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城的连府中,庭院深深,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连翘像只欢快的小鸟,在庭院中穿梭嬉戏,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响起。然而,祖父连仲辅却独坐于书房之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连翘玩累了,蹦蹦跳跳地朝书房走来。她推开门,看到祖父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爷爷,爷爷,你在想什么?”连翘蹦到连仲辅身边,拉住他的一只手,轻轻摇晃着。
连仲辅回过神来,看着孙女天真无邪的脸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没有什么,爷爷只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一下。”连仲辅故意用很认真的口气和孙女说话。他深知,这样能让连翘感受到自己对她的尊重。
果然,连翘一听,立刻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她先拉着连仲辅,走到左面上手的一张椅子前,恭恭敬敬地请爷爷坐下。自己则坐在爷爷的下手,侧身面对着连仲辅。这姿势,是她平日里看爹爹和其他人与爷爷说话时学来的。
“爷爷找连翘商量什么?请爷爷明示就是。”连翘一本正经地说道,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期待。
连仲辅看着连翘这可爱的模样,心中既欣慰又苦涩。他深吸一口气,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是这样,爷爷过几天要去公干,不能带你同行,也不放心让你一个人留在家里。所以想请你欧阳伯伯照顾你,你就住到欧阳家去,还可以让平山和你作伴。你看好不好?”
连翘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立刻开心地从椅子上跳下来,扑进连仲辅怀里,笑着说:“太好了。我很愿意住到欧阳哥哥家去。这样哥哥就可以天天陪我玩了。”连翘丝毫没有察觉到这次分离将带来什么,她满心都是能和欧阳平山一起玩耍的喜悦。别说是她,就连连仲辅自己,也无法预知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命运的巨轮,悄然开始转动。
五天后,欧阳玉树按照连仲辅预先的安排,亲自来到连府接走连翘。连翘蹦蹦跳跳地拉着欧阳玉树的手,满脸都是兴奋。连仲辅站在府门口,看着孙女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或许是一段艰难旅程的开始。
接下来,连仲辅找了个理由,疏散了府中大部分下人。只有照顾连翘的吴妈和两个丫头,一个佣人,随着去了欧阳府中。连府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仅剩下一对老门房夫妇看家。
到了第八天深夜,月色如水。连仲辅带着几员家将,还有欧阳玉树派给他的一支500人的军队,悄然出了南平城,一路向南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命运的鼓点。
从南平到泉州有600里,沿途要经过闽清、龙溪、大田、安溪数地。此时,武昌起义引发的革命之火,尚未蔓延到八闽地区,这些地方只是人心惶惶,有些骚动。再加上连仲辅曾经是兵部尚书,威名远扬,沿途的官兵也不敢擅自阻拦。连仲辅心急如焚,日夜兼程,第三天下午便抵达了泉州港。
早在出发前,连仲辅就已经飞鸽传书,将此事告知在台湾的儿子连成奎。连成奎得知消息后,亲自带领一队水师赶到泉州港迎接父亲。连仲辅登上水师的兵船,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这一趟前往台湾,或许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兵船扬帆起锚,直奔台湾而去,数日后,他们顺利抵达台湾岛。
局势发展如疾风骤雨般迅速。就在连仲辅离开南平不久,八国联军打进了燕京,皇上被老佛爷带着逃出紫禁城。紧接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在最后的十年里苟延残喘。此时,孙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如同一道曙光,迅速传播开来,几乎瞬间就成了摧毁这个腐朽王朝的致命一击。武昌起义的枪声,终于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随着最后一个皇帝的退位,在炎黄大地上持续了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时间,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福建都督廖化成宣布响应革命,并通电全省。欧阳玉树立刻紧随其后,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响应的人。南方各省纷纷宣布起义,很快就在南京成立了军政府,一致拥戴孙先生担任大总统。紫禁城里的皇室陷入绝境,清廷不得不启用袁世凯出面组织北洋军,企图与南京军政府做最后的抗争。
差不多南方的各省都通电表明立场,接受了南京军政府的领导,唯有隔着海峡的台湾省例外。连成奎在父亲的授意下,却向北京的清朝廷通电,表示继续效忠朝廷。清政府大喜过望,立刻回电嘉奖,并晋升连成奎为南方六省巡抚,同时启用连仲辅为南方十八省兵马大元帅,领兵部尚书,要求连家父子尽快登陆,光复南方各省。
然而,以台湾一岛的兵力和实力,想要短期内登陆或许并非难事。毕竟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参加军政府的各路诸侯心怀鬼胎,已经在和清政府暗中媾和。连仲辅多年经营兵部,特别是南方各省的军方首脑,半数以上是他的门生、部下。可是,要光复南方十八省,谈何容易。更何况,台湾远离朝廷,得不到任何接济,而且朝廷正在重用袁世凯,此时突然任命一个南方兵马大元帅,对袁世凯显然存在掣肘的意图。这无疑将连家父子置于两面受敌的艰难境地。袁世凯又怎会拨派一支兵马、一担粮草来给自己树立强敌呢?
于是,连家父子率领的3万光复军,刚刚在泉州登陆就陷入了困境。原本按照计划,他们打算北上,先攻克安溪、大田,接近南平,以便与欧阳玉树遥相呼应,打下一片连家和欧阳两家的天地,然后伺机而动,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这是连仲辅离开南平前授给欧阳玉树的第二步计划。可是,连仲辅万万没想到,计划刚开始就完全落空。
福建都督廖化成得到消息:拥戴朝廷的前兵部尚书连仲辅,被朝廷加封南方十八省兵马大元帅,台湾守备连成奎加封南方五省巡抚,父子二人倾全岛三万精兵组成光复军,已经在泉州登陆。廖化成是大清一员能征惯战的骁将,他很快就想到,连仲辅父子都是南平人,现在奉旨北上,意图收复南方各省,必定会取直线向南平方向攻击,以便与南平的欧阳玉树合兵。欧阳玉树虽然已经通电表示拥护革命,可毕竟与连仲辅父子关系密切。廖化成当机立断,立刻下令放弃沿海各地,集中兵马向南平靠拢,在龙溪、大田、闽清一线重重阻截,截断了连家军向北靠拢南平的路线。同时,他又下令南平的欧阳玉树,领兵离开南平北上,与浙军会师向南京靠拢。欧阳玉树虽然收到了义父的飞鸽传书,却无奈之下,只好携家眷领兵北上。
连家军无法北进,原想重新退回台湾,却没想到廖化成趁着连仲辅父子已经举岛之力登陆泉州,岛内无兵可守的时机,派厦门水师,一举攻克台湾。连家军失去了根据地,被迫转入闽东北沿海山区转战运动,从此变成了一支不过三四千人,没有归属的游军。
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支军队到底属于谁。他们既不是革命军,又似乎不属于苟延残喘的大清北洋军。他们就像世间一缕无主的游魂,在闽东北沿海游荡,成了似匪不是匪,是兵不像兵的一个怪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被当地称为连家军的这些人马,从不伤害老百姓。
从1911年开始,直到1912年二月,辛亥革命以武昌举事为起点,以袁世凯就任为终点,宣告失败。全国政权落入袁世凯手中。接下来,又是1913年的二次革命,1915年袁世凯称帝,同年爆发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于不久后病死。炎黄大地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在这混乱的局势中,连家父子和他们的军队,命运又将走向何方呢?
连家军在闽东北沿海山区艰难地转战着。山中的日子艰苦异常,缺衣少食,环境恶劣。连仲辅看着日渐消瘦的士兵们,心中满是愧疚与无奈。他时常独自在营帐中沉思,思考着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一日,连仲辅把几个得力的家将召集到营帐中。他面色凝重,缓缓说道:“如今我军处境艰难,大家可有什么想法?”一个家将说道:“大帅,要不我们再试着突围,看看能否与其他势力会合?”连仲辅摇了摇头,叹道:“谈何容易,如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又被廖化成死死盯着,突围谈何容易。”另一个家将也附和道:“是啊,而且我们现在失去了台湾这个根据地,补给都成问题。”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办法。
而此时的连翘,在欧阳家的日子却过得无忧无虑。她和欧阳平山一起读书、玩耍,丝毫不知祖父和父亲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欧阳玉树看着天真烂漫的连翘,心中也满是忧虑。他时常会想起连仲辅临行前的嘱托,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连翘。
一天,欧阳平山带着连翘在花园里放风筝。连翘欢快地奔跑着,笑声在花园里回荡。欧阳平山看着连翘,心中却有些担忧地说道:“连翘,你知道吗,最近外面的局势不太好。”连翘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他:“哥哥,什么局势呀?我不懂。”欧阳平山想了想,说道:“就是外面在打仗,很多人都在受苦。”连翘眨了眨眼睛,问道:“那爷爷和爹爹呢?他们也在打仗吗?”欧阳平山犹豫了一下,说道:“他们……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应该没事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连仲辅和连成奎到底怎么样了,但他不想让连翘担心。
在连家军这边,虽然处境艰难,但士兵们对连仲辅依然忠心耿耿。一天夜里,一个年轻的士兵找到连仲辅,说道:“大帅,我听说我们现在被很多人误解,说我们是怪胎军队,可我们都是一心为了朝廷啊。”连仲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孩子,别在意别人怎么说。我们问心无愧就好。只要我们不伤害老百姓,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我们的。”士兵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家军在山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粮食越来越少,伤病员也越来越多。连仲辅看着这一切,心急如焚。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要想一个长久之计。
一天,连仲辅独自一人在山林中漫步,思考着出路。突然,他看到一个老猎人在树下休息。连仲辅走上前去,与老猎人攀谈起来。老猎人得知他们是连家军后,说道:“你们这些人,虽然身份不明,但我知道你们不害老百姓。这山里有个地方,易守难攻,如果你们能去那里,或许能暂时安身。”连仲辅听了,心中一动,连忙问道:“老人家,请问是何处?”老猎人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峰,说道:“就是那座山,山上有个山谷,里面有水源,还有一些可以耕种的土地。”连仲辅谢过老猎人,心中有了新的打算。
回到营帐后,连仲辅把将领们召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将领们听了,都觉得这或许是个办法。于是,连家军在老猎人的指引下,向那座神秘的山峰进发。他们艰难地攀爬着山路,终于找到了那个山谷。山谷里景色宜人,有清澈的溪流,肥沃的土地。连家军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一边耕种土地,解决粮食问题,一边训练士兵,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在外面的世界,军阀混战依然激烈。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不断地厮杀。连家军在这山谷中,暂时避开了战火,但他们的未来,依然充满了未知。他们能否在这乱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否重新崛起?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连仲辅和他的士兵们,依然怀揣着希望,在这命运的漩涡中努力挣扎着,等待着那一丝曙光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