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共和国之梦>第20章:姻缘交错,访客探秘

第20章:姻缘交错,访客探秘

夜幕如墨,悄然笼罩着君府,前厅里烛火摇曳,昏黄的光晕在空气中微微晃动,将黄瑶璐与路子玉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窗外,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院中的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深宅大院里的故事。雕花窗棂外,月光如水,洒落在青石小径上,映出斑驳的树影。

待华馥琪和曹桂玉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门外,黄瑶璐这才缓缓转过身,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眼神却透着探究,再次朝着路子玉福礼,她腰肢轻弯,身姿优雅却又隐隐透着几分谨慎。“瑶璐恳请路大人如实相告,今日这般突然驾临寒舍,究竟所为何事呢?”她抬眸,目光直直地望向路子玉,眼中满是探寻之意,声音虽轻柔,却带着不容敷衍的坚定。

路子玉听闻,先是朗声大笑,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笑声爽朗,打破了前厅里沉闷压抑的气氛,惊得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些许。“哈哈哈,老夫自然是专程来给弟妹贺喜的,同时也是为我那从未谋面的师侄道贺呀。”他一边笑,一边捋着胡须,脸上笑意盈盈,可那笑容里却似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

“路大人,您又是如何在吴学台那里知晓犬子的消息呢?”黄瑶璐微微皱眉,秀眉轻蹙,一脸困惑,眼中满是迷茫之色,她下意识地伸手轻轻摩挲着袖口,试图借此平复内心的疑惑与不安。此时,一阵夜风吹进前厅,烛火猛地晃了晃,险些熄灭,黄瑶璐的身影也在这晃动的光影中显得有些虚幻,她的眼神随着烛火的晃动而闪烁不定。

“原来,弟妹还不知道师侄已经去过吴学台府中了啊。”路子玉微微挑眉,挑起的眉梢带着几分诧异,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像是对黄瑶璐的不知情感到颇为意外。

黄瑶璐听了这话,瞬间惊讶得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不可置信,连声音都不自觉拔高了几分:“老大人说犬子竟然已经去过吴学台府上了?这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小妹我可从未听他提起过呀。”她心急之下,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角,指尖都微微泛白,脸上的惊讶之色愈发明显,嘴巴微张,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窗外,一只夜鸟扑腾着翅膀飞过,发出几声短促的鸣叫,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惊讶。

“这就对了。”路子玉缓缓点头,神色间带着几分自得,下巴微微扬起,仿佛在讲述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情,“师侄是在回到家中之前,曾在学台府上短暂停留过。”

“小妹我真是越听越糊涂了。犬子从火车站出来,放着家不回,却跑去吴学台府上,这是为什么呢?况且我君家与吴学台素无往来,犬子应该也不认识吴学台大人啊。”黄瑶璐心中早已猜到,君舒同怕是在被困的时候,因某些缘由进了吴学台府,但她表面上仍故作懵懂,眼神中满是无辜,试图从路子玉口中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这时,前厅角落里的自鸣钟发出清脆的报时声,“当当”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而黄瑶璐的眼神随着钟声,不自觉地向钟声传来的方向飘去。

路子玉却偏偏不顺着黄瑶璐的思路说,话锋一转,突然问道:“这个嘛,先容老夫卖个关子。弟妹,不知我那师侄可曾娶妻了?”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热气升腾,模糊了他的眼神,可那目光却似透过雾气,紧紧盯着黄瑶璐,眼睛里闪烁着探究的光芒。桌上的茶盏里,袅袅茶香升腾而起,与厅内的烛烟交织在一起,弥漫在两人之间。

黄瑶璐被这一问,顿时感觉如坠云雾,完全摸不清这位老大人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她斟酌片刻,眉头轻皱,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才缓缓开口:“犬子虽说已经26岁了,可因为常年在外求学,至今尚未娶妻。不过,倒是有一桩指腹为婚的婚约,就是老大人刚才已经见过的沈家之女。”她的声音虽平稳,可语气里却隐隐透着一丝无奈,像是在叹息命运的安排,脸上也随之浮现出一抹淡淡的愁绪。厅外,一阵秋风吹过,吹落了几片树叶,它们在风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仿佛也在为这复杂的婚姻之事而感慨。

“如今都已是民国了,这指腹为婚的事儿,怕不太作数了吧?”路子玉这话一出口,黄瑶璐忍不住多打量了他几眼,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心想这前朝知府竟如此开通,实在出乎她的意料。“正是,小妹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婚姻大事,最终还是要看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不知老大人您突然这么问,是有什么想法吗?”黄瑶璐试探着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微微眯起眼睛,生怕说错了话。此时,一只飞蛾被烛火吸引,在两人头顶盘旋飞舞,不时掠过他们的视线,黄瑶璐的目光也随着飞蛾的飞舞而微微移动。

“呵呵,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弟妹可知,师侄已经与吴学台的千金有过一面之缘了?”路子玉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里似乎藏着许多故事。

“啊?”黄瑶璐闻言,着实吃了一惊,眼睛瞪得更大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见过了吴学台的女儿。看来君舒同进吴府,绝非简单之事。难道这路子玉是为此事来兴师问罪的?“这孩子,真是太胡闹了,他难道进了吴学台家中,骚扰了吴府千金不成?”黄瑶璐明知事出有因,却故意装出一副嗔怒的模样,轻轻拍了下桌子,脸上的表情十分生动,眉头紧皱,眼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这一拍,桌上的烛火又是一阵摇晃,光影在墙上跳动,如同鬼魅的舞姿。

路子玉见状,连忙连连摆手,脸上笑意更浓,笑得眼睛眯成了弯弯的月牙,“弟妹可千万别错怪了师侄,像师侄这般人中龙凤,怎么会随便去骚扰别人家的女眷呢?实不相瞒,是吴小姐主动邀请师侄进入吴府的。”他一边解释,一边竖起大拇指,眼中满是对君舒同的赞赏,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色,仿佛君舒同是他自家的孩子一般。

“这可就奇怪了,吴府千金应该不认识犬子才对,怎么会主动邀请他入府呢?”黄瑶璐歪着头,眼中满是好奇,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窗外,月光愈发皎洁,如水银般倾泻而下,洒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为这神秘的故事增添一抹清冷的色彩,而黄瑶璐的脸庞也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疑惑不解。

路子玉这才把君舒同站在吴府门前等待戒严解除,吴小姐开门后,主动邀请他入府,两人相谈甚欢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详细道来。黄瑶璐静静地听完,不禁陷入了沉思,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她微微低下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从这些事情来看,这位吴小姐显然已经对君舒同动了心。而且,吴学台夫妇看样子是有了为女儿择婿的打算,才会委托前知府大人上门来试探。这事儿说起来,倒也并非坏事,只是她不知道君舒同自己是怎么想的。再想到与沈家的婚约,这边还没解除,那边又冒出这么一桩婚事。要是被沈府知道了,恐怕会惹出不小的事端。更何况,她对这位吴府小姐的相貌、人品都一无所知,这婚事可不能轻易答应。

前厅里一片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黄瑶璐轻微的呼吸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她的决定,而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纠结的神情。

黄瑶璐欠了欠身子,神色诚恳地说道:“老大人,这件事是我这个儿子行事孟浪了。小妹在这里先代为致歉,还望老大人能前往吴府,多多为我们解释解释。过几日,小妹一定亲自前往吴府赔礼道歉。”她微微低头,语气中满是歉意,脸上带着愧疚的神色,可心里却在不停地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那就大可不必了,这不过是年轻人之间正常的交往。如今时代不同往日了,像老夫这种前朝遗老,都已经是老古董了,弟妹就别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了。”路子玉摆了摆手,脸上带着豁达的笑容,“吴小姐见过令公子后,十分满意,已经向父母表明了仰慕之意。老夫与吴学台是多年好友,他特意向老夫打听君府的情况,并委托老夫前来。要是师侄已然婚配,那自然无话可说,只能怪两个孩子没缘分;倘若尚未婚娶,便由老夫做这个大媒,促成这桩美事,岂不是皆大欢喜?”他说得眉飞色舞,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两家联姻后的美好景象。

路子玉把话已经说得十分透彻,黄瑶璐却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眼神中满是纠结。沈家的沈婉茹,她是知根知底的,这姑娘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又与君舒同自幼青梅竹马。可听儿子的意思,似乎并不认可这门婚约。而那位吴小姐,论出身倒也算门当户对,学识想必也不错,只是不知道相貌如何,品性到底怎样。其实,关键还在儿子那里,她不知道君舒同对吴小姐是否也有好感。这种事,做母亲的已经无法替儿子拿主意了。厅外,一阵夜风吹过,吹得窗户纸沙沙作响,像是在提醒黄瑶璐,这婚姻的抉择并不简单,而她也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愁绪愈发明显。

黄瑶璐思索片刻,开口说道:“老大人,小妹先谢过您的美意。只是此事舒同回来后并未提起,我这个做娘的也不能擅自替他答应。老大人刚才也说了,如今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提倡婚姻自主。不如等小妹先私下问问他的意思,再给老大人答复,您看如何?”她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恳求,目光中满是期待,希望路子玉能够理解她的难处。此时,墙上的影子随着烛火的晃动而摇曳,仿佛也在为黄瑶璐的为难而叹息。

路子玉看出黄瑶璐有些为难,便笑着说道:“弟妹不必为难,老夫也不是非要今日就得到个准信。弟妹尽管去问过令郎之后,再答复吴家便是。只是,老夫今日既然已经到了府上,自然也想见见我那师侄,这一点,弟妹应该不会不答应吧?”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嘴角却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这个自然,老大人是他父亲的同科进士,对他来说就是长辈,自然要让犬子前来拜见老大人。”黄瑶璐连忙答应下来,脸上露出了礼貌的笑容,心里明白这肯定是吴府的意思,是想让这位老府台看看君舒同的人品,试试他的学问,帮着把把关。这也无可厚非,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个好归宿呢?她自己不也想着找个机会亲自上门,借口替儿子道歉,实则去看看吴府小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吗?

黄瑶璐一面应酬着路子玉,一面将春兰叫到跟前,轻声说道:“你去后花园看看,把大少爷请过前厅来,就说有贵客到了,我让他来见客。”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几分急切,脸上也流露出一丝焦急的神色,像是在催促着什么。春兰离去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黄瑶璐又对路子玉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老大人请用茶,我已经叫人去了。几个孩子在后花园相聚,毕竟舒同一去就是许多年,几个弟妹都甚是想念他。对面沈家又和我们有通家之好,所以就一起带过来在后花园用膳了。”她端起茶壶,为路子玉续上茶,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可那笑容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眼神也不自觉地飘向后花园的方向。此时,窗外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会面而轻吟。

“这么说来,沈家小姐也在这里?”路子玉忽然眼前一亮,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沈家的两位小姐和公子都在后面呢。”黄瑶璐点点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心中却暗自猜测着路子玉的心思,不知道他为何突然对沈家的孩子如此感兴趣。

路子玉突然说道:“不如弟妹陪我一起去后花园看看几个孩子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脸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

“这?”黄瑶璐听了,顿时有些为难,她微微皱眉,眉头拧成了一个小疙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脸上也露出了纠结的神情。她实在不明白这位府台大人到底意欲何为。

路子玉倒也直率,直言不讳地说道:“不瞒弟妹,老夫的犬子也尚未婚配。这小子这些年一直眼高手低,我请了多少媒人,他都没相中一个。老夫想着,说不定能在这几个女孩子中,找到与他合缘的人呢。”他说完,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笑声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调侃,仿佛在自嘲自己为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

黄瑶璐一听,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老大人果然直率。既是如此,小妹恭敬不如从命,就陪老大人去后花园看看孩子们吧。”她站起身来,做了个请的手势,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可心里却还在想着儿子的婚事,那沉甸甸的担忧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笑容之下,隐隐透着一丝忧虑。

两人起身,朝着后花园走去。月色如水,静静地洒在庭院的石板路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一路上,微风轻轻拂过,送来阵阵花香,那是庭院里的桂花开了,香气馥郁,却也无法驱散黄瑶璐心中的忧虑。后花园里,亭台楼阁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宁静,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深宅大院里的故事。

当他们走近知春堂,里面传来年轻人的欢声笑语。黄瑶璐和路子玉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推开门,只见君舒同正和弟妹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理想。看到母亲和一位陌生的长辈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君舒同率先走上前,恭敬地说道:“母亲,这位是?”

黄瑶璐笑着介绍道:“舒同,这位是你父亲的同科进士,前知府路子玉路大人。”

君舒同连忙行礼,“晚辈君舒同见过路大人。”他身姿挺拔,行礼的动作优雅而得体,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

路子玉上下打量着君舒同,眼中满是赞赏,不住地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好小子,一表人才,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随后,黄瑶璐又将沈家的几位小姐和公子介绍给路子玉。路子玉的目光在几个女孩子身上一一扫过,眼中闪烁着审视的光芒,心中暗自思量。沈婉茹的温柔婉约,沈秋茹的活泼俏皮,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边和众人寒暄,一边在心里比较着,想着自家儿子到底和谁更般配,脸上不时露出思索的神情。

众人寒暄一番后,便重新坐下。路子玉和年轻人聊起天来,他的幽默风趣和渊博学识,让年轻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他讲述着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那些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不时引得年轻人发出阵阵笑声和惊叹声。而黄瑶璐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的眼神在儿子和其他年轻人身上来回流转,心中却在想着儿子的婚事和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