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我们村的那些事>第五回遣铁木二蛟引水爬马桑群猴闹天

第五回遣铁木二蛟引水爬马桑群猴闹天

诗曰:灵山突兀秀林乡,古寺龙盘百代昌。

悟道佛前荣辱辩,心平气顺睹兴亡!

元武宗六年(1319年),官府为笼络人心,缓解和土司的冲突,就在金字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小寺庙,引来各处香客求神问卦。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寺庙被摧残得破落不堪。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表现他广施仁政,州道台响应皇帝号召,指派专门官员将金字山佛寺按原样修复。道台也模仿皇帝的做法,极力倡导各地修建寺院。于是金字山的寺庙得到修复,并扩大了规模。香火日益旺盛,那住山里的龙孙哼儿和哈儿得到的礼遇也不断增多,心里很是高兴,觉得要给百姓做几件好事来回报一下。

此时,慧海法师主持修建的冉氏家庙也紧张进行。冉氏家庙的中轴线也正好对着金字山寺庙的大门,形成呼应。在挖地基挖到八九尺时,就现出一条栩栩如生的大石头龙。众人告知冉如龙,冉如龙大喜,说:“这是慧明长老送给我的异宝,大家要爱护,不得损坏。”大家遵照而行,继续开挖地基。正当中午,将这石龙全部清出时,天上飘来一张黄色的丝绢,上写“遇龙而开,吉祥护佑”八个大字。

冉如龙一看黄绢,顿时明白。他说:“此地该是我发迹之地,分明是说这条龙遇到我这条龙就可以面世来保佑一方了。”于是众人抓紧修庙,用心修庙。传说这条石龙是东海龙王的长孙,龙王派遣他来护佑一方的,早在八千万年前他就来到此处,因为遭到白垩纪时代地壳大变迁时,大自然的威力把他压在石山里了。今天遇到冉如龙修建家庙,才又面见青天。有诗为证:

“怪石峥嵘幻作龙,飞身凌驾白云中。

不是老衲吟雕琢,早成风雷上九重。”(作者:清代张定模,乾隆五十四年进士。)

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2月,冉氏家庙在石龙山修建落成。石龙寺殿高10余米,总面积1500余平方米。一进二殿一楼,除四周和寺基为条石和火砖砌就外,全系木质结构,均以穿枋联结,不用一铁一钉。门楣上镶嵌着一组青石浮雕,寺门上刻的楹联是:“仙鹤栖松非佛国无非佛国,石龙绕殿是人间不是人间”。殿前是一个用条石镶嵌的约30平方米的天井,天井的位子正好是整个寺的中央。冉如龙将石龙供奉在天井里。这石龙是天然岩石形成的,头高约1米,鳞角犹如真龙一般,石龙寺也因此得名。冉氏家族200多人一起庆祝,远近友人300多人也前来祝贺。从此冉氏家族就在这家庙里商议发展大事。有诗为证:

石龙寺古映明风,百丈青山圣脉通。

坐破蒲团开口笑,风光还是夕阳红!

再说哼哈二龙在巡游时,看到沙金沟里水流充沛,鱼虾畅游,可是在一些较高的山里,百姓人家却没有水用。做饭洗衣都要行走几里路到沟里去挑。不能让好水浪费,他两决定帮助百姓解决用水难题。入夜后,哼哈二龙派出弟子铁蛟和木蛟为百姓开出水道。

二蛟来到山尖峰东南方。铁蛟和木蛟显出原形,是两条百丈长粗十围的大蟒蛇。只见铁蛟将身一连数滚,东南方的大山立刻出现一条数百丈宽的槽口,槽口边一条溪沟,正好接通沙金沟,沟里的清水就顺着槽口倒流成溪,清水流进入了大山里。接着木蛟一连数滚,西南方的大山立刻出现一条数百丈宽的槽口,槽口边一条溪沟,正好接通沙金沟,沟里的清水就顺着槽口倒流成溪,清水流进入了大山里。接着二蛟分别向两边一滚,几座小山被压成平地,后来分别叫斜沟坪和二抬平,成为高山人家的沃土良田。

接下来,铁蛟和木蛟将爪子往地上连刨,顷刻之间就出现了三五个泉眼,分散在山里的其他几个山脚下和平坝边。从此山里的人就可以在附近取水饮用。人们感受到金字山二龙的恩惠,就月月上香进贡。还把那条溪流取名为铁龙溪,形成的槽地取名安子槽。这正是:从来好事由天定,全靠造化作为之。

沿铁龙溪而下的有两条山岭平行绵延向东,一条向东绵延五个山头,大约千余米处与马鞍山相接,形成一个大山垭口(人们称这里叫大垭口。)。一条仅仅绵延三百米便收势阻断,成为一座山坡。这座山坡上龙气凝聚,树木茂密,苍翠挺拔,松树和沙树粗约两三人牵手合抱,高达三四十米,气势冲天。有诗人用短赋的笔法描写这山的美貌道:“一泉奔流,万木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有幽人浅唱,有樵子匆忙。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林中有成群猕猴,攀树跳跃。只见那些大小猴子约有一百多只,有的爬竿,有的荡秋千,有的追逐,有的抢食物,有的在逗趣打闹……其中一只猴子还戴着不知它从哪里弄来的小蓝帽。它个子矮瘦,红孔微红,灵活的小眼睛东瞅西望。如人手的上肢拿着一个松果,先把壳咬开,再用毛茸茸的小手把壳掰开,露出里面洁白的果肉,塞进嘴里。它一边品尝着果肉的美味,一边用小眼睛四处张望,生怕被别的同伙抢去拟的。这猴吃完松果,发出一声呼啸,就向那坡地边奔去,众猴也好像听他号令,一齐跟着他的身后蜂拥而下。显然,那戴小蓝帽的是这里的猴王。

坡地边,有一根巨大无比的独立大树。那树的确很粗壮,树干笔直挺拔,直插云端,数十支丫枝一律向上叶茂密如同伞盖。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树叫马桑树,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它吸纳太阳神树扶桑及桑材(社树)的结果。在鄂西南一带地区马桑树取代了其他"桑",与神树而专一司职,为通天神树。这群猴只晓贪玩,不知高低,先在这马桑树上肆意一阵,然后那猴王在前直攀上树的顶端。“我们都上天去玩玩!”小蓝帽猴王一声呼啸,身后群猴相随。

那马桑树成了猴子的天梯,这群猴子不知不觉进入了天界。一个个被眼前金光万道,瑞气千条喷紫雾的美景迷住,被那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的天堂吸引。那些守卫天门的武将和甲士都靠在墙边打瞌睡,群猴进来毫无觉察。那些猴儿大胆走进天宫,一路欢闹打见,有的攀爬到大柱上,抚摸缠绕着的金鳞耀日须龙;有的又跑过长桥,乱摸彩羽凌空丹顶凤。有的还去争抢食物,品尝仙家美味,把个天宫闹得一团糟。那小蓝帽猴王飞蹿到那灵霄宝的彩凤朱门上,跷起腿子拉下一泡尿水。然后它又爬上玲珑剔透的回廊,见廊顶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溜溜,亮灼灼的大金葫芦吊着,觉得好玩,就去用上肢一搬,那知里面全是装的液体,(可能是王母娘娘的洗手水,)这一下,闯下大祸,道道飞流从天而降,顿时暴雨倾盆,引发天下洪水泛滥,小蓝帽等群猴全被大水湮灭……

玉帝得知,顿时大怒。一边责罚天庭官员玩忽职守,管理不严,引来群猴捣乱。一面指着马桑树骂道:“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并命令天兵天将把地下所有的马桑树踏矮。从此马桑树就变便成了现在这个矮矮的样子。

关于马桑树,我们沙金沟还有多种传说。一是传说有南唐一个皇帝,一次来马桑树下乘凉,顺手将马拴在树上,就倒在树下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马桑树已长到半天云空里了,他的马被吊死在半空中。于是这个皇帝诅咒道:“马桑树,长得高,长到三尺就勾腰;马桑树长得快,一年发个嫩苔苔。”从此,马桑树就再也长不高了。二是传说有一个秀才去京城赶考,途中一时内急,便来到马桑树下解大便,随手将帽子挂在枝头上。待他大解完毕,马桑树已长出两人多高,秀才见状,急忙用手扳下马桑树取下帽子,一边对马桑树说:“你就不能低一下头,弯一下腰吗?”后来,这个秀才考中了状元,回来再次经过,马桑树见了他,只好低头弯腰,再也长不高了。

传说归传说,反正眼前的事实就是马桑树很矮小,也难以粗壮起来,只是发点嫩苔苔。眼前那群猴子玩耍的地方,没有了那棵高大的马桑树,但是那里的地名,就被沙金沟的人们叫“大马桑树”。再后来冉如龙的第十代孙子就在这大马桑树安家立业了。这正是:看似信口开河,实非无稽之谈。要知后事,请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