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穿到南唐成词帝>第489章 乡老听令

第489章 乡老听令

扬州漕运码头的青铜鼎升起九盏磁矿灯时,我将“聚宝玉像”轻置于鼎心,像底“保大五年铸”的刻痕与掌心社稷佩的狼首纹骤然共振。狼毫蘸满混着宣州矿砂的磁矿墨,在《民生明辨诏》黄绢落下“藏富于民”四字时,前世记忆中的“青苗法”残页突然显形,在鼎中织就民意地脉的全息光网。

“乡老听令——”墨字未干,玉像狼首的赤金暗纹竟被巡检司的青白磁频吞噬,显形出立体的江淮民脉。李嗣宗的聚宝盆玉佩在“润州粮库”方位泛着青磁,却被一道青白光轨截断——那是“巡检符”新铸的结界,正将衡山煽民术的窃听波,封入鼎底的磁矿砂阵。

宣旨官的青铜节杖磕地三声,“凡囤积居奇者,田产充公”的诏令在磁矿灯影中显形为罗盘。我特意让“民生保障”的条文泛着初到南唐时“劝农碑”的金红,罗盘指针上流转的,正是江淮百姓的寸口脉频——此刻的光轨,多了由“聚宝玉像”狼首编织的护民密网。

调试“巡检符”时,符身暗纹突然迸射赤赭强光,显形出各乡老宴的密信记录。我看见李嗣宗商盟围坐在衡山别业,借“共议粮价”之名撬开礼盒暗格,“豪强盟”印信下的听脉石粉正顺着地脉缝隙渗透——这与我在扬州推行“轻徭薄赋”时的设想,早已背道而驰。

“陛下,观星阁磁石仪复明了!”司天台博士的欢呼混着磁矿灯的清鸣,北斗民星的光轨穿透殿顶,在鼎中与我的社稷佩光网重叠。聚宝玉像的狼首暗纹彻底崩解,露出底下的“固民护脉”古篆,与我掌心社稷佩的民道纹完美契合,仿佛古今恤民理念,在民意地脉深处达成契约。

笔尖落下“煽民者刑,护民者赏”八字时,李嗣宗的聚宝盆暗纹突然崩解,衡山派的青磁波频被玉像赤金吞噬。我知道,这道诏令不仅是新政补充,更是对两藩操控民意的迎头痛击——当每粒听脉石都要经过官验,那些藏在乡老宴中的操控术,便再无容身之处。

巡检符的暗纹继续显形,我看见三年前埋下的“民道护脉符”残页在各里正腕间显形,页间藏着的磁矿咒文,正与新制的明辨诏产生共振。这让我确信,开放言路不是妥协,而是让民意回归本心,断了敌方借乡老行操控的邪路。

观星阁的清鸣中,民星七宿的光轨化作十九道赤金锁链,分别锚定粮库、市集、漕运的核心岗位。每条锁链上都刻着“辨民听脉,护政固民”的微言,与我掌心社稷佩的民道纹一一对应,将江淮的民意地脉,牢牢系在“藏富于民”的治世理念之上。

宣旨官展开第二道诏令时,“乡老议事必验磁频”的条文让张元伯的算盘剧烈震颤。鼎中青白光影应声收缩,却在江淮粮库周围形成新的结界——这不是封锁,而是让民意地脉之力,回归护持民生而非被窃取的本源。

磁矿灯的光芒突然汇聚,在鼎顶显形出南唐民意地脉图,每处枢纽都泛着对应岗位的光色,却又被统一在社稷佩的青白之下。我望着这副景象,终于明白,所谓“民生明辨坛”,实则是用诏令为经、符印为纬,以民意地脉为根基,织就的一张护政固民的大网。

巡检符的最后一道暗纹显形,竟是我初到南唐时刻在城墙上的“民为邦本”,此刻与新制的《民生明辨诏》形成呼应。玉像眼中映出我的倒影,胸前社稷佩与案头诏令交相辉映,仿佛在提醒我,这场民生定策,既是对前世恤民智慧的践行,也是对今生民意地脉的承诺。

观星阁的磁石仪突然发出强光,民星完全归位,对应《淮南地脉图》上的赤赭噪点逐一熄灭。我知道,这标志着江淮的民意地脉,在经历豪强绞杀后,终于回归平衡,而我亲手批注的明辨诏,将成为守护这份平衡的基石。

当殿外传来巡检司的开衙锣声,我望着鼎中显形的“民意地脉”光轨,终于确信,只有让民道与地脉共生,用制度为护民之刃,才能抵御那些藏在玉佩与算盘中的阴谋。李嗣宗和张元伯的身影在鼎影中渐渐模糊,而我掌心的社稷佩,正带着新的信念,散发出更加坚定的青白光芒。

末了,我将巡检符按在《淮南巡检录》扉页,符身暗纹与聚宝玉像狼首印记共同显形出润州粮库方向的光轨——那里的官粮,正等着新的验粮令,将豪强的囤粮之手拒之门外。这场在漕运码头的定策,不过是序幕,真正的硬仗,还在等着我带着新的民生制度,去根治民意地脉深处的操控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