊而醒。姊体即大热,竟夕啼不止。次日父携两兄至,语以所梦妇人形貌,果蒋夫人也。吾母性本慈厚,自是益恩抚前室子若己出。吾父视学山右时,延师教读,师督之过严,每夜半揭其衾扑责之,两兄必号哭奔逃于内室。吾母闻声,虽雪夜不及披衣,立开门纳之。吾父任满乞休,侨寓六安乡间,两兄怜母终岁蔬食,伺父入城,放巨盆于方塘,乘而渔焉。盆忽翻,俱落于水,援之起,吾母婉求诸佃户,乞秘之,至于声泪俱下。由是两兄感激,益孝事继母,节庆日叩首必至地。悲夫,蒋夫人为母之心,虽死而犹勉托后人,世之为人子者,顾可不孝也?而为继室者,又乌可不善视前出之子女也?

这文章有诸多不可解。

第一,哪里是“薄责”?雪天太半夜,这个后娘都进入温暖梦乡了,那边厢,却是恶毒的家庭教师揭开两个孩子的被子拚命殴打,以致于两个娃号哭奔逃于内室。这是谁的意思?

第二,两个兄长为孝顺后娘,坐盆里给她钓鱼。钓鱼也罢,掉到塘里后,这个后娘求佃户保密,以至于求到声泪俱下?

第三,亲娘居然在梦里唬这个后娘。这个后娘平时是啥心思呢?

不管如何,贤钊自杀,痛的不过是亲爹。更痛的是,祸不单行,两个月之后,“冢妇”也死了。冢妇乃嫡长子正妻,也就是贤铭原配黄氏——黄楚芗之次女,小两口结婚才五个月。吕家倒不会缺媳妇,第二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吕凤岐给贤铭续娶汪氏——同邑汪萼楼(期棣)之女。光绪十六年(1890),汪氏给吕家生长孙女翠霞。

又是危险信号,要是个长孙就好了。

光绪十七年(1891),吕凤岐55岁,这年正月,他最后的儿子长子贤铭病死。吕美荪有一篇《强盗误杀》,认定贤铭之死是有因果的。说这个兄长不喜读书,却富陶朱之才,十五岁就开始经商,十年之后成土豪,天性喜欢奢侈,老爹训也训不过来。某年岁末,他由六安前往旌德扫墓,“狐裘金表赫然贵公子”,夜宿旅店遇上五个贼,把他的衣物都盗走了,于是亲往县衙报案,县令三日内擒盗五人,申文于省,斩后始知,盗实为盗,但却不是抢劫吕大公子的盗。大公子很后悔。卧病在床看见五个盗人跟他怒目相向。美荪感叹曰:无心误杀,且实为盗,人家还来找咱瞪眼,那要是有心杀人,岂能无报乎?

按吕凤岐的《石柱山农行年录》,贤铭这次扫墓当在1890年。记曰:“二月,遣铭儿回旌扫墓,月余始返。”按美荪的说法,贤铭“病笃卧床,见床之里面有五人怒目相向,至为狞恶,母入则去,母去则入。兄牵母衣不放至一昼夜,终泣涕相守,终无所覩矣,而竟逝夫”。

两儿俱失,简直是要老头的命!民间俗称断后!剩下的家庭成员是:吕凤岐和严氏、四个女儿、一个寡媳、一个才几个月大但虚岁却已算是2岁的孙女儿。

吕凤岐连行年录都没心思写了。光绪十七年(1891)起,一字没记,仅有贤鈖事后补注的“谨按”。

十七年辛卯 五十五岁:

女鈖谨按:是年春正月,伯兄贤铭以疾殁,先君恸甚,因得眩疾,体气日以亏虚,惟仍黎明即起,读书至夜分始辍,一灯青荧,不为倦也。

十八年壬辰 五十六岁:

女鈖谨按:先君自伯兄夭折,无以遣怀,日亲督诸女读,并教伯姊贤钟作墨兰。姊字惠如,年十二,已有清映轩诗数十首,至是课益勤。是年,为延徐司马(忘其名)教画百种蝴蝶及花卉,艺颇能进,先君略解忧焉。

十九年癸巳 五十七岁:

女鈖谨按:先君动触悲感,不欲城居,多住乡间田庄上。友劝筑新宅以易境,因以金四百,购六安城南地起屋,而藏书之长恩精舍建于宅之东偏,乃三载中工屡兴屡辍,终不为乐也。

二十年甲午 五十八岁:

女鈖谨按:先君秉性澹泊,故五十而致仕,惟以书画游览自娱,洎两兄继亡,颇郁郁。是年中日衅起,益居恒忧叹也。

二十一年乙未五十九岁:

女鈖谨按:中年秋,新宅成,庭园花木也遍植。先迎诰轴及祖先像,主于东厅,然后入居。九月十二日,为先君五十晋九诞辰,州官及绅学就新宅为寿,辞不获,因是劳顿惫甚。旬余,独登小园假山,眺望郭外长河风帆,乃雨后山滑,偶踬。扶归疾作,十月初三日竟见背。呜呼痛哉!吾母严夫人以二子之亡,复失所天,庭帏未能宁居,茹痛弃产,挈三孤女永离六安,就食来安外家。蓋伯姊于遭大故之次年,遣嫁外家为妇,来依之也。不数年,鈖等稍长,各出任女学事,得资奉母。岁癸丑,母又弃养,爰卜葬于沪之第六泉旁。哀此终天,鈖等永为无父无母之人矣。

第一年,长子死亡。老头伤心之下得了眩疾。但还能读书,从早读到晚。

第二年,不高兴,亲督诸女读书,大闺女能诗能绘,于是请专门的绘画老师,大丫也争气,老头略解忧愁。

第三年,不高兴,在朋友的劝说下筑新宅——这是他在六安的第三处房产——希望换个环境,改善心情。

第四年,不高兴,中日战起,家事国事皆不堪!第五年,中日战争以大清完败而告终,吕凤岐新宅盖好。适逢59岁生日,州官及绅学到他的新宅为他贺寿,老先生可能有些小兴奋。之后独登小园假山,天雨路滑,绊了一跤,扶回去生病不起,撒手西去。吕碧城的娘在吕家呆不下,带着女儿回娘家。大闺女嫁给了娘家兄弟的儿子,她自己死后,没有归葬祖坟丈夫身旁,而是孤零零地葬到了异乡上海。等于自己把自己休了,与吕家彻底绝交!

生命中的最后五年,吕凤岐光剩下伤心了,没做任何安排与补救。也就是从近亲族支中过继一个儿子。

中国传统的继承制度,叫宗祧制度,而立嗣乃宗祧制度中重要一环。宗祧与立嗣,在周礼中有详尽的描述。如果说周时还是局限于大宗,也就是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大夫、士等贵族阶层,那么封建结束,秦汉之后就渗透到了民间,家国同构,上至统治者,下至庶民百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么家之大事,就在一个祀: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上以事宗庙,就是男性继承人的祭祀义务;下以继后世,就是男性继承人的生子义务,生不出来,或者中途夭折,都要补救,在同宗同族中,选择一个嗣子,民间俗称过继。是为立嗣。

立嗣,如果说在西周是宗法制度,秦汉是社会习俗,唐朝就诉诸法律条文了,到了清朝已形成完备的法律条款,地方官手里更是诸多判例。至于吕家,过继立嗣也是常态。吕凤岐的父亲吕伟桂这一辈弟兄四个(伟槐、伟桂、伟权、伟楷),吕伟桂自己行二。老四伟楷未婚而卒,家里就把老三伟权的儿子烈护过继给了老四。吕凤岐祖父去世,弟兄分家也是按四股均分的。

晚年断嗣,吕凤岐知道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不按法统与习俗给自己过继个侄儿当嗣子?

吕凤岐同父同母的兄弟是五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是两个。

五个亲的,兄弟情深。同治五年(1866),“三兄无病殁于六安,恸甚”;光绪八年(1882)他接到山西学政之任命,听说二兄死了妻,且有病,就写信让他住到五弟处,一切开资由他供。准备出京赴任时,写信让二哥由安徽赴山西由他照顾,准备出发的当口,接到二哥死讯,他“为位而哭,数日不能理事”;光绪九年(1883)他在山西学政任上,得了哮喘的五弟挈眷到山西投奔,没有治好,又回了安徽,一年之后,光绪十年(1884),他听到了五弟的噩耗,“痛何如之!”

两个异母兄弟,老七风阳出痘夭折,老六凤台咸丰十年(1860)被捻军赖文光的贼兵掳走,15年之后,光绪元年(1875)这孩子又跑回来了,一家子“喜出望外”。发现他不识一字后,老五“辍业教之”,吕凤岐还感叹:“惟性颇鲁钝,读书终不能成,为可憾耳。”虽然读书不成,但对七弟的爱护是显而易见的,退休前回老家那趟,给族里亲人赠送的三份500两银子就有老七一份。

总之,他要过继个侄子,一句话的事。

为什么不呢?

吕美荪的《记先大夫葬亲事》,透出一个惊人的信息,吕凤岐兄弟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保住儿子:“先大夫昆季六人,子嗣尽绝,仅留七女,虽薄有遗产俱不得承受锱铢。余女兄弟四人既长,各糊口于四方,自食其力,同堂妹三人或早死,而不死者所嫁亦皆贫困”——老七因痘夭折,美荪没有排他。看吕凤岐的《石柱山农行年录》,可以发现,至少在1857年,吕凤岐所报的男丁,他父亲这一支是子七孙四——所谓的子七,是老七凤台在次年才去世,所谓的孙四,乃是吕凤岐的长兄有两个儿子、二兄和三兄各有一个儿子。难道这些男丁,也都统统死了?

六门七个闺女,吕凤岐家四个,其它家共三个,这三个还有早死的。不过吕凤岐家贤满也是27岁早死。

美荪的信息中,我们首先能判断的是,六门虽然都绝了户,但七个闺女,没有一个能继承遗产的;至于吕凤岐,按理应该过继其余五门兄弟的后代,但兄弟们也都绝了后,除非他们每家也过继了嗣子,并且这些嗣子又都生了孙子,否则,就只能过继吕凤岐他爹的兄弟们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