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鹿鸣探案>第一部第32章:真相隐现

第一部第32章:真相隐现

在鹿鸣巧妙地利用舆论施压之后,事情很快有了新的进展。有关方面迅速找到了千里寻真,态度诚恳却又带着一丝急切,建议她停止对案件的后续追踪报道。同时,他们信誓旦旦地承诺,相关部门已经责令军方,会尽快彻查此事,必定会给广大民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紧接着,北平市府为了安抚民众的情绪,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记者招待会。在会议现场,气氛庄重而严肃,市府官员正式宣布,棒槌胡同的凶案已经成功告破,凶手即将被捉拿归案。这一消息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随后,总理府也发布了公告,明确表示支持警方的破案工作,并督促军方全力配合,以确保凶手能够早日伏法。

三天之后,驻北平的军方派遣了一位少校军官,来到棒槌胡同找鹿鸣。彼时,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面上,鹿鸣带着宣仪安、刘三喜,以及千里寻真,一同在13号的前厅迎接这位军官。

一位身姿挺拔的少校军官阔步走进前厅,他目光坚定,神情严肃。鹿鸣等人立刻起身相迎。

“你就是鹿探长?那这位就是千里记者?哪位是神笔画像的刘警员?我是新军第六军的少校副官简书锋,奉我们军长命令,来通报一下,我们已经抓获了凶案的疑犯,让你们过去确认一下。”简书锋声音洪亮,话语如连珠炮般,一口气就将自己的来意和目的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这么快?”宣仪安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惊讶,仿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我们军方嘛,办事效率和地方不一样。”简书锋微微扬起下巴,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随后他看向宣仪安,问道,“这位警员是哪位?”

“我叫宣仪安,是鹿探长的第一助手。”宣仪安似乎想要强调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特意在“助手”前面加上了“第一”二字。

“悬疑案?还有这样的名字?”简书锋果然读错了音,一脸疑惑地问道。

千里寻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了一些。

宣仪安涨红了脸,一本正经地扶了扶眼镜,解释道:“是宣仪安,不是悬疑案,发音不同的。”

鹿鸣微微皱眉,打断了宣仪安的话,看向简书锋问道:“简少校,你们已经抓了东门冶春?”

“是的,他是下面一个旅团的一个少尉,因为在军营,并没有看见报纸新闻。军部得到消息,有人认出了他就是报纸上的嫌疑犯,军部军法处就把人抓了起来。军长派我来联系你们几位去确认一下疑犯。”简书锋详细地解释道。

“确认疑犯?为什么是确认,而不是接受?”鹿鸣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眉头紧锁,质疑道。

“鹿探长,这个请和我们军法处联系。”简书锋摊了摊手,无奈地说道。

鹿鸣带着众人来到新军军法处的羁押室。羁押室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他们看到了被羁押的那个人,此人的模样果然和刘三喜所画的画像一模一样。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防止认错人,他们还特意带上了胡一刀。

胡一刀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外的小窗户前,朝里面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毫不犹豫地确认道:“里面的的确是东门冶春。”

确认了疑犯的身份之后,鹿鸣前往军法处办公室。办公室内,一位中校军官接待了他。

“我姓卢,我们处长去开会了。鹿探长,既然已经确认了疑犯的身份,请在这份文件上签个字。”卢中校说着,递过来一份文件。

鹿鸣接过文件,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说道:“卢中校,现在是不是可以把人犯交给我们了?”

“这个恐怕不行。东门冶春是军人,犯法也是由军事法庭判决,我们不能把人交给你们警方。”卢中校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卢中校,凶手虽然落网,但是案情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搞清楚,能不能让我们提审一下?”鹿鸣见状,退而求其次,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

卢中校摇了摇头,毫不留情地拒绝道:“不行,军方的人犯,自然由我们军法处审问。我们可以在审后和警方通报情况。”

“那么,军法处提审过吗?”鹿鸣追问道。

“还没有,我们需要等你们确认以后,才能开始正常审问。”卢中校回答道。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军方的情况通报?”鹿鸣继续问道。

“这个要看我们的审讯进展情况。鹿探长放心,我们军方动作很快的。”卢中校拍了拍胸脯,保证道。

在回去的路上,鹿鸣一言不发,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千里寻真忍不住打破了沉默,问道:“人犯落网你不是应该高兴吗?怎么看不出来?”

“人犯是抓住了,可是我们恐怕很难再有作为了。”鹿鸣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千里寻真满脸疑惑地问道。

“军方一定不会让我们插手。而且事情进展太顺了,这不正常。”鹿鸣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

鹿鸣的这份担忧,在第三天就不幸应验了。

段祺瑞的军事法庭发布了一份布告,布告上赫然写着:棒槌胡同13号杀人犯东门冶春,因私人恩怨报复杀人,证据确凿,疑犯供认不讳,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布告下面还附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东门冶春的正面头像,还有一张是枪毙之后的尸体,那张尸体的脸血肉模糊,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几个人拿着军方送来的布告,一时间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震惊和疑惑。

“这就枪毙了?”宣仪安一脸怀疑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信。

千里寻真指着布告,气愤地说道:“这?枪毙一个人,这么草率?”

刘三喜则仔细地看着两张照片,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出口。

“无论怎么说,案子都是破了。军方显然是不想我们披露案子背后的秘密。”鹿鸣倒是显得很冷静,他微微眯起眼睛,分析道。

“这就算破案了?幕后黑手呢?还有那个神秘的孟泉石,都不查了?”千里寻真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

“还怎么查?最重要的人犯已经死了,所有的秘密都带到地下。”鹿鸣摊开双手,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千里寻真像泄了气的皮球,跌坐在椅子上,沮丧地说道:“我的后续报道怎么写,怎么给读者和老百姓一个交代?”

鹿鸣指指布告,诡异一笑,说道:“照实写啊。”

刘三喜一直在盯着布告上的两张照片看,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说话了,语气十分肯定:“两张照片不是一个人。”

千里寻真愣住了,宣仪安则直接跳起身去抓布告。鹿鸣却看着刘三喜,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你说这上面不是同一个人?”宣仪安盯着照片,疑惑地问道,“我怎么看不出。”

千里寻真凑过去看了一阵,也摇了摇头,说道:“我也看不出来。”

刘三喜指着照片上两个人的脖子下面一点,认真地说道:“东门冶春的脖子上没有这颗痣。”

两人再度凑上去细看,果然发现了端倪。那个脸部血肉模糊的死人,脖子下面清清楚楚地长着一个带毛的黑痣,而东门冶春的脖子上却没有。见过东门冶春的人,都没有提到这个明显的特征,所以刘三喜画的人像上也没有。

鹿鸣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心中感慨,军方一个看似巧妙的伎俩,居然被一个穿上警服没有几天的小警察,凭借着细微的观察轻易戳穿了。

千里寻真气愤极了,大声说道:“军方竟然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蒙蔽天下,太无耻了。我要马上揭穿他们的阴谋诡计。”

“是啊,没有想到新六军这么下流无耻。”宣仪安也义愤填膺地说道。

鹿鸣却冷静地说道:“案子这么顺利告破,这个结局就在我预料之中。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黑手,军方推出替罪羊,实属无奈。这件事我们是要好好想想,决不能让真正的凶手东门冶春逍遥法外。不过,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激,避免过分刺激军方,对我们进一步追查案情并不利。”

“你说怎么办?”千里寻真看向鹿鸣,急切地问道。

鹿鸣沉思了片刻,说道:“我想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你想办法联系各方面的媒体,来得越多越好。要把声势造大,让有关部门有压力。”

“好,联系人的任务交给我。地点在哪里?”千里寻真问道。

“就在这里,我们就在凶杀现场召开这次记者招待会。”鹿鸣坚定地说道。

次日,北平的各大报刊头条都发布了同样的一条新闻:“苏格兰场探长鹿鸣,将在13号凶宅现场,召开破案情况通报记者招待会。”这一消息如同狂风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北平城,北平的舆论再度沸腾起来,所有的媒体、百姓,以及各个部门都将焦点集中在了这次记者招待会上。

当天,鹿鸣就接到了军方的电话,电话那头正是那位姓卢的中校。

“鹿探长,我是新军军法处的卢中校。”卢中校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

“请问,卢中校有什么事儿?”鹿鸣平静地问道。

“我受军方委托,建议鹿探长取消这次记者招待会。”卢中校直接表明了来意。

“这个恐怕不行。卢中校应该知道的,这个案子影响很大,我们警方需要给北平百姓一个交代。”鹿鸣坚决地拒绝道。

“鹿探长,这个案子涉及军方,这样过度宣扬,对军方形象很不利。鹿探长应该也知道,新军是段总理的重要依靠,代表的也是段总理的形象。这件事是不是请鹿探长慎重考虑?”卢中校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试图说服鹿鸣。

“卢中校,在这个案子上,军方配合积极,动作很快,没有什么问题啊,为什么不让警方召开记者招待会?”鹿鸣反问道。

“鹿探长,这个案子有很多内情不适合公开报道。”卢中校无奈地说道。

“卢中校的意思,案子还有内幕?那是不是应该和我们警方通报一下?”鹿鸣追问道。

“这个?我不方便透露。”卢中校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既然如此,警方的记者招待会将会正常举行。我建议军方不妨派人参加如何?这样有什么误解,也方便军方及时做出解释。”鹿鸣微笑着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鹿鸣知道,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而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誓要揭开这层层迷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