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省会盘城市,“盘城市方舟国际人才咨询公司”在改革开放与对外经济往来活动中,多少年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每个员工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从业者自然也都有其清晰而明确的职责分工,每个岗位都是至关重要的运转节点。程若青作为公司出类拔萃的得力干将,她的日常工作内容丰富且具挑战性,围绕劳务输出和海外工程承包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领域展开。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国际市场敏锐的洞察,在工作中总是游刃有余,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也正因如此,她在公司一直颇受张经理器重。在张经理的眼中,程若青不仅专业能力过硬,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是一丝不苟,是团队中值得信赖和依靠的重要成员。
然而,绿茶培训项目与劳务输出、海外工程承包,这两者间可以说是完全毫不相干的两码事,自然不属于程若青的职责范围。可是让人不禁心生好奇,这位平日里一向以专业著称的程若青,为何会涉足如此陌生的这另一个全新的领域呢?再有就是作为公司经理张君和,就绿茶培训项目这件事,为什么居然也让杨兴友联系与其自身职责并无关联的程若青呢?既然绿茶培训与程若青职责无关,她又怎么牵涉到了肯尼亚绿茶培训的这件事情上来的呢?
毫无疑问,张君和是这个公司的灵魂人物,亦如他当初揭榜受聘公司经理后带给公司的巨大变化一样,他的每个决策往往总能够引领公司走向新的高度。之所以出现程若青接了本不当由她接的绿茶培训项目这一戏剧性事件,这一切就因为张君和经理出差在外,也因而还得从经理出差这件事情说起。也就是说,接受绿茶培训正是张君和这次出差期间,才意外成为了这个戏剧性事件的起始点。换句话说,如果张经理尚在单位,公司绝对不可能承接该项目,也因而更不存在程若青染指其事的可能性。
就在这年八月上旬一个星期四的上午,程若青因为要送原与她一道打工时结识的一个好友到雅园火车站乘车去深圳,所以她必须早早地起床。待送走客人后离上班还有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再往哪儿去?说返回租住的临时宿舍吧,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那只不过是她夜晚投宿的一个临时居所。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程若青只好心无所系地提前来到办公室。程若青作为单身女孩,就像送走客人这类事迫不得已的提前起床,待事情结束后,难免时有处在回临时租屋不是、不回也不是的纠结状态,所以她提前上班的时候一般总比其他人要多得多。
这时候还不到九点钟,程若青轻轻拧动钥匙,很快打开了办公室的大门。眼见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斜斜地倾洒在了地面上,形成一片耀眼的光影。她感受到室内就因门窗关闭了整整一个夜晚,由此产生的一股难闻的怪异气味弥漫在整个办公室。出于本能的意识,她赶紧将所在窗户全都打开,并立即启动空气净化器。
当她不紧不慢做完这些琐碎的事务,接下来正准备拿起抹布擦拭自己的办公桌,这时大楼内专门负责分发报刊、邮件的赵大爷,便不紧不慢立即走了进来。赵大爷送来了当天的一大摞报纸、各类刊物以及大大小小的邮件,这里面还有一份他们订阅的《资讯早报》内刊。而这份内刊对于他们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是公司决策层特别倚重的一份极具价值的经济内参,经常为公司带来一些独家、前沿的市场信息和深刻独到的经济分析与观察。他们在国外实施的许多外派劳务,还有承包的这一类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关键资讯,就是来自于这份举足轻重的《资讯早报》。
程若青这天起床时觉得有点饿,为了加强营养质量,于是早餐时特意买了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包子。可能包子有点咸,这时候她感觉有点口渴,便转身走向存放电水壶的茶几前。她拿起水壶灌过水,并将水烧开。给自己倒了一杯滚烫的开水,用嘴吹过一会儿,待稍微晾凉些喝了几小口开水后,又将水杯放回桌上。她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交叉闲置,臀部斜倚在办公桌旁,随后扒开一大摞报纸。她知道这段时间并没有她的书信,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单单挑出夹在里头的《资讯早报》,逐页逐题仔细地浏览了起来。程若青明亮的眼睛在每篇文章的标题与文字间快速地穿梭游走,神情格外专注的她,试图从中找到迫切需要的有关劳务输出或是工程承包方面的信息。
当她缓缓翻到第三页并看到末尾处的黑边方筐内,编者特意打上黑色方筐,意在提醒读者有重要消息发布,一条赫然醒目的消息随即映入她的眼帘。她的瞳孔由此一下子放大了许多,被这条消息里的内容紧紧瞅住。引起程若青专注的这条消息是澳大利亚海外援助财团驻北京办事处发布,着重讲的是由他们出资赞助,并且由他们负责组织实施的针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绿茶生产制作技术培训的相关项目。而且具体的受援国则是远在非洲大陆、又濒临沿海的肯尼亚。
噫,肯尼亚不是一直在生产红茶吗?红茶可是肯尼亚最为响亮的一张名片呢!在国际红茶生产与销售市场上,他们一直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好奇的程若青不得不想,他们怎么想着又要上绿茶生产这个全新的项目呢?难道是想抛开传统产业红茶转道绿茶开发?俗话说,“生的不做,熟的不丢”,显然这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们打算在原有生产红茶的基础上,再新增绿茶生产项目,为的是占有更多的茶叶销售份额。
得到此一重磅信息,程若青的心里一个劲地嘀咕。全省所属各县市几乎全都无一例外都生产茶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没有一处不与茶叶生产有着深深的羁绊。毫无疑问,就茶叶产业这一块而言,显然是全省农业生产中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饮料产业。它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较为丰厚的经济收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茶叶产业还成为就业人数最多的支柱性产业。
程若青由此又思忖,目前公司开展的所有业务全都属于涉外型的,可是这个绿茶培训项目尽管是由澳大利亚出资、并且肯尼亚受惠,但却是实实在在、纯粹地道的内联业务性质。那么,可否就此开启新的内联业务这一块新型领域,将业务的触角从外派型延展至内地呢?于是她便不假思索,以至于认为这个项目极具可操作性。她满心渴望能够开创一个外派、内联两项业务齐头并进的全新格局,以图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战略性扩张。并且觉得这个项目并非难事,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放着就锅下面的这等大好机会不干,还能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呢?这时候,公司所有员工都已上班了,程若青觉得,这件事没有必要征求这些无关人员的意见。就是告诉他们,也没有一个懂行的。也因此,自然他们谁也拿不出更好的意见。
考虑到张经理出差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回来,若不及时回复,很有可能失去这个难得的合作机会。早在这之前,张经理不在家的多数情况下,但凡接到劳务输出和海外工程承包这类资讯,程若青从来都是自主处理,事后每次也都得到了张经理的充分肯定。就此她又想,这一次张经理肯定也会不无二致地同意与认可这个内联培训项目。作为一个既有担当且业务熟练的职员,觉得这一事也不应例外。于是,程若青也像以前那样,完全忽略、跳过了请示汇报这个流程,毫不犹豫认定了这个培训项目。
也许程若青太过于自信,也许是出于判断的严重误差,以至未能充分预见可能潜在的诸多风险和难以预料的变数;或许内心深处对于这一项目成功的极度渴望,无意中淡化了对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缺失之处的客观审视;抑或是她长久以来的事业一帆风顺,无形中培养了她自以为是的习惯性乐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