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我们村的那些事>第十六回师傅带徒弟最重是量(良)心

第十六回师傅带徒弟最重是量(良)心

沙地沟中宝拥,文章灯影交融。泥墙黄瓦老山翁。历经风雨落,秉笔载时空。野史渔樵春梦,亲如牵手娇童。风情心语小窗容。悲欢离合事,都付水流东!

(临江仙)

沙地沟有个地方名叫椅子台,位于下马溪北山湾。据说那里有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从二十岁起就专门用枞树制作椅子,当他干到五十岁后,就成为方圆百里颇有名气的老木匠了。也是这个老木匠的老运好,那天他在团堡街上销售自作的木椅子,被明熹宗派来的钦差路过发现,觉得椅子很新奇,就一次订购了100把,钦差把椅子运回京城,明熹宗非常喜欢,就做了自己书房中的交椅。还把这个老木匠接到京城游玩一个月,封为一品工匠,给予重赏。于是老木匠居住的地方就被人叫做“椅子台。”了。

老木匠有个最好的徒弟,为人正直,木工技艺全部继承师傅真传,颇为精到。除此外还善于对对联和说四言八句等,加上口齿伶俐,幽默风趣,机灵善辩,因此极得人们喜欢。这个木匠名叫丁明福,是在明光宗八年从成都迁徙来的。被他的师傅看中,收为关门弟子。师傅去世后,丁明福就成了当地屈指一首的好木匠了。

那年,丁明福在竹林口给陈二老爷修建了一间新房,由于陈二老爷对他家的长工不好,爱找歪歪理由克扣长工工钱。丁明福就用他画线的墨签,在他新房墙上提了一副对联:“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陈二老爷看了,气急败坏,来找丁明福理论,说丁明福日决他。丁明福稳诚的笑着说:“明明是吉庆之词,有何不妥,陈二老爷,你听我念给你听,我写的是:“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陈二老爷无言可答,央央而去。

那年端午,丁明福在唐德才家做木工,唐家有兄弟五个,唐德才在弟兄中排行第五。中午吃吃粽子时,唐德才一手拿了五个粽子给他三嫂吃,三嫂接过粽子,口出一对云:五月五日,五弟手中执五粽。叫唐德才对出来后才吃他给的粽子。唐德才思考很久对答不出,就悄悄来请教木匠丁明福。丁明福马上附耳叫唐德才这样回答。唐德才欢喜地对三嫂说:“我给你对出来了,就是:“三更三点,三嫂身上驮三哥。”三嫂一听觉得对得确实很妙,但是知道是丁明福教给的,就冲着丁明福骂道:“生南地,走北方,混账东西。”丁明福见嫂子骂他,就顺口答道:“挥斧头,使凿子,挖你脑壳。”

团堡集镇上有个向秀才,自称是一级教书先生。那天他见到丁明福在陈家做木工,就有意来与丁明福对对联。丁明福正忙活,无心相对。那向秀才就死缠不休,非要对对一个才走。向秀才说:“我是慕名而来,今天就请你出个题,与你对一个。”

丁明福不理睬这个秀才,那秀才就催促他出题。向秀才说:“驴儿与马儿并走,马儿出蹄(题),驴儿出蹄(题)。丁明福一见那教书先生骂他,就顺口回答道:“鸡卵与鸭卵同窝,鸡卵先生,鸭卵先生?”向秀才挨骂,但是觉得对联对得很顺口,很奇妙,就低头红脸走了。丁明福就这样一直在民间做着他的木活。

天启七年,(1627年),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于因嬉乐过度成病,服用“仙药”而死。皇家要及时赶快修建德陵,安葬死皇帝。于是就下令征集全国拥有高技术的木工,丁明福也在征集之列。丁明福在修建德陵中负责上梁的主要工程。随知有两根大梁被河北的一个木匠把梁木裁短了五寸,不能及时安上。误了时间,木匠要被砍头;调换梁木,也是绝对不行。怎么办?十多个木匠没有办法,一起大哭,等待砍脑袋。丁明福一连抽了三袋叶子烟,把脑袋一拍,对大家说:“我有办法,大家按我的办法做,保证平安。”

丁明福把他的办法对大家一说,大家点头赞许,一起按他的办法干起来。接果,被裁短的梁木没有换,也没有误时,梁木安装起来。总管一检查,觉得很是满意。原来丁明福就是想出一个在梁柱两头接头处加雕一个龙头,延长接口的办法。这样不仅裁短的梁木可用,还增加了皇陵的气派。皇陵修成后,丁明福获得新皇帝的奖励,平安回到椅子台。

丁明福年到花甲,想收一位继承自己手艺的徒弟,于是在多方寻觅下,找到了一个青年后生名叫文夹包。文夹包很聪明,在丁明福的精心教导下,手艺学得很快。

时光很快过了五年,丁明福已经把几乎所有的技艺都传授给了这位徒弟文夹包。但他自己却已经病疾缠身,日常的生活起居都有困难。开始有徒弟照料着,丁明福也十分欣慰,能得此爱徒,感到欣慰。

但久病床前无孝子,文夹包认为自己的前程被师傅拖累了,提出跟师傅分手,自己出去闯一闯的想法,丁明福虽然很心痛,但还是答应了。

一晃就是两年,文夹包凭师傅传给的手艺,赚了很多钱。可是他足有三年没去望师傅一眼了。那天,他突然想起去看看师傅死没死,就悄悄来到师傅丁明福的木屋外边。还没等进院,文夹包隔着窗户就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他看到了院子里有七八个木头人在伺候师傅,有的为老木匠端茶倒水,有的为老木匠捶背按腰,还有的在做着木活。

文夹包暗暗惊叹,原来师傅还有这样的手艺啊!他本想去向师傅学习请教,但又觉得无脸对师傅。就想出一个“偷”的办法来。文夹包趁师傅不注意时,将小木头人的上下肢体,左右腰围细细测量。回去后也照着师傅的木头人自己做起来。

小木匠作了好几天,才制作出来一个小木头人,然后学老木匠的样子躺下来,迫不及待地呼唤小木头人给自己端茶倒水,小木头人却不动;他命令小木头人捶背,小木头人也呆呆地站着,没有丝毫反应。无论怎么发号施令,小木头人却怎么也不会动,这下小木匠文夹包急了。百思不得其解后去请教了师傅。只好硬着头皮,死不要脸的请教师傅。师傅问他:“天生聪慧只要自己照着作就可以了。你真的认真作了吗?”

小木匠回答:“是呀!我精心作了好几天才作出来的,却怎么的也不会动。”

师傅问:“身体比例的尺寸你有没有量呀?”

“我量了呀!都是按照您设计的尺寸作的呀!”小木匠回答。

丁明福告诉他:“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个是“头”你有没有量呢?尺寸必须准确。头的精准与否决定这个木头人是否能够灵活的思考。”

小木匠回答:“我量得很精准呀!”

“那‘关节’你量没有量好呢?关节决定木头人是否能够灵活的运动。”

小木匠回答:“有呀!我量得很精准呀!”此时,丁明福脸色一沉,分外庄重,他问:“文夹包,那么放在体内的那颗‘心’你有没有量呢?

文夹包小木匠大惊失色:“啊?里边还有一颗心呀?我这个没有“量心”呀!”真的没有量心呀,师傅!”

丁明福师傅严正地说:“你做人怎么能没有“量心”呢?心不量好,即使木头人在聪明在灵活他也是一堆朽木!费时费力,不得回报。”

“师傅,对不起。徒弟知道错了。”文夹包小木匠马上反应了过来,原来师傅在用木头人教育自己,凡事要有良心,顿时“扑通”跪在了师傅面前祈求师傅的原谅!丁明福微笑了。文夹包把行李等搬了回来,继续用心地照顾师傅,直到师傅与辞于世。

从此文夹包小木匠学得师傅品德,精心钻研,在建筑、机械都卓有成绩。明思宗崇祯二年(1612年)文夹包制作出一种连环弩箭,为朝廷抵御外敌立下战功,文夹包与他师傅丁明福都成为沙地沟当时的一代名人。这正是:“学艺在身,要重良心。”且继续看下去,还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