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山大雨一进办公室,秘书鲍长明就把电话记录本递上了,一边给山大雨倒着水,一边小心翼翼地说:“刚才接市政府电话通知,说后天化副市长要来视察咱的养殖业,叫咱,叫咱做好准备工作。”
山大雨接过电话记录本,连看也没看,就往桌子上一撂,没好气地说:“刚当上屌市长就回来穷摆摆,亚利乡有几个牛蹄,几条猪鸡巴,他不知道?”
“电话上说,化市长可能是陪省里的,一个什么领导来……”
“省里?”山大雨一听,省里要来领导,沉思了片刻,不动声色地问,“没说谁来?”
“没说。”鲍秘书,把倒好水的老板杯,往山大雨面前轻轻一放,说,“我问市政府办公室的米主任,他说,省府办公厅看了咱上报的典型材料很好,说省府领导要来看看,想在全省推广学习咱这个典型。”
“嘁,”山大雨把鼻子一将,不服气地,吭了一声,“推广材料中,来看,看屌?上哪去弄那么多猪、牛、羊、鸡、鸭、鹅?”
“是啊。”鲍秘书应着。
这时,鲍秘书那张小夹板子脸,也随着山大雨那张很有福像的脸,变化着,一脸的难为。心里道:也的确是,数字好编,嘴是两页肉,上下一动就出来了。这几年,就连自己编材料,也编得真假难分了。有时自己编的数字,也是驴唇不对那马嘴。编归编,确也有不少的农民,靠养殖致富了,也发了家了。不说奔小康吧,可也算小康的儿子孙子了。等熬上爷那一辈,还费把柴火。可是,怎么说,小康的儿子也罢孙子也罢,也是少数的。多部分农民,都还在瞪眼扒皮的和黄土地对命。收不收,有老天说了算。什么时间奔上小康,难说。从面上看,亚利乡近几年的养殖业,是有所发展。特别前几年,化副市长任党委书记期间,搞的那三万工程(万头牛、万头猪、万头羊),还有春季斗牛会,夏季鸭泳赛,秋季秋化羊大展销。要是,化副市长再有半年不走的话,那驴歌卡啦OK,也可能早上电视了。尽管是闹形式,可总归来参观的人能看到牛,能看到猪,能看到羊。虽然,没达到万字数。可没有人去数啊?可这化副市长临走时又提了个口号:两个重点三个一,利用自然条件搞养殖。一个口号成了典型材料的题目,全乡56个自然村,36750口人,要求一人一头牛,一人一头猪,一人一只羊。在这三个一的基础上,大抓重点村,重点户。并且,提倡因地制宜搞养殖。山岭和平展的村庄,除保证三个一以外,再大力发展养鸡养兔养蚕。靠湖傍河的村庄除保证三个一以外,重点发展养鹅养鸭……
“那个材料,是什么时间报上去的?”山大雨,两眼望着窗外那被秋风扫落的片片杨树叶子,问鲍秘书。
“去年,年底,换届时报的。那时,你正在住院。”鲍秘书从山大雨不住抽筋的脸上,看得出,山大雨对化副市长的不满。自然,这种不满,也有他炮制典型材料的责任。他不敢正视山大雨了,又怕误了化副市长来视察。他当了二三年的秘书了,有这个经验。领导在窝火憋气的时候,不能火上加油,要封住嘴。自己引起来的要忍,小不忍而乱大谋。可他看到山大雨,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个电话记录,只好小心翼翼地叙说电话的内容,“看来米主任,也知道这个情况。他再三强调,材料归材料,事实归事实。总的说,亚利乡的养殖业,给市里带了个好头。是一条富民的好典型,路子是对的。不管眼下有什么困难,一定安排好省府领导的视察,缺什么补什么,一定不能给市里捅娄子。米主任还说,要是全面准备有困难,可以侧重养猪事业,尤其是上半年引进那百头美国品种杜罗克猪……”
“好了,好了,别说了,”山大雨听着听着,把头扭过来,没好气地说,“米主任那么明白,捅不捅娄子,他不好问问化副市长!你快去把关乡长叫过来,商议商议看怎么弄法!”
鲍秘书刚走出门,信访办主任,卞江南,一步闯进来,说:“山书记,那个何士云,又来了,说今天见不到你,她就吊死在咱大院里!”
“你、你……”山大雨正在生气,一听那何士云又来了,气得把手一挥说:“你就说我不在家!”
“可,这何士云真捎着绳子。看这次的架式,不同以前了。我看,你不见见,怕真的出人命!”
“你,告诉她,叫她去找化市长,他现在当市长了,有权了,能办。”
卞江南,一看山书记不想见,咧了咧嘴走了。一出门就在心理骂叽叽的,四五十了,没寻思挨了顿狗屁呲。我真叫那妇女去找化副市长吗?你又在我腚上跟着磨根里找驴蹄(即找毛病)……
山大雨不想见何士云,这也难坏了卞江南。他一边走,一边在思索着,怎么才能把何士云弄走啊?只要她离开党委大院,爱死哪里死哪里!那就没有我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