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弥天大谎>第11章 上镜

第11章 上镜

南江市广播电视大楼庄严地立于南江之北闹市的中心,一片繁茂的商厦对面。严格来说,它还不能称为大楼,只有六层,说不上是什么建筑风格,和它周围丛生的高楼大厦比起来,虽然显得寒碜,但仍以其古朴、威严和神秘,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地位。那时,广播和电视还没有分家,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地盘和办公的大楼,全蜗居在这幢古典式的小楼里。楼虽不高,空间却还是可以凑和着用,不够用了就向大楼后面横向发展。所以电台、电视台、音像出版社等,都临时在后院搭建各种录音棚和制作间。电视台是广播局的顶梁柱、钱袋子,所以这座小楼里最好的楼层肯定是他们的,最好的设施也是他们的。在这座小楼里,他们俨然就是主人。

随着南江之声电台主持人陈思佳的大红大紫,财大气粗而又求贤若渴的南江电视台决定挖老板周天胜的墙角。

电视台“星探”一番游说,陈思佳就动了心。陈思佳利用业余时间到电视台做了几次节目,电视台负责人发现她还挺上镜,于是台长亲口向陈思佳保证,来了后一定让她主持黄金档期的节目。陈思佳当然知道,广播办得再好也是没法和电视台比的,后者永远财大气粗,而前者再怎么折腾也始终摆脱不了小家子气。录音机不可能比得上摄像机,这是发展的硬道理。

陈思佳于是铁了心要奔电视台而去,一天也不愿在电台多待,像突然于茫茫黑暗之中发现了灯塔,看到了远方更加迷人的风景,义无反顾。

陈思佳最担心的是过不了老板周天胜这一关,毕竟是老板给了她一个平台让她蹿红的。当年她上这个节目时还只是一个刚走出校门乳臭未干的小姑娘,从没拿过话筒,是老板在编委会上力排众议为她争取到这个人人垂涎的节目的,并由此引起很多人猜疑,说她和老板有一腿,是先上了自己的身体再上这个节目的。为此,陈思佳不止哭过一次,但每哭过一次,陈思佳就坚强一回。后来,她干脆不理这一套了。她知道在这个是非名利场中,要想出人头地就得面对枪林弹雨。

不管怎么说,老板周天胜对她是有恩的。没有老板,她说不定还在社会上游荡到处托关系找工作,说不定还待字闺中成了个“不就业族”。是老板改变了她的一切,并造就了今天的她。几年来,她和老板经常在一起参加各种大型活动,进行了多场次的现场直播,应该说和老板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她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时,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用怎样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愧疚。

但陈思佳对电视台着了魔,对当电视台的主持人着了魔,所以在老板当时还比较破旧的办公室,她还是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老板周天胜一听,大光其火,脸色铁青,睁大了眼睛盯着她,要她再说一遍。

陈思佳没有再说一遍,小心地换了一种说法:“周台长,请您帮忙。真对不起!我——”

老板周天胜的手颤抖着抓了桌上一支烟塞在嘴里,用防风打火机点着后顺势将打火机用力向桌上一掼,砰的一声,桌上的一个茶杯被碰倒了,茶水流得到处都是,打湿了老板桌上的几张稿纸,上面还清晰可见地写着一些节目的修改方案。陈思佳见状,忙不迭地到门后去拿毛巾,将桌上的渍水擦了,又将老板的稿纸收好,对老板说“台长,您别生气,我改天再和您说这事吧。”说着小心翼翼地出门。

老板对着她的背影吼叫说:“改天也白说。我告诉你,没门!”

但电视台的领导有的是招,他们才不管老板怎么想呢,他们和老板招呼也不打,就直接通过广播局人事处将调令发到了南江之声电台。那个时候,广播局的新局长还没来,老板在广播局老领导们的眼里,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办的电台还只是一个试验产品。

老板看到那个调令的一刹那,血往上涌,恨不得把它撕了才解恨。陈思佳是南江之声的台柱子,是老板花了很多心血培养的,挖走了他的台柱子就是剜了他的心头肉,老板感到很疼。老板在心里痛骂广播局这些没脑子的领导,难道我电台不是广播局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何要厚此薄彼呢?电台培养的人都奔电视台去了,像这样下去,谁还来办电台呢?

老板就是老板,个性是很强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发泄着不满。他把调令塞到了桌子底下。他认为那是一张废纸,甚至可以烧掉;他相信过不了多久,陈思佳就会改变主意,还是在他的麾下当她的大姐大。

后来,陈思佳找过老板几次,问老板收到她的调令没有?老板没好气地说没有,也不再和陈思佳谈话,因为老板和她一谈就血往上涌,气不打一处来。老板后来要文艺部主任徐小蕾找她谈,但收效甚微。

半个月过去了,老板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才知道陈思佳真正是铁了心,一切都覆水难收了。最让老板气恼的是,陈思佳对待台里这个名牌节目居然采取了应付的态度,却经常在电视台抛头露脸堂而皇之地主持节目,这让老板觉得忍无可忍。要知道电台这档节目是老板和编委会几年来精心打造的名牌节目,代表着南江之声电台的形象,哪容得了陈思佳这小妮子这样糟蹋呢?

老板觉得该解决这一问题了,再拖下去对这个节目只会造成伤害。老板采取了先稳住陈思佳的方法,说一旦找到新的主持人,立即放人。陈思佳有了老板的这样一句话,也觉得事情开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对老板表示说,一定把最后几期节目主持好,直到新的节目主持人来,让老板放心。老板满意她的态度,索性让她吃了定心丸:“不会超过两周。”

老板于是加快了为陈思佳找接班人的步伐。老板召开了几次编委会,要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大家不知老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议。老板也很苦恼,他把全台的主持人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过了好多遍,也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合的主持人倒有几个,可是她们目前正在上的节目已经小有影响,听众已然接受,要是换过来那等于是扶了东墙塌了西墙,并且还要承担风险,老板觉得很不划算。老板一时一筹莫展。

这件事情给了老板周天胜很深的教训。老板痛定思痛后亡羊补牢,不得已出台了对主持人相关的制约规定,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