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最后的格格>第一章 关于《秋声赋》

最后的格格

2021-04-11 16:41159892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 关于《秋声赋》

溥娜仁的房间里有一幅六一居士的真迹,就是他那篇脍炙人口的《秋声赋》。一位北宋名家的真品手迹,竟还是他自己的书稿。这样的墨宝显然已经是堪称稀世珍宝的文物了,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这幅字的首尾题满了历代皇帝的御笔签批和玉玺印记,从北宋的徽宗皇帝开始,一直到大清的末代皇帝溥仪,竟然有50多个皇帝的御笔留在上面。这样一件珍宝,自然常有人登门求得一观。溥娜仁老人非常理解人们对亲眼看一看欧阳修真迹的那种心情,很少会拒绝的来访的宾客。于是搞得女儿特地为老人安排的隐世之所居然常常门前车水马龙,当地有关部门不得不有人专门来值班维持秩序。为此女儿有点哭笑不得了,又无法当着老人把登门的访客赶走,也只好听之任之。

我是很偶然地在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处,看到了这件文物的赝品,实在是爱不释手,便去询问此物的来龙去脉,才得知了真迹的所在。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不是个文物收藏家,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一幅六一居士欧阳修,为他自己的《秋声赋》写成的条幅。欧阳的字已经难得见到真迹了,又是一篇他的名作,自然是让我惊叹不已。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我面对《秋声赋》看了很久,又去仔细观看了上面58位皇帝的御批和玉玺后,忍不住问友人。

“六一居士这幅《秋声赋》的真迹你见过吗?那一定是国家博物馆的珍藏吧?不知道有没有拿出来展示?看到这幅赝品,我还真的对它感兴趣了。”

友人笑答:“它不在国家博物馆,而是在秋华格格的家里。我的这幅赝品,就是秋华格格70岁的时候自己临摹的。就艺术造诣而言,这幅作品表现出来的非凡功力,恐怕已经不输给这幅真迹了。一位70高龄的老人,无论是书法、金石、裱褙,以及临摹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艺,实在叫人拍案叫绝。”

我大奇,忍不住追问:“这竟是一位70岁的老人所作?还是位格格?太有意思了。她真是一位清朝末世的格格吗?那岂不是位百岁老人?”

友人言:“今年应该90多了。秋桐先生是大清最后一位格格,生在紫禁城里的末代格格。”

友人这几句话引起我更大好奇,便再三求之,很想去见见这样一位格格。想来这位老人的身上,必会有个旷世传奇。友人答应了我的请求。

2014年的晚秋,友人陪我去了南浔古镇,在清幽的百间楼隐处,有一座小楼,外面挂着块题匾,上面写的是“明月轩”。

院子里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接待了我们,显然她与友人很熟。她引着我们走进了这座小楼,大厅的北墙上就悬挂着这幅《秋声赋》。在这幅书卷的下面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从那张充满沧桑的脸上,依然看得到老人年轻时的秀美与风韵。

友人上去去打招呼,并将我引荐过去,老人爽朗地笑起来。我全然不曾料到,这位93岁的老人,竟如此耳聪目明。始终陪在旁边的是她的女儿,今年也已经近70了。从她那里,我听到了这个大清最后一位格格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