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霜煎草木,落叶纷纷。秋收完了,正是古镇冬闲时。

赵四爷变了,他喜欢上了一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女子。

那是在一次看戏时认识的。

古镇在松滋县都算得上是有名的大镇。它曾为松滋县县级筹备处。筹备处于民国三十一年由古镇迁至复兴,复兴才改为伪县政府所在地。

松滋县最富饶的大平原包括复兴、古镇、江口镇、汇口、程营、下面靠近望江县华阳镇的套口。年收入可抵松滋半个县,直接影响着松滋县的经济和发展。

特别是到了丰年,雪白如云的棉花、园滚滚的黄豆、麻壳喷香的花生、黑油油如缎的芝麻、红焰焰的高梁、金灿灿的玉米,园滚滚的红芋。铺天盖地,堆积成山。

一年辛苦到头的农民看到这个好年景,从心里往外冒笑意。财东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古镇街上的人川流不息,有各地来收货的客人。也有靠替双方主人拉生意的伢贩子。到处都是欢歌笑语,人人都在谈论着今年的好年成。各种粮食、棉花均卖了好价钱。

古镇河里停着几十艘大船。最大的能装几百石,最小的也能装几十石。都是来收购粮食,棉花的。由上游来的客人,他们将这些粮食运到长江,再从长江上游运到九江、湖北、汉口、重庆。下游来客就运到安庆、南京、芜湖、上海。再从这些地方运到全国各地。再外运全世界。

这时,从山里、丘陵地带就涌来大批捡粮食的妇女孩子。有亲戚的靠亲戚,没亲戚的靠朋友。在收完庄稼的地里再搜索一遍或几遍。就如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将收割后掉下来的粮食、棉花等一一归在她们自己的口袋里。还别说,山里好多人家都是靠每年捡洲养活了一家人。

棉花除了纺纱织布、做全家人的棉袄、棉裤、棉鞋。(有姑娘要出嫁的得预备下出嫁的棉絮。)打棉絮外,其余都卖了。粮食也只留一年的口粮,其余也都换作了钞票。农民的口袋有点闲钱了,财东更是富得流油,大家都想找点乐子。

张师付与来古镇的领导游民君接上了头。俩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游民君是作为商人来古镇收购粮食的。他无事来裁缝铺闲逛,看看墙上挂的布料。问做一件衬衣要多少钱?等没人时,他代上级指示:“古镇要成立贫农协会,商民协会、妇女协会、儿童团等组织,宣传抗日。”

俩人商量好久,决定把附近各地党员召集起来。晚上就在裁缝铺里,召开一个支部会议。成员有田光生、孙大胖子、方笑玉、汪谷旺等,游民君任支部书记。其余均为委员。当即商量若古镇唱戏时,他们也行动起来:在街上贴标语,组织人游行示威,高呼口号!

不过,上级指示:张裁缝和游民君不能出面。主要由其他成员出面组织,动员四乡八镇的农民兄弟。

古镇找乐子就是请戏班子唱几天几夜的戏文。大家看看戏,乐呵乐呵。

戏台搭在镇中间的大场子上,大场子座落在古镇的北街中间。凡是古镇重要的事情都在这里举行。唱戏啦、杀人啦、惩罚谁家女的偷情、男的做贼之类。也是全镇人最开心或最背时的地方!今年年成好,赵四爷与镇上的财东们就商量着。以赵四爷为首的大财东,一家出多少钱请戏班子。再按镇里户头摊下去,高门大户多出,穷家小户少摊。大家都有戏看。

搭戏台的东西是祖辈留下来的。只要赵四爷吩咐一声,马上就有青壮男劳力自动站出来,挖桩埋柱子。绑横梁,将架子搭好,垫好木板。都是一个镇的老少爷们儿,唱戏的事是大家的事,而且都是熟手,没有哪个退后不前。要不然,就被本镇人瞧不起。木板用上好的杉木,且有三寸厚,无论是文戏的呀呀唱唱,还是武戏的腾、跳、蹦、打,一律承受得起戏子们的折腾。

游民君和委员们也在忙着他们的头等大事。亲戚找亲戚,朋友串朋友。说明来意,讲通理由。鼓励他们参加以共产党为首,游击队为副的打击敌人抗联活动。有的人胆大,同意参加。有的人担心家小,摇头不想参加这危险的游戏。还有人模棱两可,说不懂这些活动有么事意思,等等再看。

于是,他们就动员那些答应参加的人背诵口号,买纸写标语。哪些人贴标语、哪个人领头呼口号!一一落实。不准反悔!要向党宣誓:不准泄露秘密。假如被敌人抓去,不准供出组织等等——

到时戏一开场,他们也就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唱另一台戏。

古镇家家户户都有亲戚朋友散住在四乡八镇。如今自家镇上唱戏,可就热闹了。接姆姆家婆的、亲家夫妇的、接岳丈岳母的、接大姑小姨的、接叔叔婶婶的、接兄弟姐妹的、接好朋好友的。戏还没唱,古镇已热闹非凡。独轮车唱着自己的歌谣,往古镇上赶。被接的人在自己家乡,觉得好有面子。接人的也热情周到,必竟这是喜事,几年才遇一回。大家同乐,比独乐乐要好。

赵四爷请的是今年松滋县有名的黄梅戏班,当家的旦角儿、小生、武生、青衣、小丑等,在周围县区都是有名的。唱、念、做、打、霎是好看。青衣唱苦戏时,台下一片唏嘘,心软的妇道人家陪着演员掉泪。唱乐戏时,又逗得台下人哈哈大笑,乐不可支。演坏角色的演员引起观众强大的愤慨?!他们忘记了这是在演戏,一再要求将他绳之以法。加以严惩!

赵四爷这几天特别忙,一些锁事都要他出面安排。比如,戏班来了安排在哪家有名的旅店。男人住多少间,女人住多少间?每天的伙食钱是多少?还要与镇上头面人物、戏班班主共同商量,第一天唱么事戏文?第二天又唱么事戏文。唱哪些小戏?哪些大戏?一一落实好,用笔记下来。

第三天,一切都准备好了。演员化好了妆,在后台等着看戏人到来。锣鼓奏着:“八哥洗澡”

“呛七、呛七、呛呛七。一打、一打、一打打。呛七、呛七、呛七、呛呛七。令呛、令呛、令令呛、令令呛。”

在等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