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提过,他是楚国人。他是楚国哪里人呢,祖上仙乡?洞府何方呢?出身自官宦世家还是经商行当,或是书香门弟……或是什么都不是,只是个部落里的贫困子弟?他说,对罗,他真是这后者了。据传,孙叔敖出身在古巴陵大地,巴陵大地不小,按现在的说法是治辖有三市四县,岳阳市临湘市汨罗市还有平江县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因无从考证,我们设定他是以上任一行政辖区里的先人,但从《中华野史》上查阅到,孙叔敖的家乡有山有水有河流,那就可以猜定为他属临湘岳阳一带的洞庭湖区人了。纯属水网洞庭湖区的湘阴华容和偏远些的离湖北较远的平江汨罗都可排除了。有人说他是河南人,以为难靠谱了,河南哪是什么水网地带呀?哎……咋说呢,不过孙叔敖是楚国人那是不假的,他做出的政绩对历史的贡献那是不假的!民间流传他的故事多多也是不假的!
洞庭湖区自古就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鱼粮茶果,只是水系过于发达了些,纵横的江河湖泊里水产虽丰富,杂草芦苇也丛生,夏日消融,只见汪洋一片,江南江北,常是泽国连天,处于蛮荒时代的原始部落的农耕经济,缺乏集体的组织力量,无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当地生民很难得到这种自然资源给予的红利。只能靠天收,靠天种,伴山吃山,伴水吃水。
伴山吃山的地方,山根连着洞庭水源。湖之东南方向,群山莽莽,连绵不绝,四季长青,多是原始森林,山林中长满山珍野果,大小野生动物,还有伤人的豺狼虎豹出没,逼迫原著地的山民好多都成了猎手,拿起长矛弓箭以保护生命与家禽,有的人还以打猎为主。那时也没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条律等法规约束,你有这方面的本事,只管使出来就是!
当地社会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在滔滔江水湖泊水网和莽莽山林之中生活着的人们,纯属个体性质的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工具十分简陋,有协作分工,纯属自然自发,部落首领没有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因无文化,民风粗野淳朴。不过,有一种很盛行的巫术“文化”在民间活跃着,像北方古老的跳大绳那样,用信奉天地鬼神的迷信办法与手段,去掌控人们的心灵世界,去诱导淳朴的民心,行成种愚昧至上,掏空自我意识的可怕民风。
出身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后来被楚怀王贬到沅湘汩水一带,已到了公元前278年,相距孙叔敖所处的庄王时代。已有一二百多年的时间了,史书还记载说,“当地一带多淫祠而好鬼,风俗特殊,不违事实。”可见一种风俗习俗形成之后漫延扎根的力量。
贵为楚庄公时代的令尹(丞相)孙叔敖就出生在这一片蛮荒之地中,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山之前,孙叔敖他大字不识一斗,因当地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连名字都不晓得写与认,用现在话来说,他若没有几把刷子,怎能进得楚宫呢?怎能入得楚王的法眼呢?
还是先来找到孙叔敖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足迹吧!看他少年时就有过啥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