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有味的传统文化课(二)>第一章 中国传统内政 1.1先秦政要 (2)

第一章 中国传统内政 1.1先秦政要 (2)

1.1.4春秋风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作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我们先说春秋(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色是:第一,王纲解纽,周天子降同诸侯;第二,大国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第三,诸侯们也是在春秋初期比较拽,到了中期,出现卿大夫专权的局面。第四,春秋晚期,卿大夫势衰,卿大夫的家臣们占了上风,历史进入陪臣执国命的时代。春秋还出现了诸多新生事物:第一,郡县制出现;第二,成文法出现;第三,世卿世禄制之余,出现了所谓的官僚制。

由于王纲解纽,周天子丧失了对诸侯的约束能力,所以诸侯之间谁也不挺谁。春秋初年,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大约有140多个,不管是诸侯国内部,还是诸侯国之间,都展开了争权夺利与攻伐掠夺。少数民族,也就是所谓的夷狄纷纷觊觎中原,连楚武王都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所以春秋的政治舞台上霸主迭兴,先后称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首霸,除了他个人的原因,还在于他任用管仲为相,搞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定程度上选贤任能,连公务员面试都有了。在人治的社会,会选人,会用人,就ok了。内政强大后,齐桓公对外也很有范儿。鉴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形势,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做出了近乎完美的仁义表演,帮助弱国打击来犯之夷狄,保护周室让大家承认其共主地位,一匡天下九合诸侯。

这么牛逼的霸主,却挡不住晚景的凄凉。虽有管仲的病榻论相,但囿于人性的弱点,齐桓公还是离不开易牙、竖刁(亦称竖貂)、开方等小人。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争位。桓公被小人们圈到了寝宫内,家属、群臣、侍卫统统不得探望,活活饿死,导致“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中国历史上,这种晚景凄凉的最高领导不少吧,都是不搞制度建设导致的。

春秋第二霸乃宋襄公。一提宋襄公,好多人会发出不屑的笑声。原因却是因了他的“仁”和“义”,毛泽东骂其为“蠢猪似的仁义道德”。

襄公做了很多中国人眼里的蠢事。最蠢的一件是,想凭借仁义做霸主。他学齐桓公的样子会盟诸侯,待通知下到楚国那里,楚王不愧是南蛮子,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结果大家都知道,楚王以兵车之会赴约,宋襄公按乘车之会前往,被人家给逮了。

楚国最后把襄公给放了,可襄公并没有吃堑长智,他依旧要仁义。宋楚两国的军队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决战:宋襄公的军队在岸边列好了阵势,楚军正在渡河。当楚军半渡之时,大司马公孙固说:“楚军兵力强,而我军人数少,因此我军应乘楚军还没渡过泓水时,就下总攻击令向楚军进行袭击”。襄公回说:“不,不能乘人之危”!当楚军渡河完毕,尚在列阵之时,公孙固又请求发令进击楚军,宋襄公还是说:“不,我不能乘人之危”。等到楚军列阵已毕,宋襄公方下令向楚军发起攻击,结果,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大败而归。国人皆埋怨襄公的仁义,襄公分辨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话翻译过来大致如下: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襄公死了,嘲笑声最大的是韩非子:“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庄子曰:“仁义者,先王之蘧庐,可以一宿,不可久住!”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淮南子》曰:“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看来,大家都知道仁义是什么东西,可惜就襄公不知道。

襄公所谓的仁义,是一种真正的贵族风度,这种风度与西方的骑士精神相类似。中世纪西方骑士们的游戏规则是:视荣誉胜过生命;不杀俘虏;不攻击妇女、儿童、老人、农民和教士等非战斗人员;不对毫无防备的骑士发动攻击,对方没有披挂整齐,也不能攻击;俘虏了骑士,要待如上宾,陪俘虏吃饭喝酒沐浴,等他的领主拿钱来赎……阎照祥先生在他的《英国贵族史》里谈到,西欧封建社会里,作战的主力是骑士,但由于这种骑士精神的存在,导致对手之间甚至有英雄惜英雄的情结,比如十二、十三世纪的战争中,骑士的死亡率总是不高。到了近代,1644年英国议会军首领克伦威尔领导了马斯顿荒原战役,双方共死亡4000人,竟被评为英国内战中最残酷的一次战争。襄公所追求的,就是这么一种境界。奈何,一切都随着国人的讥笑声宣布结束,像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满人为个发型在扬州宣布十日不封刀导致百万生灵一朝横死之类的屠杀则成为中国历史的常态。一句话,襄公之死,意味着仁义之死,意味着中国从此走向彻底假仁假义的时代。

春秋第三霸乃晋文公。晋文公就是那个带了以赵衰、狐偃等为首的智囊团在外流亡19年并终于打回去夺了王位的晋国公子重耳。重耳的那个时代,还是一个纷纷以干涉别国内政为荣的时代,所以重耳的流亡史,就是一部向境外“反华势力”寻求赞助的创业史。

重耳第一站是他姥姥家狄国。姥姥家对这个外孙还不错,给他一对少数民族(赤狄部族)少女。重耳自己要了一个(季隗),把另一个(叔隗)让给了智囊团重要成员之一赵衰。12年之后,重耳再次踏上流亡之路,临行前跟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之后见不到我,你就可以改嫁他人了。重耳够大方了,可是季隗说:说的那啥,二十五后我坟上的柏树都长多高了呢。算了吧,我等你。

重耳流亡的第二站是卫国。可惜卫文公无礼,不让他们进城,更无礼的是卫国五鹿的乡村野人(记住这地方在我们河南清丰县西北,要饭路过时注意点儿)。一行人饿得受不了了,就想给树下吃饭的野人讨些,野人却把一块土放到了他们碗里。重耳急了,拿开马鞭要抽人。赵衰说:这是黄土啊,我们应当拜受呢。看看,物质不够的情况下,人的精神就能发扬广大!

终于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以宗族之女齐姜妻之,别给宝马二十乘。重耳感觉这小日子不错。齐桓公死,齐国内忧外患皆来。重耳却没有去意,智囊团受不了了:光你一个人爽了,我们呢?于是齐集桑树底下共谋回国大计,没成想被树上采桑的齐姜侍女听见(说来也怪,树上有人干活,一帮傻男人居然发现不了),回去密告齐姜。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五毛报密者了,当代同好可得引以为戒——齐姜立马把侍女杀掉,劝老公回晋。重耳说:日子过得多好,为什么要回呢?齐女说:你是公子,亲友团都把理想寄托到你身上了。你现在不思进取,贪恋女色,我都为你害羞。于是和赵衰合谋把重耳灌醉放到车上拉了出去,重耳醉醒后急得要杀人,他舅狐偃说:杀了我,能成全你,也是我的心愿。可怜天下舅父心,重耳只得从了。

一路又经过诸多国家。值得一提的是秦国。秦穆公派人把重耳一行招了来,一下子给了重耳五位老婆,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女儿怀嬴。怀嬴已经嫁过人了——在秦国做人质的晋国公子圉。公子圉乃重耳兄弟夷吾、现任晋国国王晋惠公的儿子,听说老爸有病,跑回家接班去了。夷吾的王位都是秦穆公扶植的,因为穆公是夷吾的亲姐夫。可是这父子两个都不够仁义,于是秦穆公准备赞助重耳。重耳不想接受,从父系来讲,他是公子圉的亲大爷,圉的爹是自己的弟,两人伙着一个亲爹晋献公;从母系来讲,他的母亲大狐姬与夷吾的母亲小狐姬是亲姐妹,都是晋献公老婆。但是智囊团告诉他:成大事不拘小节,只要秦国能把咱送回去当国君……。据说怀嬴长得很不咋地,倒是那四个陪嫁女一个比一个漂亮。重耳可能是想买椟还珠吧。还不成,就接受了怀嬴。也不知秦穆公投的这算干股还是湿股,反正做稳了老丈人,就有动力了。晋惠公死,公子圉即位,为晋怀公。秦穆公瞅瞅时机差不多了,就派兵护送新女婿回国。怀公跑了,被逮住杀掉。重耳即位为文公,把各处的老婆都接了回来,灰驴王子和他的公主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也许是十九年的“北漂”,造就了晋文公的霸业。众所周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北漂”。登上王位的晋文公任贤能,举新政,抑强楚,会诸侯。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八年,但是却给晋国打下了百年霸业的基础!

春秋第四霸乃秦穆公。秦穆公最大的优点就是,深刻明白21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他创下了有关人才的优美传说之一:五张羊皮换百里奚。更拽的是,百里奚又给他推荐蹇叔。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和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都前来投奔秦国,五张羊皮最终换来五位贤人勇士,发大了。秦穆公除了重用人才,还特有人味儿。他的一匹好马丢了,出去找,却看见马已被杀,一群乡下野人正聚在一起吃烧烤呢。大家害怕间,穆公说:“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会死人的,给你们喝些酒吧。”这让野人们很惭愧!后来秦晋交战,穆公被围,就是这些野人奋勇冲杀,秦国才转败为胜的。同志们,这就是人情投资啊。后来秦穆公就霸了。

春秋第五霸乃楚庄王。这家伙比较酷,刚即位时,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就故意装傻,三年不问政,还规定敢谏者杀。然后自己吃喝玩乐兼考察众臣。三年之后,终于来个叫伍举的大夫(伍子胥他爷),给庄王打哑谜:山上有只鸟,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你说它是啥鸟?庄王回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它可不是一般的鸟!摸清底之后,伍举的好朋友苏从前来谏了。于是庄王重用伍举、苏从,政治马上有了起色。庄王后来最喜欢的是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俺们河南固始老乡,这老乡可是个响当当的清官循吏,还是古代水利工程的鼻祖,又是能言善辩的哲学家,据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就是他发明的。可惜好人不长命,累死了。庄王很不快。更不快的是庄王手下的一个宫廷小丑,名叫优孟。他发现孙叔敖的儿子孙安穷得快要饭了,于是就上演了历史上第一场成功的模仿秀:他让伙计扮演庄王,坐在台子上想孙叔敖,然后他扮演孙叔敖上台……激动得真庄王都冲上了戏台,以为孙叔敖没死呢……最后在优孟的启发下,庄王这才给孙安作了安排。庄王还有一个故事,请大臣饮酒时,风吹烛灭。他的宠妃报告说,有人乘机拉她袖子,她挣脱了,但是却摘下了那人的帽缨,请点烛查流氓。庄王拒绝了,说酒后失态人之常情,何必呢?不但不点烛,反而要求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摘下来一醉方休。后来楚郑交战时,庄王听说有个名叫唐狡的部将立了大攻,统领百人敢死队打先锋,一直打到郑国都城附近。庄王马上叫过来准备封赏。唐狡说:惭愧啊,大王您已奖励我一条命了,上回喝酒失礼那个,我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您啊。庄王说:原来是你小子啊。没事,咱们兄弟谁跟谁。那个,战功还得奖,记首功的干活。当然后半截才是庄王说的,前半截是我编的。

这样的国王,霸业能不成吗?只不过,晚年的时候,庄王也犯糊涂了——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死结,再英明的领导,老年都犯错误,而且有些犯得还很严重,问题是我们的制度建设,从不考虑这一层。却说庄王晚年时喜欢一匹马。马死了,他准备以大夫之礼葬之。高级干部们一听,不乐意了,敢情我们连个马都不如啊,而且传出去也影响领袖的口碑啊。但庄王就是不听,这时候优孟大哭而来。说:以大夫之礼葬咱的好马,规格太低。咱们得以国君之礼葬之,那个,通知全国百姓不管男女老幼皆来负土,通知邻国前来吊唁。……庄王不傻,一下听出味道来了,在优孟的劝说下把马烹了,让群臣饱吃一顿,骨头以六畜之礼下葬。从此许多中国人都学会了优孟这一手。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庄王,他们愣是听不懂啥叫“反话”。

前546年,春秋舞台上发生一件大事。中国历史上叫“弭兵运动”,我叫它世界和平大会。这次和平大会的主持者是宋国,地点在宋国都城商丘,解决的主要是晋楚争霸问题。像宋这样具有仁义传统的小国,夹在晋楚之间,左右不讨好,前后都挨揍,所以搞世界和平搞得很来劲儿。在30年前,宋国就搞过一回这样的世界和平大会了,但不是很成功,休战期只保持了三年。这次就不同了,延续百年的春秋中期大国争霸终于宣告结束,可惜略逊风骚,没有弄出个国联或者联合国。

外患结束后,内忧浮上水面。各主要诸侯国在休战期间纷纷出现政权下移、大夫执政的现象。这些大夫与国君斗、与其他大夫斗,慢慢就斗出了结果。著名的有三桓(季氏、叔氏、孟氏)专鲁;田氏代齐;三家(韩、赵、魏)分晋。对于民众,这些大夫倒是有些温情,比如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亩制大,租税轻。人民喜欢。齐国的田氏用大量器借出粮食,用小量器收回粮食,人民也喜欢。虽说这都是收买民心,但是相对于根本不想收买民心的那些二百五,民众还是很喜欢的,就怕人家不屑于收买,全靠枪杆子说话,啥也不搞,你也没辙不是?

北方各大国休战了,南方的吴越却折腾起来了。中间的详情不必多说,只说最后胜出的是越。一般人都喜欢拿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说事儿,在我看来这种心灵屎汤就不要喝了。试想一个人连屎都能吃,还有什么不要脸的事不敢干?而且干成之后,比一般人翻脸都快。范蠡明白这一点,提前跑了;文种不明白这一点,“被自杀”了。事前,范蠡给文种写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勾践确实是鸟人,可是像范蠡、文种这种高智商的人,为啥偏喜欢给鸟人搭伙呢?特别是范蠡,还是我们河南南阳老乡,应该严厉批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