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洪恩玉惦记着四少爷的喂养问题,一大早就起身去了金家。

金少增正在守灵,通过钱镇长叫来了他,金少增一身重孝,见了洪恩玉磕头施礼。

洪恩玉直来直去,金少增说,一头乳牛再加上那个牛犊,只是想买洪家的几亩地。洪恩玉明白,金少增所说的那几亩地,是山根下靠近金家的地,如果卖给他们,金家就连成一片了。但是,洪恩玉做不了爹的主,再说那块地早就租给了私塾林先生种。

金老爷一时无话,只好说,那就算了吧。虽然金家没有得到洪家那块风水宝地,但是,仍然提出白送两头牛。洪恩玉于心不忍,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扔下二百大洋,这才把牛牵了回来。

洪恩玉不明白,金少增他老爹活着时就千方百计要买那块地。为了避免两家发生不愉快,洪家老爷就把地租给了林先生,详细规定说明只能租种不能买卖,此举打算灭了金家要买这块地的念头。

洪家和金家都看好那块地,风水先生看过的。金家老大在湖南做军务帮办,挺有势力的,一向谨慎的洪老爷想了两全其美之策。当然林先生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租种这埠好地租金微乎其微的。

洪恩玉给三姨太配备了奶牛,四少爷每日里喝牛奶。这样一来又给七姑娘添了活计,七姑娘整日价挤牛奶,煮牛奶还得加白糖,十分小心照料四少爷。

三姨太不亲身喂奶,没多久奶水就憋也回去。日子一长,身子骨日见起伏,很快胖得变了模样。

四少爷会喊娘的时候,三姨太胖的肥肉乱颤,走路很慢,喘气也费劲。大太太跟二姨太见了三姨太不喊别的,一愣喊她胖婆,背地里骂她像臭鹅,没心肝的占着洪恩玉不放手。

洪恩玉没心思喜欢大太太和二姨太,精心伺候三姨太他们母子。洪恩玉的行为冷淡了大太太,大太太自然很伤心,大太太出身官宦之家,行走坐卧,言谈话语极有修养,论家世与洪家门当户对。凡事憋在心里,不像二姨太稍有不顺心不是风就是雨的,要不就打几声响雷。

大太太不见洪恩玉沾床已久。一个人独守空房煞是凄凉,春天看花开恨花艳,夏日蛙鸣蝉唱心儿更烦躁,待秋来明月圆人不圆,望着天空空抛泪,盯着落叶愁满面,唯一的寄托是不怕路途远,初一和十五进香拜佛,磕头祈祷,修炼身心,也压抑了身心。因此,洪恩玉好像忘掉了她这个人,大太太心里憋闷已久,不久病倒在床上,终日泪光闪闪,佣人七姑娘也陪着落泪,泪水湿透了手巾。

七姑娘十分同情大太太,跪在洪恩玉面前求洪恩玉看看大太太,太太病得挺厉害。

洪恩玉无奈蹩进了大太太的房间,见了面,大太太伸出一只手,洪恩玉摸着她的手想起她年轻时的光景,那年月手多嫩,像葱白,这手怎么一下子就干瘪了,摸着扎人,像根干柴棍。尽管洪恩玉遗憾万种一言不发,大太太激动的泪珠儿涌流。洪恩玉想摸大太太的脸,但却伸过一张嘴,凑近大太太说亲不是亲仍旧没话说。

七姑娘不知洪恩玉要做啥,急忙躲了出去。

洪恩玉见佣人一走,撑开被子一看很惊讶。大太太脸上浮起了红潮,眼圈红红的,想哭却面带笑。洪恩玉用手一摸她的身子骨,兴奋劲儿扫了一大半,相对无言,沉默良久。

洪恩玉说,你好好养着吧,洪恩玉拔腿欲走。

大太太说,你不该来呀,你不来我还多活几日,你一走我也坚持不了。大太太的话有点儿像威胁。洪恩玉可不怕威胁。

洪恩玉在屋里踱着步,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时二女儿和三女儿进来了,围住洪恩玉要钱买糖。大女儿洪海松不理洪恩玉,端着药走近大太太说,娘,吃药吧。

大太太说,放一边,吃啥药也没用。只是苦了你,要不是放心不下你们,我早该走了。

洪恩玉说,别跟孩子们说气话,这点儿病死不了人的。

洪恩玉心里只有三姨太和四少爷,他说,哼,将来女儿都是赔钱的货。洪恩玉根本没睁眼认真看过三个女儿。

大女儿洪海松和洪恩玉一个脾气,在她心里只有娘没有爹,心性十分孤僻,不善言辞。大太太争也没用,以前洪恩玉就不喜欢闺女,如今有了四少爷,洪恩玉对女儿们更是不屑一顾了。洪恩玉不喜欢女儿,女儿也不和他亲近。

大女儿洪海松也恨爹偏心眼。

不能怪洪恩玉偏爱四少爷,四少爷自幼就天资聪颖。不到三岁便请来了私塾先生,四岁能写会算,五岁能背《四书》、《五经》、《女儿经》、《千字文》、《名贤集》。后来私塾先生说后生可畏,我以无力教他,还是跟林先生到学堂去读书吧。

林先生在盐河镇教书很有名气,家境一般的学生林先生也不嫌弃。如今洪恩玉家的三个女儿和金家少爷都跟林先生读书,年龄最小的是四少爷。

林先生没有妻室,他跟一个光棍二叔生活,林先生租种洪老爷家的地由他二叔耕种,林先生人很精明,性情温和,为人很有礼貌,节假日经常吹笛子,洪家大小姐洪海松最喜欢林先生了。

四少爷十二岁那年,林先生带着洪家大小姐私奔了。据说,那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林先生的二叔在地里镑地时,不慎被一伙土匪打死了。这一年林先生想退掉租种的洪家那十亩好地,但没退,林先生和海松的事儿在盐河镇闹得沸沸扬扬,洪家洪恩玉声称要打断大小姐的一条狗腿。

都说不可以,洪家大小姐才十八,那能看上三十多岁的林先生呢?实际上林先生让洪家大小姐把地契偷了出来,林先生把那十亩地卖给了金家,窃取的是大小姐的名义。林先生得了钱,在一个月黑夜带着大小姐就走了。有人说大小姐怀了孩子,总之,各种传闻很多,洪恩玉气得直骂娘,没咒念,一旦生气就拿大太太出气。

大太太说,女大不由娘,她要走,你有啥法。这种事儿也只能不了了之。

洪恩玉说放屁。

洪恩玉偏爱四少爷,四少爷不但聪明过人,而且能言善辩,乡里乡外无人不晓,四少爷可谓神童,自小便有雄心大志。那气质给人跃跃欲试的感觉。

四少爷有个致命的毛病,屡屡高考不中,四少爷最惧怕监考官的目光,一进考场那冰冷的目光让四少爷心里乱,大脑一片空白。

于是四少爷满腹经文忘个精光,三年时光竟在眨眼之间。洪恩玉对四少爷寄予了厚望,因此,从骄傲到失望甚至怀疑算命先生的确是江湖骗子,满口的胡说八道。

洪恩玉在盐河镇丢了大半的精气神,思来想去只好给四少爷完婚,以祛邪除灾。四少爷时年十五岁,找那家的小姐好哩,这可让洪恩玉和三姨太犯了难,由于四少爷屡考不中,人们对四少爷有着许多传闻。

洪恩玉想门第高的人家相不中咱,门第低的又恐怕合不来。折腾了多日洪恩玉说就在盐河镇附近找,二姨太说这就对了,别以为洪家有多少威风,这日子长着呢!一旦树倒猢狲散,娶个大家主的千金抛下四少爷更遭罪。镇北边老冯家的小女子长得满可人的,父母双亡,爷孙俩过日子,咱不挑她,她也不会挑咱。大两岁就大两岁,知道照顾四少爷。

洪恩玉觉得二姨太说得有道理。老冯头的孙女可谓小家碧玉,老冯头作过账房先生,冯香儿略懂诗书。洪恩玉说托人说说看。

老冯头想孙女嫁给洪财主家日后不会受穷,虽说四少爷没中考的命,但家业大,吃穿不用愁,就这样秀气俊俏的冯香儿嫁给了洪家四少爷,在洪家做了少奶奶。

四少爷和冯香儿完婚不足一年,洪家灾难频仍,尤其大小姐跟林先生私奔,再加上跟金家为了那十亩地打起了官司,因此,洪恩玉的父亲洪老太爷气病了。

各种堵心事一挤,哪有不生气的道理,洪老太爷日日喷血,夜夜破口大骂,骂洪恩玉教子无方,骂他没有骨气,遇事总是让着金家,那知金家不念旧情,得寸进尺。

二姨太不理睬老太爷的那一套,说一千道一万不能总怪人家,怪自个武大郎卖豆腐人孬货软,怪自家没教育好大小姐。这闺女家家的不能上学识字,一进学堂男女混杂心就野,还有三小姐哩,听说跟金家三少爷挺好的,时常半夜三更的出去转悠,这一进县城上学两个人更加无拘无束,好不好两个人就和一堆去了!当初还拿着林先生当好人哩,林先生有啥好,酸文假醋的就知道骗小姐。

洪恩玉一巴掌打过去,你胡说啥?妈的,家丑不可外扬,有的没的你先叫唤上了,还嫌家里不乱!

二姨太的脸被洪恩玉打肿了,二姨太犹如蝎子蜇了一样烈性,哭声泪水一起下,哭着一头朝洪恩玉撞去,把洪恩玉撞了个仰面八叉。你打死了,我不活了,算你老东西心狠。二姨太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了泼。

洪家大院一时乱纷纷的,孙管家和七姑娘扶起洪恩玉,七姑娘一直抚摸着洪恩玉的胸口,把洪恩玉驾回屋。回来又劝二姨太,孙管家知道二姨太的脾气秉性,终于劝住了二姨太。

这一闹终于惊动了洪老太爷,他爬下炕来,拄着拐杖站在门台上,有气无力地唤洪恩玉,洪恩玉急忙跪在爹的面前,声泪俱下,儿子不孝,惊动了你老人家。

洪老太爷颤抖说不出话,一只胳膊没抬起来,争那十亩地,千万争……话没说完,身子前倾,一下跌下台阶,立马翻白眼浑身抽搐起来。

洪恩玉扑过去,大喊一声,但是洪老太爷已气绝身亡。

洪家大院一片哭声,上下乱作一团。二姨太说,时辰到了,该死的总的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