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万历年,岁在癸卯,(1603年),江南已是草长莺飞,而滇南的山坳里,春寒仍带着湿冷的潮气,紧紧裹着连绵的哀牢山脉。山脚下的“王家庄”,不过是几十户人家的村落,依着一条浑浊的小河,世代靠几亩薄田和进山采些山货维生。村子西头,一户王姓人家的茅草屋里,正弥漫着一股混杂着草药和血腥的气息。
王家家主名叫王老实,人如其名,是个典型的山民,黝黑的脸庞刻满风霜,一双大手布满老茧,除了埋头干活,不大懂得活络。此刻,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茅屋外面团团转,粗糙的手掌反复搓着,时不时凑到门缝边,想听听里面的动静,又怕惊扰了里面接生的稳婆和他那正在受苦的婆娘。
“哇——”
一声响亮的啼哭,如同划破雨幕的惊雷,猛地从茅屋里炸开。那哭声异常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生命力,震得王老实浑身一激灵,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黝黑的脸上绽开一个憨厚却又难掩激动的笑容。
“生了!生了!是个带把的!”屋里的稳婆高声喊着,随即抱着一个用粗布裹着的婴儿走了出来,脸上也带着喜气,“王大哥,恭喜啊,大胖小子,嗓门儿真亮堂!”
王老实搓着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只觉得那小小的身躯沉甸甸的,带着温热的气息。孩子似乎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寒冷有些不满,哭声一阵高过一阵,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一张皱巴巴的小脸涨得通红。
“像……像他娘,也像我……”王老实看着孩子,嘴里喃喃着,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他婆娘在里屋虚弱地唤了一声,他才想起要紧事,连忙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塞给稳婆:“谢谢您,谢谢您了!”
稳婆接过钱,又叮嘱了几句产妇的注意事项,这才乐呵呵地走了。
王老实抱着孩子进了屋,只见婆娘李氏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但眼神里却充满了慈爱,正伸着手想要抱孩子。王老实连忙将孩子递过去,李氏小心翼翼地接过,贴在胸口,轻轻拍着,孩子的哭声竟渐渐小了,只发出几声满足的咿呀。
“他爹,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李氏轻声说,目光落在孩子熟睡的小脸上。
王老实挠了挠头,他没读过几天书,肚子里没多少墨水。他想了想,看着屋外依旧阴沉的天空,又想到这孩子出生时那股子冲劲,便憨笑道:“这孩子命硬,生在这风雨天,又哭得这么响,将来怕是要往外闯的。咱这山沟沟里,盼的就是川流不息,日子能顺顺当当。要不,就叫‘川’吧?王川,让他将来的路,像大河一样,顺顺溜溜,越走越宽。”
李氏点点头,轻声念着:“王川……好,就叫王川。”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在滇南深山茅草屋里啼哭落地的男婴,日后会走出这片连绵的大山,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掀起一番风浪,更不会想到,他一生的积蓄,会与一把看似普通的竹柄油纸伞,结下一段惊心动魄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