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面对的现实情况,杨兴友觉得既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四处云游拜访各方,试图重新开辟疆土;也不指望上级业务部门帮忙寻找一些业务支撑点,那也无异于在树上找鱼。其他的县、市,确实是有不少项目成功引进,但他们主要依靠的是当地侨胞从中穿针引线。然而邢达市呢?虽然也有不少台胞,但却没有一个是出类拔萃的,至于海外侨胞,他们也只是基于温饱型的,并不存在项目引进的优势。在财政极度拮据的背景下,继续引进项目难度之大,对于杨兴友来说,所感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处在单位“作为”排位随时可能变更交错的关键时期,杨兴友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局,再创佳绩。正是因为面临这样的艰难困苦时期,他始终遵循左宗棠一副对联所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将审时度势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既要考虑到有所“作为”的抢先“争位”,同时还得在开支问题上有所节制。也因此在策略的实施上,就得进行一番必要的调整,厉行节约可以说做到了极限。杨兴友为了获取“一龙带九江”的多重效应,因而往往采取“一差多办”“一事多司”“一职多能”的策略,总是想着来它个“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所以,杨兴友每次都是利用开会或者出差的机会,试图多多地加强横向联系,盘算着希望能从中寻觅到一些于己可用的资讯。
就在这年的八月下旬,时光如同悄然流淌的溪水,静静地流转,默默地起伏。杨兴友已经结束了于省府盘城召开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外经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加入世贸组织将给国家带来怎样的严峻挑战与压力而展开。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究竟会造成怎样深远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就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专题通报。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视角,深入剖析每一个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仔细探讨经济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同时,大家还积极地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寻应付的策略与办法,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谋划出一条更加稳健、更加光明的道路。
就在会议结束行将启程返回邢达之际,一直致力于“一差多办”做到极致的杨兴友,心中始终盘算着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此次出差的价值,真正做到“一举多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兴友决定,对于外贸外经系统属下那些以前尚未到访过的一些公司或企业,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番地毯式的、全面而深入的查访。
他满心期待,希望通过这次细致入微的查访,能够从那些尚未涉足的角落获得一些在引资引项这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也在心底默默期许能为所在单位未来的业务扩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如此一来,或许不就有了一次“一龙带九江”的多重效应吗?他坚信,只要努力追寻、不懈探索,或许就能创造这样的美好愿景。于是,杨兴友行前便有了这样一番美好的憧憬与展望,他的心中充满了这样的信念。
因为会议所在地与即将到访的那个地儿距离并不算远,杨兴友想借着这个探访机会顺便散散步,觉得这样的安排挺好的。杨兴友的脚步轻快而又稳健,他迈着雄健有力的步伐,敏捷地穿梭在盘城市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透过树叶斑驳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肩头,映照着他充满期待的面庞。不到二十分钟,他就来到了位于前进大道向阳街一幢宏伟壮观的“华中滥海商贸大厦”的这座写字大楼前。
这幢高耸云端的写字楼,宛如一座巍峨的巨塔,以傲然之姿直刺苍穹。它雄伟奇丽,伟岸挺拔,仿佛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又似神秘光辉的梦幻城堡,静静地伫立在盘城市的核心地带。毫无疑问,“华中滥海商贸大厦”显然是这个城市熠熠生辉最显著的地标之一。只要人们的目光触及到这座雄伟建筑的名称时,便能深切感受到这栋大楼里始终洋溢的商业繁荣景象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杨兴友微微抬头看去,一楼大厅侧面那一片偌大的墙面上,只见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地挂满了整整55层楼里所驻机构一连串醒人眼目的大幅牌匾。一眼望去,它们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显然是由写字楼统一安装制作的。牌匾在明亮的灯光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每一块牌匾都仿佛是一本厚重的书,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每一个牌匾里面所蕴含的辉煌与成就,见证了这些企业的荣耀与梦想。
杨兴友对长驻在这里面的许多经济派出机构,或是大型企业办事处并不陌生,以前他也曾两次来过这里。然而,这次当他的目光扫过这些牌匾时,突然一个醒目的巨幅牌匾引起了他的格外注意——“盘城市方舟国际人才咨询公司”。这个单位的名字对于他来说似乎很有些陌生,显然他没有来过,也因而他明显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巨大吸引力。
杨兴友停下不断走动的脚步,伫立于这块特别醒目的牌匾前。他的目光仔细打量起这个牌匾,心中自然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好奇心。这个单位是做什么的?它与我的业务有联系吗?杨兴友心中不禁产生了这样的一连串疑问。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个单位虽然陌生,国际人才咨询业务,邢达可没有这一类业务,似与自己此次出行的目的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
尽管存在这样的深度疑问,可是杨兴友这次对于任何信息决不会再轻易放弃。也因而,决不漏掉这一间。他心中自然涌起了一股探究欲望,这欲望似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使劲推动他前往。他告诉自己,即使这个单位与自己的业务并无直接关联,但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充分了解一下。大不了就算是白来了一次,又有何妨?总比来了未去的后悔强多了吧。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了好奇心的杨兴友,决定一探究竟。
杨兴友对“盘城市方舟国际人才咨询公司”既然充满了好奇心,自然想要深入了解一番。于是,他毫不犹豫走进电梯间,手指在电梯按钮上轻轻一点,电梯便平稳地快速向上移动,他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这家公司所在的第49层。电梯门缓缓打开,杨兴友从容踏出电梯间,径直沿着路牌指引,走向左侧甬道,不远处的前面应该是这间公司的办公所在地。他顺着这条甬道继续前行,经过几间紧闭的办公室,然后又拐了一个弯角,眼前便是挂着这个公司牌匾的办公室。
他举目环顾,只见这个不算太大的办公室里人头攒动,就像沙丁鱼罐头那么拥挤。这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工作中,有的人凝思静想,有的人挥笔疾书,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忙着打印,还有的人正在接收传真件,这些人忙碌得连头都不曾抬起。杨兴友此时的到来,自然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一个坐在靠门近处戴着浅红色眼镜的女孩,突然听到了临门的脚步声,她习惯地抬头看了过去。她的目光与站在门口的杨兴友刚好相遇,随即礼貌地主动一声询问:“先生您好,有事吗?请问您找谁?”
杨兴友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女孩的亲切与热情,瞬间在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随即快步走到这个女孩的办公桌前。他和颜悦色,以极低的语气简要地说明此番前来的意愿。女孩认真地聆听后,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后,她像是考虑到不方便立即起身,或许是担心在起身时会碰到周围的物品。于是,她赶紧向后挪了挪椅子,动作轻柔而小心。在她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来者交流。
当女孩静静听完杨兴友的陈述后,对他的回答并没有立即说什么。她只是微微垂下眼眸,神色平静。加之她慢条斯理的动作,不紧不慢地起身,似乎对自己刚才的介绍不以为然。杨兴友看着女孩的反应,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他原本满怀期待,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帮助,然而此刻女孩的这番表现却让他觉得这次可能真的不会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