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红豆生南国>第3章 风云突变

第3章 风云突变

欧阳玉树带来的消息,让已卸任的前兵部尚书连仲辅大为意外。他坐在书案后,缓缓放下手中的笔,长叹一声,感慨道:“唉,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老佛爷此举,怕是要断了大清的皇脉啊。大清的气数,眼见着是要尽了。”他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仿佛已预见了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未来。

“义父,还有一事。”欧阳玉树微微俯身,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凝重。

“何事?”连仲辅抬眸,目光落在义子脸上,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各地拳民闹事愈发厉害,大批教堂被焚烧,教民与拳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听闻老佛爷已颁下懿旨,承认了拳民的地位。此事已引起各国强烈反应,有消息称,东南沿海的英法等国军舰蠢蠢欲动,形势一触即发,我们恐怕得早做打算。”欧阳玉树一口气说完,眼中满是担忧,紧紧盯着义父的反应。

连仲辅站起身,在书房里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走到欧阳玉树对面,低声说道:“玉树,此事我们需从长计议。依我看,可分成两步。”他神色严肃,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欧阳玉树连忙垂首,恭敬地说:“一切听凭义父安排。”他深知义父阅历丰富,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下,必有周全之策。

连仲辅又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步,像是在权衡利弊,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这样,你暂且留下,密切关注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即刻前往台湾,做最后的准备,让成奎按兵不动,与你一同等待朝廷的态度。一旦局势生变,你便带人退往台湾。届时,我们在台湾驱除日寇,宣布独立。唯有如此,我们方能进退自如。”他目光坚定,仿佛已看到了未来的布局。

欧阳玉树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说道:“义父的安排甚是妥当。只是,义父合家家眷该如何安置?是随义父南渡台湾,还是暂且留在南平?此事还请义父明示。若要携眷南渡,孩儿需马上安排渡海船只,另外还得部署兵马护送。南平地处闽北,距离泉州尚有600里之遥,沿途各处对朝廷的态度瞬息万变,孩儿实在放心不下。”他的话语中满是对义父一家的关切,也展现出对局势的谨慎考量。

连仲辅微微皱眉,再次叹了口气,说道:“倒也无妨。老夫去年刚卸任兵部尚书之职,福建各地官员大多是老夫在任时举荐、提拔的,料想他们也不会为难老夫。如今局势实在难以预料,家眷还是不带了。只是要辛苦你了,连府这一大家子,往后就劳你照拂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对义子的信任。

欧阳玉树赶忙说道:“义父这是哪里的话?这些本就是孩儿分内之事。成奎兄弟不在家,做哥哥的自然该照顾他的家眷。既然义父已有定夺,孩儿这就回去安排。”他态度诚恳,言辞间尽显担当。

连仲辅微微点头,挥了挥手,说道:“你去吧。”看着义子离去的背影,他的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欧阳玉树辞别连仲辅,走出书房,一眼便瞧见梅雪垂手站在天井里,便招手唤她过来,吩咐道:“去把少爷找回来,即刻回府,我在前厅等他。”他神色匆匆,心中已在盘算接下来的诸多事宜。

梅雪应了一声,急忙转身去找欧阳平山。

另一边,连翘撅着嘴,不情不愿地跟在吴妈后面走进祖父的书房。一进屋,她便瞧见祖父倒背双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神色凝重。连翘自幼聪慧乖巧,又常年跟随在连仲辅身边,与祖父亲昵无比,也格外能看懂祖父的心思。见此情形,她心中明白祖父定是有心事了。

连翘赶忙走上前去,脆生生地喊道:“爷爷,爷爷,我来啦。爷爷,你看这是我和欧阳哥哥在庭院里采的,好看吗?是两个颜色的果子呢。”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小手,掌心躺着两颗奇异的种子,正是半黑半红的相思子。她满心希望能用这小小的惊喜,驱散祖父心头的阴霾。

连仲辅低头,看到心爱的孙女,脸上的愁容瞬间消散了些。他弯下腰,从连翘手心里拿起其中一颗相思子,仔细端详,见这颗相思子的外壳完好无损,这才放心地将其还给孙女,轻声问道:“连翘,你可知这是什么种子?”他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宠溺。

“知道呀,欧阳哥哥说,这是相思子。”连翘眨着大眼睛,一脸自豪地回答。

“没错,这是相思子,也叫相思红豆。你要记住,这种红豆的果仁有毒,毒性极大,千万不能误食!即便外面的壳破了也不行。一旦发现壳有破损,就得马上扔掉,明白吗?”连仲辅神色认真,极其郑重地嘱咐着孙女,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连翘乖巧地点点头,说道:“我会很小心的。我有两颗,欧阳哥哥也有两颗。我和欧阳哥哥说好了,将来我们结婚,再生一对孩子,所以这四粒相思子就是象征我们未来的物件。”她天真无邪地把自己和欧阳平山的约定告诉爷爷,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听了孙女这番话,连仲辅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暗自思忖,是不是该把心中那个决定告诉欧阳玉树了?自连翘出世起,连仲辅便有了让连家和欧阳家结成秦晋之好的想法。玉树是自己的义子,自己又只有成奎一个儿子。平山出生后,连仲辅就想,若成奎生下的是男孩,便让两个孩子义结金兰;若是女孩,就嫁给平山。只是这个想法一直未曾说破,也是想先看看平山的表现。去年连仲辅告老还乡回到南平,亲自督教两个孩子的学业,发现平山用功刻苦,连翘则多了些活泼调皮。如今自己要赶赴台湾,成奎和儿媳妇邢氏也在台湾,此次究竟该不该带走连翘?连仲辅心中一直犹豫不决。此刻听了孙女的话,他终于下了决心,还是把连翘留在南平。

如今大清局势风云变幻,国事前途未卜,谁也无法预知自己此次前往台湾会是怎样的结局。台湾毕竟是座孤岛,一旦大陆政局发生巨变,身处孤岛的他们又将面临何种命运?连仲辅早就预感到国事艰难,却又无力回天,这才选择激流勇退,告老还乡。然而,他终究是大清辅臣,又怎能眼睁睁看着大清走向灭亡?老佛爷这些年的倒行逆施,更是让本就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步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加紧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现豆剖瓜分之势。

清朝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台湾省首府台北,割台的消息传来,民众“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在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情况下,被腐败的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台湾人民心中的悲愤、无奈与绝望,非外人所能体会。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纷纷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台湾人民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台湾岛上与日军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殊死斗争,这便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又称“乙未战争”。

连仲辅决心在万不得已之时,用在台湾驱除日寇、宣布独立的办法,来延续大清的气运。他深知此路艰难,但为了大清,为了国家的未来,他愿意放手一搏。

就在连仲辅陷入沉思之际,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吴妈神色慌张地走进来,禀报道:“老爷,外面来了几个自称是朝廷信使的人,说是有紧急公文要呈给您。”连仲辅闻言,脸色微变,他与欧阳玉树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快请他们进来。”连仲辅整理了一下衣衫,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不一会儿,几个身着官服的人走进书房,为首的一人从怀中掏出一份公文,双手递给连仲辅,说道:“连大人,这是朝廷的加急公文,请您过目。”

连仲辅接过公文,缓缓打开,只见上面的内容让他脸色愈发凝重。看完公文,他将其递给欧阳玉树,沉声道:“朝廷下令,让各地官员务必安抚好拳民与教民的冲突,同时密切监视各国军舰动向,若有异动,即刻上报。另外,还提及了对台湾局势的担忧,要求成奎加强戒备。”

欧阳玉树看完公文,思索片刻后说道:“义父,看来朝廷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只是这安抚拳民与教民冲突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乱子。”

连仲辅点点头,“是啊,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既要应对朝廷的命令,又要为将来的变故做准备。对了,你回去后,即刻安排可靠之人,密切关注南平周边的动静,尤其是那些与朝廷态度相悖的势力。”

“孩儿明白,这就去办。”欧阳玉树应道。

“还有,关于家眷的安置,你要多费些心思。连府上下人口众多,务必确保他们的安全。”连仲辅再次叮嘱道。

“义父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欧阳玉树坚定地说。

待欧阳玉树离开后,连仲辅再次陷入沉思。他想到了远在台湾的儿子成奎,不知他如今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是否能应对自如。又想到了留在南平的孙女连翘,心中满是牵挂。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是对大清,还是对自己的家族,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此时,连翘在一旁看着祖父愁眉不展的样子,心中十分难过。她轻轻拉了拉连仲辅的衣角,说道:“爷爷,你别不开心了。等我长大了,我要变得很厉害,帮爷爷解决所有的难题。”连仲辅看着天真可爱的孙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摸了摸连翘的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好,爷爷等着我们连翘长大,成为了不起的人。”

然而,连仲辅心里清楚,前路艰难险阻重重,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作为曾经的兵部尚书,作为大清的臣子,无论如何,都要为国家和家族尽自己的一份力。他暗暗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仿佛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