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碧血>第十三章 血战长城喜峰口

第十三章 血战长城喜峰口

喜峰口是北平与热河的交通咽喉,东有铁门关、董家口、西有潘家口、罗文峪,自明清时代起就是京师北部的重要屏障,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喜峰口分为关城和城堡两个部分,城堡隐蔽与群山包围的一处低洼盆地之中,四面都用条石与山体砌成一体坚固异常,城墙高达两丈有余。关城构建在城堡的北面,三面依托山势一面靠河,共有三道套城组成,关与关之间都是用坚固的石基砌墙,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城墙有六个接触点,都构筑成为空心敌楼,西城墙再与长城主体相通,以便与长城守军,及其他碍口遥相呼应。

喜峰口整体呈“凹”字形,四周群山巍峨,河水萦洄,双峰对峙,一峪中开。雄浑的长城在群峦叠翠的山脊上绵延起伏,左右两侧高山险峰拱对如锁咽喉。逶迤的长城上每隔千米,便有烽火台傲然耸立,构成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可谓是群峰矗立险要天成。是华北平原重要屏障,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此刚刚接到让二十九军开赴前线命令之时,军长宋哲元就写下了十个字: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十个字很快就在整个二十九军全军上下传开了,成为全军将士的誓言。

3月7日, 日军两个旅团派遣一支500人的骑兵先遣队进犯喜峰口。长城守军与敌血战,战至9日,终因寡不敌众被 日军占领了喜峰口。宋哲元得知喜峰口失守的战报后,立刻命令二十九军一0九旅王长海团疾驰增援。从遵化到喜峰口行程百余里,全团官兵都是跑步前进,到达前线已近黄昏。王长海下令全团官兵夜袭敌营。二十九军的勇士们第一次用手中的大刀杀出了威风,扬长避短与敌肉搏成功地夺回了喜峰口主阵地。

3月10日,两个旅团的 日军主力发动对长城防线的总攻,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率领部队,潜伏在长城脚下峰峦叠翠的沟壑之中,当大队 日军行至距战壕数十米时,挥舞大刀杀了出来。近战肉搏使得 日军的优势装备完全失去作用,就是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也远远不及勇士们手中闪闪发亮的大刀片更灵活。沿线不断的突袭成功地阻止了 日军进攻的速度,同时大大杀伤了 日军的有生力量。

3月11日,赵登禹再一次组织了夜袭,出动了4个团的兵力,战士们每人身背一把闪闪发亮的大刀。凌晨三时,战斗打响,人人背上插着一把寒光凛凛的大刀,踏着月色悄悄攀上山峰。凌晨三时,战斗打响。旅长赵登禹、副旅长佟泽光身先士卒,手持大刀跃入敌阵。战士们在两位旅长的英勇行为激励下,各个争先恐后,手中大刀飞舞,近千名敌人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已经被二十九军的大刀砍掉了脑袋。近战肉搏中大刀发挥了巨大威力。遭到我军突袭后的敌营里尸横遍地,此役之后,许多 日本兵半夜常常惊醒后狂呼:“大刀队来了,快跑呀!”。还有不少 日本兵在临睡前,在自己脖子上戴一个自制的铁圈,用来防止被半夜砍掉了脑袋。喜峰口战役是自从“九一八”事件以来, 日本侵略军遭遇到的最顽强抵抗。华夏军队用辉煌的战役,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挽回了华夏军队一触即败所蒙受的耻辱。从此后,二十九军的威名威震长城内外,成为一支抗倭雄师。喜峰口上二十九军的英勇事迹,极大鼓舞起京津地区军民的抗战热情。北平的爱国学生和市民,纷纷组织慰问团到长城去劳军,更有许多爱国青年,直接找到二十九军驻地去投军。北平各大报馆也纷纷派出战地记者,奔赴长城前线采访报道战况。

月淳华和秦崇剑也去了长城前线,通过不同的不同渠道派去到了烽火连天的前线。北平报社需要派遣一名战地记者,月淳华请示了岱黎,岱黎不仅同意她去前线采访,而且要求她深入了解二十九军的情况。因为介石担心二十九军在这场战役后威名大振,会有不利于中央指挥的情况发生。秦崇剑是跟随北平师生慰问团去的喜峰口。他也得到了北平站的指令,月淳华传达了岱黎的密令,让秦崇剑利用去前线慰问的机会,在前线加入二十九军。秦崇剑不知道军统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又无法向组织请示,只能被动去服从军统的安排。不过从秦崇剑的内心里,他很愿意去二十九军,在此民族危亡之际,哪个热血男儿不想喋血沙场?

月淳华一到前线,就被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感动了。长城附近的每一个小山村都住满了抗倭将士,村民们拿出了所有的物质来支援前线,所有的门板、棉被都被拿上去修筑掩体和战壕了。村民们仅有的粮食也都烙成了饼子,蒸成了馒头,煮成了米饭送到了火线。村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连女人们都去帮忙送物资上去,或者是在火线抢救伤员。从大后方来到前线的市民们,也都在用自己的各种方式表示着感激之情。

月淳华采访的时候听到了许多将士们誓死抗敌的事迹。

战斗刚打响, 日军先行占领了位于东北方向的长城高地,顿时使得整个长城防线陷入严重威胁之下。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给107旅下了死命令:“务必尽快夺回长城阵地,就是全旅官兵都光荣了,也要拿下阵地。”

接到命令的旅长赵登禹亲自率领敢死队杀上阵地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日军指挥官居然利用远程炮火猛烈轰击,不惜连同阵地上的 日军一起炸死。担任敢死队的营长王宝良和下属近十名排长战死,旅长赵登禹以下,全旅有15名营团旅军官负伤,400余名士兵壮烈殉国。

赵登禹在最后发给军部的一封电报:“激战竟夜--数次肉搏,敌死伤甚众,终未得逞,职军亦已全部拼死抵抗,虽在炮火弥漫,血肉横飞之际,仍能表现不屈不挠之精神……”直到106旅赶赴增援终于扭转了正面战场的态势,长城高地重新回到华夏军队手中。

月淳华流着泪用随身所带电台向岱黎汇报“全体官兵遭受敌人之猛烈炮火覆盖,毫不退却。以手榴弹投掷较远之敌人,待寇逼近战壕便是身背大刀砍杀之,杀声震天,血光满地。二十九军全体官兵对党国赤胆忠心,为我中华民族所有军人之楷模。”

喜峰口战役进入双方胶着状,几乎每天都会白刃相接,终日血战。敌军再度以主力向我阵地猛攻疯狂猛扑,我军个旅团以上军官,纷纷亲临第一线督战,造成多名高级军官受伤。两军在长城沿线的群山峻岭之间展开了一个山头,一条山洼的争夺,双方伤亡均十分严重。宋哲元竟然带领军部属员,手提大刀亲临火线,命令各部全线出击。一声令下二十九军全军三个师倾巢出动,对入侵的 日军前后夹击血战终夜。人人奋不顾身,各个提刀杀敌,阵地上到处是殷红的血,抗倭将士的热血把长城的每一块砖都染红了。这支丧心病狂的侵华 日军,竟然再一次集中远程炮火覆盖两军正在激战的阵地。疾风暴雨的炮弹倾泻在山头,无数朵蘑菇云冲天而起,不仅炸平了战壕,竟然把交战的双方士兵一起炸死,却还是无法攻占喜峰口主阵地。无奈之际, 日军指挥部只能改从长城防线右翼,第二十三军防守的冷口方向攻入长城。

喜峰口守军腹背受敌,二十九军孤立难支被迫从长城防线向后撤退至蓟县、遵化附近休整。此时前线其余各部早已溃不成军,散兵游勇蜂拥而至,使得二十九军第二道防线不战自溃。宋哲元不得不下令再退至兴城镇、三屯营一线,火速构筑临时工事准备与敌再战。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战死官兵不计其数。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威名也让侵华 日军闻风丧胆,大大鼓舞了全国抗 日军民的士气。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