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年前的秋天,海边的树林里。几十个中学生围坐在一堆篝火旁,他们在举行一次篝火晚会,正玩着一种联词造句的游戏。一个同学说完上句“力争上游”,便轮到赵燕说下句。赵燕涨红了脸,憋了半天也没想出合适的词来。同学们开始起哄,要罚赵燕唱歌。赵燕硬着脖子,偏着头,似笑又不笑,羞嗒嗒地站在那里,极力拒绝着这种处罚,口里不停地说:“我不会唱歌,真的不会!”

田老师笑着鼓励她:“赵燕,唱就唱一个吧,怕什么!”同学们也纷纷喊道:“是呵,怕什么?”赵燕还是不肯唱。

同学们嚷得更厉害了,又是拍巴掌,又是打吆喝,赵燕用双手遮着脸颊,欲逃出人圈,被同学拉住。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火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焕发着青春的光芒。

坐在人群中的刘春林见赵燕下不了台,就拄着拐杖站了起来,鼓起勇气对大家说:“赵燕没有音乐细胞,我来替她唱吧!”众人一听,一致反对道:“你这是哪门子英雄,不行!”

“这不行,不能坏了游戏规矩。”

周晚生则大声说:“刘春林替她唱可不行,要不他们来个男女声二重唱好不好?”大家又是一阵哄笑,齐声说:“好,欢迎他们来个二重唱!”

刘春林先是想帮助赵燕摆脱窘境,没想到把自己也连累上了,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的赵燕倒是镇静了下来,她放下手掌,微昂着头,出人意料地笑着说:“二重唱就二重唱,有什么了不起!”她望着正睁大眼睛呆在那儿的刘春林说:“唱什么,《草原之歌》怎么样?”

刘春林无奈地点着头。

在一阵掌声和欢笑声中,他们羞涩而又勇敢地唱了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甜美的歌声在秋天的夜空荡漾着。

刘春林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码头那边传来机动渔船的马达声,他抬眼朝码头望去,看见父亲和大妹雅珍已驾船靠上码头。他急忙站起身,拍掉身上的沙粒,走了过去。

刘光浩和雅珍抬着鱼篓从船上下来。雅珍看见刘春林站在岸边,便一边走一边喊道:“哥哥,你怎么就回来了!”刘春林应了一声,怔怔地看着父亲。

刘光浩扫了刘春林一眼,喊道:“愣着干什么,还不把船上的鱼网收拾一下!”

刘春林恍然醒悟似地,赶紧把书放进裤兜里,走到船上去收拾鱼网。

刘春林和雅珍坐在门前的坪地上织鱼网,雅萍、雅秀则一人拿着个红薯在吃着。

赵燕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县城那边过来,见春林、雅珍在织鱼网,便跳下自行车,把车支在路边。赵燕是个面容娇好、体态半满的女孩,两条粗黑的辫子搭在肩上,浑身漾溢出少女所特有的蓬勃生气。

赵燕走到刘春林身旁,微笑着说:“春林,你回来了?听田老师说,她是在火车上遇到你的。”

刘春林勾着头只顾织网,脸却红到了耳根上。

雅珍招呼赵燕坐下,一双手飞快地织着网,她说:“赵燕姐,今年的渔讯早,你们家的渔具早就准备好了吧。”

赵燕:“我妈不让我爸出海了,年后他就在街边摆个烟摊儿。”

雅珍:“你爸的身子骨也是不如从前了。”

赵燕:“可不是吗,他们都老了,我们却连工作都还没有。”

雅珍:“听你妈说,你舅舅不是要把你弄到水产收购站去吗?”

赵燕把发辫甩到后面,说:“想是这么想,可是谁知道进不进得去,人家还要进行文化考试呢!我也不抱什么指望,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哎,雅珍,现在恢复高考了,你怎么不去试一试?”

雅珍停下手中的活,捋着额前的秀发说:“我哪是念书的料啊,还是在渔船上呆着吧。”

赵燕又转向刘春林,真诚地说:“春林,恢复高考的事你听说了吧,你也该去试试,凭你原来在学校的成绩,准备一下,兴许能考中!”

刘春林抬起头,面含忧郁地说:“我高中都没有念完,哪能考大学,再说我的身体就不合格。”

赵燕一脸认真的神色:“高中的功课可以复习嘛,身体残疾怎么啦,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是残疾人吗?你要有信心才对。”

雅珍笑着说:“赵燕姐,你今天是怎么啦,一个劲儿的劝别人考大学,你自己是不是早就进入竞技状态啦?”

赵燕收住笑容,正色道:“我知道自己是块啥材料,在校时成绩最差,这辈子跟大学无缘了,来世呀,我定要考上清华!”她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不玩了,我还要去给我爸推货柜车。”

刘春林放下鱼网,好像要跟越燕说什么,终于只是望了她一眼,又织起鱼网来。

越燕走到自行车旁,回过头又对刘春林说:“春林,今天已有好多人到街道李主任那里报了名,你真的应该试一试。你要是报名,我就帮你去找资料。”

刘春林忽然丢下鱼网,说:“赵燕,麻烦你帮我借点资料,我这就去找李主任报名!”

街道办事处,李主任用一块抹布在擦拭着办公桌,然后又将桌子上的文件摆放整齐。这位留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是这个街道办事处的主任,此刻,她正准备下班回家。

刘春林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有些羞涩地说:“李主任,我来打搅您一下!”

李主任热情地招呼刘春林在对面的凳子上坐下,笑着说:“春林呵,是不是也想报名考大学。”

刘春林缅典地说:“是的,但是不知道象我这样的身体情况,够不够得上报名条件?”

李主任肯定地说:“怎么不够条件?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那年初中会考还是全区第一名吧!你虽有残疾,生活还是可以自理嘛,读书不会有困难的。”她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表格交给刘春林,说:“你把这张报名表填一下,明天再交两张免冠照片来。”

刘春林接过表格,并没有马上填表,他低着头坐在那里,半信半疑的样子。

李主任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以鼓励的口吻对他说:“有这么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现在搞四化建设,正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国家会人尽其才的。你放心填吧,真有什么事,我给你去说说。”

刘春林接过李主任递过来的钢笔,伏在桌上认真的填写表格。