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现实主义 揭露社会问题
序
张友文
窃以为,房学经的专著《白骨谜案》形式上是侦探文本,骨子里却是一篇探索社会问题、揭示犯罪根由的长篇小说,堪称“高级社会文件”。它注重题材、主题的重大性,力求创作与历史事件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反映时代全貌。
小说开篇伊始就很抓人,说白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收到三轮摩托车驾驶员送来的一具无头女尸。然后,通过层层抽丝剥茧,线索时断时浮,这对如何锁定凶手,并不是件易事。挖出幕后的主使,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公安机关里面的内鬼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高层领导的介入更是为“打黑除恶”平添了极大的阻力。
说实在话,此作品与同类型小说相比,在悬念设置、结构布局上并无新意,它的可贵之处是大胆地直面现实,揭露出的社会问题触目惊心。“作家有义务介入公共事务”,这不只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的文学口号,也是他的真正的文学行为。因此,可以这么说,仅以作者房学经参与现实事务的热情和秉笔直书的勇气而言,也值得大书特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出了中国的富豪,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是事实。《白骨谜案》对此以零度情感介入、如实地记载着。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要做书写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官。房学经在其作品中大约是在步巴尔扎克的后尘。如万扑修的家电超市原是市第二百货商场,价值近5000万,而他只花了930万元就买下了。为什么别人想出更高的价还买不到手呢?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万扑修是黑副市长的小舅子。这就是典型的官商勾结的写照。
又说化工二厂的厂长熊百可拥有近3000平方米的小洋楼,一夜赌博输掉达120万之巨。他宁愿包二奶也不愿付农民工逄进先的1万2千元工钱。房学经在小说中大力痛斥的为富不仁的现象在阳光下遍地都是。
正是因为万扑修、熊百可之流的存在,才滋生出仇富心理,人心失衡才加剧,社会不和谐因素才骤增。严肃、冷静、客观的房学经像茅盾、叶紫、张天翼、沙汀等一样,都遵循“注重社会剖析”的创作路子。他用真实的爱憎深入地观察并如实的反映生活,专注于表现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与矛盾。当今社会为何不和谐?细心的读者皆可在小说《白骨谜案》中找到答案。作者认为根子在于“社会财富分配与调节的机制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房学经为何要借助小说这一文学艺术样式来揭露当下社会的假、恶、丑呢?这是爱心在驱使,是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在感召。房学经作为一名老警察,在自己的亲身办案体验中,目赌了太多的社会不公,但他的良心没有麻木、良知没有泯灭。他心系底层,将心中所感诉诸笔端,“有时候乃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呐喊”自序》)。是的,房学经心目中的“猛士”就是《白骨谜案》中的刑警陈风、王长波、张长海等。
让人心寒且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打黑除恶”英雄王长波因被诬陷沦为了阶下囚,而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的警察败类宋国却依仗父亲的背景青云直上。琅琅乾坤下是非不辨、黑白不分,公平在哪里,正义在何方?细读房学经的文字,分明听得见那泣血的呼喊,怎能不让读者动容?文学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文学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房学经用文字为战友“见义勇为”也不失为一种新举措。
于是,我更加钦佩他的智慧与勇气了!
小说有关警察生活的描写较为详尽,如逄进先在向熊百可讨工钱不可得时,扬言要炸他的小洋楼。诸多的人民警察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在寒风中或等指令或想对策或维持秩序;在漫长的对话、对峙的过程中,时间在流逝,体力在消耗,饥饿与寒冷自不待言。还有艰苦的蹲守与跟踪等情节也道出了人民警察不为人知的那一面。本人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倒是从中读出了认同感与真实感。在对敌斗争尖锐、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稳定形势复杂的今天,人民警察正处在风口浪尖,还是请国人多多理解人民警察,他们生活、工作是多么地不容易呀!且看文本中的无头女尸案刚有眉目时,刑警队长陈风便接到恐吓电话,奉劝他不要再继续侦办下去。虽然他本人不惧怕威胁,但还是得担心自己老婆孩子的人身安全啊!
我觉得小说的不足之处是警察心理开掘得不够深。丹麦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说:“文学史,就其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好在有一处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王长波的心头总是浮现着那句预备口令,“浮现中总是夹杂着悔恨。悔恨中又觉得那个武警战士也有责任地……”。在我们这个缺乏宗教感的国度里,文学中还蕴藏忏悔意识,这已经很稀缺了。
此小说还有待大力改进的地方是细节描写。在我看来,细节描写的力度还不够。但是,有处细节描写使人眼睛一亮。譬如王长波想进天安门广场东边的那个公厕放放水的细节倒是很新鲜。它不仅仅制造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学效果,更主要的是让王长波的被诬陷昭然若揭。与此同时,文本的“整一”性也通过这一细节体现出来了,可谓一箭三雕。
要言之,《白骨谜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表面上是写案,实质上揭露了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它以现实主义笔法实录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我品来,房学经的热情与真诚及追踪生活的及时性,都是根植于他的高度的使命感,根植于他为人民警察代言的创作激情。
张文友简介:作家,著名公安文学评论家,出版《点击公安文学》、《聚焦公安文学》、《盘点公安文学》,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二级警督,主办公安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